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576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8:36
在机动二轮车(10)中,在左右一对的后框架(34L、34R)中的至少左侧的后框架(34L)上连结有悬架支承部(46),该悬架支承部(46)是未形成有突出接合部(86L、88L)的部分,并支承机动二轮车(10)的后缓冲器(48)。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其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中空状的框架,该框架通过将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接合而形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7/042884号中公开了一种由冲压成型框架(pressedframe)形成的中空状的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样的框架中,通过接合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的端部而形成有中空状的框架,从框架的中空部分向外侧突出的该端部(的接合部分)形成为突出接合部。在该情况下,在框架中,在外力作用的部位、例如支承车辆的悬架装置的支承部分存在有突出接合部,因此,外力向该框架的壁部(板状部件)的挠曲方向作用。因此,如果为了确保框架的强度而使用具有厚度的板状部件来形成框架,则该框架的重量增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框架的强度的同时,削减该框架的重量的车辆。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其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中空状的框架,该框架通过接合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而形成,通过将从各所述框架的中空部分向外侧突出的所述板状部件的端部接合,而形成有突出接合部,所述车辆具有以下特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10),其设置有左右一对的通过接合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而形成的中空状的框架(34L、34R),通过将从各所述框架(34L、34R)的中空部分(92L、92R)向外侧突出的所述板状部件的端部接合,而形成有突出接合部(86L、86R、88L、88R、90L、90R),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n各所述框架(34L、34R)中的至少一方的框架(34L)具有悬架支承部(46),该悬架支承部(46)是未形成有所述突出接合部(86L、86R、88L、88R、90L、90R)的部分,并支承所述车辆(10)的悬架装置(48)。/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10),其设置有左右一对的通过接合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而形成的中空状的框架(34L、34R),通过将从各所述框架(34L、34R)的中空部分(92L、92R)向外侧突出的所述板状部件的端部接合,而形成有突出接合部(86L、86R、88L、88R、90L、90R),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
各所述框架(34L、34R)中的至少一方的框架(34L)具有悬架支承部(46),该悬架支承部(46)是未形成有所述突出接合部(86L、86R、88L、88R、90L、90R)的部分,并支承所述车辆(10)的悬架装置(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架支承部(46)通过将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接合而形成,
通过将从所述悬架支承部(46)的中空部分(114)向外侧突出的该板状部件的端部接合,而形成有支承部侧接合部(110、112),
所述支承部侧接合部(110、112)的从所述中空部分(114)突出的突出长度(LS)比所述突出接合部(86L、86R、88L、88R、90L、90R)的从各所述框架(34L、34R)突出的突出长度(LL、LR)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架支承部(46)具有内侧部件(106)和外侧部件(108),通过将冲压成型的板状部件、即所述内侧部件(106)的端部和所述外侧部件(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野直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