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第一箱面和第二箱面,所述第一箱面的背侧设置有第二箱面,所述第一箱面与第二箱面之间设置有拉链,所述第一箱面的正表面镶嵌有横板,所述第一箱面与第二箱面底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板的使用,便于使行李箱作为一个临时的简易桌子,可供使用者办公和放置临时物品等用,解决了现有的行李箱不具备便捷性,使用者在外出等车时常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身体酸痛,因此人们出行时常常带上折叠凳用于休息,但在休息结束后,折叠凳放置在行李箱中又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外出需要办公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供办公的桌子,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
A portable suitc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行李箱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等,行李箱因其在轮子的带动下拉动箱子可以更加省力,所以在日常外出时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行李箱不具备便捷性,使用者在外出等车时常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身体酸痛,因此人们出行时常常带上折叠凳用于休息,但在休息结束后,折叠凳放置在行李箱中又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外出需要办公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供办公的桌子,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具备使用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行李箱不具备便捷性,使用者在外出等车时常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身体酸痛,因此人们出行时常常带上折叠凳用于休息,但在休息结束后,折叠凳放置在行李箱中又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外出需要办公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供办公的桌子,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第一箱面和第二箱面,所述第一箱面的背侧设置有第二箱面,所述第一箱面与第二箱面之间设置有拉链,所述第一箱面的正表面镶嵌有横板,所述第一箱面与第二箱面底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二箱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提手,所述第二箱面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提手,所述第二箱面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的内腔贯穿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贯穿至伸缩套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箱面背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背侧活动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腔的底部贯穿设置有伸板,所述伸板背侧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套背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前侧贯穿至凹槽,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背侧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第二箱面的背侧且位于伸缩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提手与第二提手均通过活动轴与第二箱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第二箱面背侧的四角。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第二箱面的连接处和支撑套与支撑板的连接处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支撑套的放置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横板的使用,便于使行李箱作为一个临时的简易桌子,可供使用者办公和放置临时物品等用,通过支撑板、支撑套和伸板的配合使用,便于在使用者旅途劳累时,当作板凳供使用者休息,并且可进行收缩,不占用行李箱内部空间,解决了现有的行李箱不具备便捷性,使用者在外出等车时常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身体酸痛,因此人们出行时常常带上折叠凳用于休息,但在休息结束后,折叠凳放置在行李箱中又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外出需要办公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供办公的桌子,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后视图。图中:1第一箱面、2横板、3伸缩杆、4第一提手、5把手、6第二提手、7万向轮、8支撑板、9第二箱面、10伸缩套、11拉链、12旋钮、13伸板、14螺纹杆、15凹槽、16螺纹套、17固定块、18支杆、19固定板、20支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第一箱面1和第二箱面9,第一箱面1的背侧设置有第二箱面9,第一箱面1与第二箱面9之间设置有拉链11,第一箱面1的正表面镶嵌有横板2,通过横板2的使用,便于使行李箱作为一个临时的简易桌子,可供使用者办公和放置临时物品等用,第一箱面1与第二箱面9底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7,第二箱面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提手4,第二箱面9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提手6,第一提手4与第二提手6均通过活动轴与第二箱面9活动连接,第二箱面9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套10,伸缩套10的内腔贯穿设置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顶部贯穿至伸缩套10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5,第二箱面9背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支撑套20的放置槽,支撑板8底部的背侧活动连接有支撑套20,支撑板8与第二箱面9的连接处和支撑套20与支撑板8的连接处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撑套20内腔的底部贯穿设置有伸板13,伸板13背侧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5,通过支撑板8、支撑套20和伸板13的配合使用,便于在使用者旅途劳累时,当作板凳供使用者休息,并且可进行收缩,不占用行李箱内部空间,支撑套20背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6,螺纹套16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的前侧贯穿至凹槽15,的内腔,螺纹杆14的背侧固定连接有旋钮12,第二箱面9的背侧且位于伸缩套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支杆18,支杆18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位于第二箱面9背侧的四角,支杆18远离固定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解决了现有的行李箱不具备便捷性,使用者在外出等车时常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身体酸痛,因此人们出行时常常带上折叠凳用于休息,但在休息结束后,折叠凳放置在行李箱中又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外出需要办公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供办公的桌子,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使用时,将行李箱横放,使第一箱面1向上,第二箱面9向下,将第二箱面9背侧的四个支杆18拉起,从而将第二箱面9支撑,使横板2面朝上,可作为桌子使用,将行李箱竖放,拉动支撑板8,使其处于水平状态,随之拉动支撑套20,使其处于竖直状态,将伸板13由支撑套20内腔抽出,使伸板1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同时转动旋钮12,使螺纹杆14卡入凹槽15内,将其固定,可作为板凳供使用者休息,以此达到便捷效果。综上所述:该便携式行李箱,通过横板2的使用,便于使行李箱作为一个临时的简易桌子,可供使用者办公和放置临时物品等用,通过支撑板8、支撑套20和伸板13的配合使用,便于在使用者旅途劳累时,当作板凳供使用者休息,并且可进行收缩,不占用行李箱内部空间,解决了现有的行李箱不具备便捷性,使用者在外出等车时常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身体酸痛,因此人们出行时常常带上折叠凳用于休息,但在休息结束后,折叠凳放置在行李箱中又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外出需要办公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供办公的桌子,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第一箱面(1)和第二箱面(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面(1)的背侧设置有第二箱面(9),所述第一箱面(1)与第二箱面(9)之间设置有拉链(11),所述第一箱面(1)的正表面镶嵌有横板(2),所述第一箱面(1)与第二箱面(9)底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7),所述第二箱面(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提手(4),所述第二箱面(9)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提手(6),所述第二箱面(9)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套(10),所述伸缩套(10)的内腔贯穿设置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顶部贯穿至伸缩套(10)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第二箱面(9)背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底部的背侧活动连接有支撑套(20),所述支撑套(20)内腔的底部贯穿设置有伸板(13),所述伸板(13)背侧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5),所述支撑套(20)背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6),所述螺纹套(16)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的前侧贯穿至凹槽(15),的内腔,所述螺纹杆(14)的背侧固定连接有旋钮(12),所述第二箱面(9)的背侧且位于伸缩套(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支杆(18),所述支杆(18)远离固定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行李箱,包括第一箱面(1)和第二箱面(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面(1)的背侧设置有第二箱面(9),所述第一箱面(1)与第二箱面(9)之间设置有拉链(11),所述第一箱面(1)的正表面镶嵌有横板(2),所述第一箱面(1)与第二箱面(9)底部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7),所述第二箱面(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提手(4),所述第二箱面(9)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提手(6),所述第二箱面(9)背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套(10),所述伸缩套(10)的内腔贯穿设置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顶部贯穿至伸缩套(10)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第二箱面(9)背侧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底部的背侧活动连接有支撑套(20),所述支撑套(20)内腔的底部贯穿设置有伸板(13),所述伸板(13)背侧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5),所述支撑套(20)背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6),所述螺纹套(16)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征宇,
申请(专利权)人:李征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