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77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尘盒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与机器人本体的顶部之间形成顶盖槽;所述顶盖槽的一边铰接有顶盖;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移动方向由容纳槽的底端朝向槽口,尘盒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弹性提升装置,弹性提升装置带动支撑板移动从而带动尘盒移动。通过上述装置可以在打开顶盖和关闭顶盖时实现尘盒的弹出与安放,简单实用。

A ejecting device of dust box of sweep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
本技术属于扫地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扫地机器人已经作为智能家居产品走入千家万户。扫地机器人通过底部的清扫装置将灰尘等杂物吸入尘盒内,实现清洁的目的。当尘盒内积满后需要将尘盒取下,并将尘盒清理干净。在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中,尘盒直接放置在扫地机器人内部,且尘盒上方会有顶盖对尘盒进行覆盖,保护尘盒,因此尘盒需要完全没入扫地机器人内。使用者在需要取出和放置尘盒时需要用手从扫地机器人内部将尘盒抠出或完全安放至扫地机器人内部,因此会造成取放的不便,且容易因为用力不均或手滑造成尘盒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尘盒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与机器人本体的顶部之间形成顶盖槽;所述顶盖槽的一边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用于封闭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移动方向由容纳槽的底端朝向槽口,尘盒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平行于容纳槽,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弹性提升装置,所述弹性提升装置的底端穿透控制腔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顶端穿透控制腔从顶盖槽的底面向外凸出,弹性提升装置带动支撑板移动从而带动尘盒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杆、弹簧、限位块和连接杆,所述提升杆可移动的置于控制腔内,所述控制腔靠近顶盖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与顶盖槽连通,所述控制腔远离顶盖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容纳槽的侧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通过第二通孔与控制腔连通;所述提升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从顶盖槽凸出,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从移动槽穿出;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提升杆中部,且限位块位于控制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腔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可移动的位于移动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杆靠近顶盖槽的一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提升杆铰接,另一端与顶盖铰接。进一步的,所述顶盖远离铰接部位的一侧设置有锁芯,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对应锁芯的锁扣,所述顶盖通过锁芯与锁扣扣合实现顶盖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条导向槽,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槽相应的凸块,所述凸块通过导向槽为支撑板的移动提供导向。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垂直于容纳槽的底面。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弹性提升装置实现打开顶盖时,提升杆由于弹簧的作用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尘盒移出扫地机器人的内部,关闭顶杆时,提升杆在顶盖的限制下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尘盒进入扫地机器人内部。并且通过连杆可以防止尘盒弹出过快,使支撑板与顶盖形成联动的整体。本技术结构简单,使尘盒的取放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及弹性提升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机器人本体;2-顶盖;3-尘盒;4-弹性提升装置;5-支撑板;11-顶盖槽;12-容纳槽;13-控制腔;14-移动槽;21-连杆;41-提升杆;42-限位块;43-弹簧;51-连接杆;121-导向槽;131-第一通孔;13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中间部位开设有用于容纳尘盒3的容纳槽12,所述容纳槽12的槽口朝向机器人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容纳槽12的槽口与机器人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顶盖槽11,顶盖槽11的水平截面面积大于容纳槽12槽口的水平截面面积,顶盖槽11将容纳槽12的槽口完全覆盖;所述顶盖槽11的一边铰接有顶盖2,顶盖2用于封闭容纳槽12对尘盒3形成保护。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槽1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用于放置尘盒3并且支撑板5可以在容纳槽12内移动,移动方向由容纳槽12底部朝向槽口;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部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控制腔13,所述控制腔13与容纳槽12平行,控制腔13内部设置有弹性提升装置4,所述弹性提升装置4底端穿透控制腔13并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顶端穿透控制腔13从顶盖槽11的底面向外凸出,弹性提升装置4带动支撑板5移动从而带动尘盒3移动。在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两个控制腔13,每个控制腔13内分别设置有一套弹性提升装置4。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提升装置4包括提升杆41、弹簧43、限位块42和连接杆51,所述提升杆41可以移动的置于控制腔13内,所述控制腔13靠近顶盖2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131与顶盖槽11连通,所述控制腔13远离顶盖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32,所述容纳槽12的侧面开设有移动槽14,所述移动槽14通过第二通孔132与控制腔13连通;所述提升杆41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31并从顶盖槽11凸出,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32并从移动槽14穿出;所述限位块42固定连接于提升杆41中部,且限位块42位于控制腔13内;所述弹簧43的一端与限位块42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腔13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51的一端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杆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1可移动的位于移动槽14内。如图1所示,所述提升杆41靠近顶盖槽11的一端连接有连杆21,所述连杆21的一端与提升杆41铰接,另一端与顶盖2铰接。所述顶盖2远离铰接部位的一侧设置有锁芯,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设有对应锁芯的锁扣,所述顶盖2通过锁芯与锁扣扣合实现顶盖2的固定。所述容纳槽12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条导向槽121,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与导向槽121相应的凸块,所述凸块通过导向槽121为支撑板5的移动提供导向。所述导向槽121垂直于容纳槽12的底面。尘盒的取放过程:当使用者需要取出尘盒3时,翻转顶盖2,提升杆41由于弹簧43的作用带动支撑板5向上移动,从而使尘盒3从扫地机器人内部露出。当使用者需要放置尘盒3时,合上顶盖2,提升杆41由于顶盖2的限制带动支撑板5向下移动,从而使尘盒3进入扫地机器人内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尘盒(3)的容纳槽(12),所述容纳槽(12)的槽口与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之间形成顶盖槽(11);所述顶盖槽(11)的一边铰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用于封闭容纳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2)的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移动方向由容纳槽(12)的底端朝向槽口,尘盒(3)放置在支撑板(5)上;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控制腔(13),所述控制腔(13)平行于容纳槽(12),所述控制腔(13)内设置有弹性提升装置(4),所述弹性提升装置(4)的底端穿透控制腔(13)并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顶端穿透控制腔(13)从顶盖槽(11)的底面向外凸出,弹性提升装置(4)带动支撑板(5)移动从而带动尘盒(3)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尘盒(3)的容纳槽(12),所述容纳槽(12)的槽口与机器人本体(1)的顶部之间形成顶盖槽(11);所述顶盖槽(11)的一边铰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用于封闭容纳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2)的底部设置有可移动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移动方向由容纳槽(12)的底端朝向槽口,尘盒(3)放置在支撑板(5)上;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控制腔(13),所述控制腔(13)平行于容纳槽(12),所述控制腔(13)内设置有弹性提升装置(4),所述弹性提升装置(4)的底端穿透控制腔(13)并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顶端穿透控制腔(13)从顶盖槽(11)的底面向外凸出,弹性提升装置(4)带动支撑板(5)移动从而带动尘盒(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尘盒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提升装置(4)包括提升杆(41)、弹簧(43)、限位块(42)和连接杆(51),所述提升杆(41)可移动的置于控制腔(13)内,所述控制腔(13)靠近顶盖(2)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131)与顶盖槽(11)连通,所述控制腔(13)远离顶盖(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32),所述容纳槽(12)的侧面开设有移动槽(14),所述移动槽(14)通过第二通孔(132)与控制腔(13)连通;所述提升杆(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郭旭张冠
申请(专利权)人:小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