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
,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肠道微生物指寄居在人类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总称,包括细菌、古细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等,与肠道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肠道是一个营养丰富的微环境,承载的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个,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数达500万,是人类基因数的150倍。肠道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对其结构、功能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在疾病的治疗和开发新的治疗方式上发挥作用。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其在微生物/核酸检测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中,数字PCR法是目前基于微流控手段进行的微生物/核酸检测的主流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适用于对微量样品中特定核酸的准确定量分析。数字PCR技术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检测手段,其主要手段是将样品溶液或其稀释液分配到大量微液滴中,以液滴作为微反应器进行扩增反应,再对反应结果进行荧光检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反应芯片和液滴制备芯片,两者之间流体连接,以用于将液滴制备芯片产生的微液滴输送到反应芯片;所述液滴制备芯片用于制备粒径可控的至少两层包裹的微液滴,包括盖片层和微通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层包括内核流体通道(1),第一连续相通道(2),N重包裹液滴通道,第N+1连续相通道,N+1重包裹液滴通道;所述内核流体通道(1)与第一连续相通道(2)相交,其交汇处下游流体连通单包裹液滴通道(3);所述N重包裹液滴通道与第N+1连续相通道相交,其交汇处下游流体连通N+1重包裹液滴通道;所述微液滴制备芯片还包括第N级调节通道(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反应芯片和液滴制备芯片,两者之间流体连接,以用于将液滴制备芯片产生的微液滴输送到反应芯片;所述液滴制备芯片用于制备粒径可控的至少两层包裹的微液滴,包括盖片层和微通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层包括内核流体通道(1),第一连续相通道(2),N重包裹液滴通道,第N+1连续相通道,N+1重包裹液滴通道;所述内核流体通道(1)与第一连续相通道(2)相交,其交汇处下游流体连通单包裹液滴通道(3);所述N重包裹液滴通道与第N+1连续相通道相交,其交汇处下游流体连通N+1重包裹液滴通道;所述微液滴制备芯片还包括第N级调节通道(7),所述第N级调节通道(7)与N重包裹液滴通道流体连通,每一级调节通道(7)均连接于独立的动力单元,其中N为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N级调节通道(7)在所述N重包裹液滴通道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其具有与N重包裹液滴通道相同的表面性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级调节通道(7)由若干并列设置的子通道(71)构成,所述若干子通道(71)的间距为其自身宽度的0.5-3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N级调节通道(7)包括沿液流方向渐扩的收集通道(72)和布置在所述收集通道(72)与N重包裹液滴通道的连接处的引流格栅(73),所述引流格栅(73)由间隔布置的若干微柱(731)组成,相邻两个微柱(731)之间的间隙(732)形成第N连续相在N重包裹液滴通道与收集通道(72)之间的流动路径;所述收集通道(72)在沿液流方向的最大扩口处连接有集液通道(7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液滴的肠道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迹,秦颖,李嵩山,徐敏,刘文兰,徐勇,黄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