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09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整体装置是由灯座[1]、灯体[2]及底座[3]所组成,该灯座[1]在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灯体[2],并在灯体[2]底面设有一底座[3],而且该灯体[2]是由电路板[21]、发光二极管灯泡[22]及外罩体[24]连接而成,而电路板[21]上各装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灯光[22],形成一发光二极管模块[23],并在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模块[23]外分别装设有一外罩体[24],其特征在于:    该灯体[2]内侧形成一放射状定位座[4],该定位座[4]的各分支部分[41]是分别供灯体[2]的两两电路板[21]与两两外罩体[24]穿设,各分支部分[41]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槽道[42]与第二槽道[43],分别供相邻电路板[21]与外罩体[24]插置定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灯体的发光二极管灯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增加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实用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各种发光灯具大多以霓虹灯材料为主。霓虹灯是一种在灯管中充入氙气、氦气……等适当惰性气体的灯体,在接通高压电流后,灯管中会产生某种特定颜色的光源。然而,这种霓虹灯工作时需要高压供电,所以耗电量相对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市场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新型发光灯具,即发光二极管灯泡,参见图1所示。这种灯泡是采用多颗灯泡或发光二极管L以并联或串联方式聚集而呈现。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增加整体灯泡的亮度,但如果其中一个灯泡或发光二极管灯泡毁坏后,则无法自行修复,必须将整个灯泡更换,因此这种设计存在的缺点是浪费大,成本高,不符合经济实用性原则。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更换单个或多个灯体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结构改进,其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增强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经济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整体装置是由灯座、灯体及底座所组成,该灯座在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灯体,并在灯体底面设有一底座,而且该灯体是由电路板、发光二极管灯泡及外罩体连接而成,电路板上各装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灯光,从而形成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并在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模块外分别装设有一外罩体,其创新在于在灯体内侧形成一放射状定位座,该定位座的各分支部分是分别供灯体的两两电路板与两两外罩体穿设,各分支部分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以供相邻电路板与外罩体插罩定位。当任何一灯体的发光二极管模块毁坏时,只需将该单一灯体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拉离定位座,直接更换新的灯体即可,不需将整体发光二极管灯泡更换,这样,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增加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实用性。本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该外罩体可形成凹面状或在外罩体上设有若干凹凸纹路,这样,外罩体会产生一种聚光作用,大幅度增加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亮度。本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的第三个目的在于该外罩体可形成凸面状,这样,外罩体会形成一种散光作用,大幅度增加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照射面积。本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的第四个目的在于该底座上设有插座,可方便与灯体套合定位。附图说明附图1为以往公知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立体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灯泡立体结构图;附图3为本技术中的电路板与外罩体的插置定位状态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中的灯座、灯泡以及底座分解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中外罩体的另一实施例图;附图6为本技术中外罩体的另一实施例图;附图7为本技术中外罩体的另一实施例图。以上附图中1、灯座;11、螺接部;2、灯体;21、电路板;22、发光二极管灯泡;23、发光二极管模块;24、外罩体;241、穿洞;242、凹凸纹路;3、底座;31、插座;4、定位座;41、分支部分;42、第一槽道;43、第二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本技术整体灯泡构造的结构见图2和图3所示,主要由灯座1、灯体2及底座3组成。其中,该灯座1在底部形成一螺接部11,可螺旋连接在一般螺口灯泡插座上,灯座1的顶面设有至少一个灯体2,并在灯体2底面设有一底座3。该灯体2是由电路板21、发光二极管灯泡22及外罩体24连接而成,而电路板21上各装设有至少一个以上发光二极管灯泡22(LED),该发光二极管灯泡22是由串联方式装设在电路板21上,形成一发光二极管模块23,并在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模块23外分别装设有一外罩体24,且该外罩体24上开设有与发光二极管灯泡22数量相同的穿洞241,以供发光二极管灯泡22穿设。外罩体24也可根据不同需求而有不同造型变化来增加美观,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创新是在灯体2内侧设有一放射状的定位座4,该定位座4的各分支部分41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槽道42与第二槽道43,分别供相邻的两两电路板21与两两外罩体24插置定位。当其中一个灯体2上的发光二极管模块23毁坏时,如图4所示,先将底座3从插座31与灯体2分离,再将该灯体2的电路板21由第一槽道42连同外罩体24从第二槽道43拉离定位座4,直接更换新灯体即可。这样,只需更换单一灯体而不需更换整个发光二极管灯泡,不仅节省成本,还可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实用性。如果灯体2上的发光二极管灯泡22与电路板21之间设计成接插连接,还可以直接更换单个发光二极管灯泡22,显然这样也是可行的。再者,如图3所示,其中,外罩体24可形成凹面状,由外罩体24形成一种聚光作用,大幅度增加发光二极管模块23的亮度。也可如图7所示,在外罩体24上设有若干凹凸纹路242,因为凹凸纹路242的设置,使外罩体24形成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区段,同样也可大幅度增加发光二极管模块23的亮度。如图6所示,外罩体24可形成凸面状,这样外罩体24会形成散光作用,可大幅度增加发光二极管模块23的照射面积。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更换灯体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优点是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可增加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实用性。但以上实施例及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整体装置是由灯座、灯体及底座所组成,该灯座在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灯体,并在灯体底面设有一底座,而且该灯体是由电路板、发光二极管灯泡及外罩体连接而成,而电路板上各装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灯光,形成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并在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模块外分别装设有一外罩体,其特征在于该灯体内侧形成一放射状定位座,该定位座的各分支部分是分别供灯体的两两电路板与两两外罩体穿设,各分支部分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分别供相邻电路板与外罩体插置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灯座底部形成一螺接部,可螺接于一般螺口灯泡插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灯泡是由串联方式装设于电路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外罩体上开设有与发光二极管灯泡数量相同的穿洞,以供发光二极管灯泡穿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外罩体形成一聚光作用的凹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外罩体形成一散光作用的凸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外罩体上设有若干凹凸纹路,该凹凸纹路的设置使外罩体形成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区段。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上设有插座,底座通过插座与灯体套合定位。专利摘要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在灯体内侧形成一放射状定位座,该定位座的各分支部分是分别供灯体的两两电路板与两两外罩体穿设,各分支部分上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以供相邻电路板与外罩体插罩定位。当任何一灯体的发光二极管模组毁坏时,只需将该单一灯体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拉离定位座,直接更换新的灯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齐翔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