新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73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3:33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底模组件及注塑顶模组件,注塑顶模组件包括第一压模块、第二压模块、上成模体、下成模体、顶模块、注溶胶头及流胶管,胶浆通过注溶胶头流经流胶管,流入上成模体与下成模体形成的模腔内,注塑成型,一第一下成模体对应与一第一上成模体形成有第一成型模腔,一第二下成模体对应与一第二上成模体形成有第二成型模腔,第一上成模体的形状与第二上成模体的形状相异设置,第一下成模体的形状与第二下成模体的形状相异设置,第一成型模腔与第二成型模腔的形状各不相同,能在一个模具内同时注塑成型两个不同形状、规格的塑料制品,可以不同再重新为了注塑不同形状的塑胶产品而建造模具,能降低建模成本。

New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精密加工和特殊材料加工的特种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新型注塑模具一般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和后模包括前模芯和后模芯,在注塑成型时前模芯与后模芯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后模芯和前模芯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一般模具的前模芯和后模芯形成的型腔的形状和规格是固定的,一个模具生产一种产品,重复使用率低,易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在一个模具内同时注塑成型两个不同形状、规格的塑料制品,能够降低建模成本的新型注塑模具。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底模组件,所述注塑底模组件包括底模座、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承压板、两个限位支撑柱及多个成模顶杆,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模座上,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之间形成有容置区,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分别容置于所述容置区内,且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的内侧壁抵持,所述承压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承压板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塑底模组件,所述注塑底模组件包括底模座、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承压板、两个限位支撑柱及多个成模顶杆,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模座上,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之间形成有容置区,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分别容置于所述容置区内,且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的内侧壁抵持,所述承压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承压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且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二端一一对应露置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塑底模组件,所述注塑底模组件包括底模座、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承压板、两个限位支撑柱及多个成模顶杆,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模座上,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之间形成有容置区,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分别容置于所述容置区内,且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的内侧壁抵持,所述承压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承压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安装于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且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二端一一对应露置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外;及
注塑顶模组件,所述注塑顶模组件包括第一压模块、第二压模块、上成模体、下成模体、顶模块、注溶胶头及流胶管,所述第一压模块设置于所述承压板上,所述第一压模块上开设有第一成模槽,所述第二压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模块上,所述第二压模块上开设有第二成模槽,所述第二成模槽与所述第一成模槽相对齐设置,所述下成模体嵌置于所述第一成模槽内,各所述成模顶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下成模体的底部顶持,所述上成模体嵌置于所述第二成模槽内,所述下成模体内开设有下腔体,所述下成模体上开设有下成模口,所述下成模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所述上成模体内开设有上腔体,所述上成模体上开设有上成模口,所述上成模口与所述上腔体连通,所述下成模口朝向所述上成模口设置,所述顶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模块上,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星星精密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