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64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壳体、电路板、置于电路板与壳体之间的散热胶以及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的固定装置组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设于电路板上的通孔以及固定到壳体上的延伸柱,所述延伸柱自通孔穿过且可沿通孔的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设于电路板上的通孔以及固定到壳体上的延伸柱,延伸柱自通孔穿过。该设置可以起到电路板预定位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按压通孔处,使得电路板较平整的设置。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控制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尤其是一种需要散热的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介绍
电子控制单元在现有技术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控制单元一般包括壳体、电路板、置于电路板与壳体之间的散热胶以及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的固定装置组件。在将散热胶涂到壳体上后,再将电路板置于散热胶上,接着通过固定装置组件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由于散热胶比较粘稠,流动性较差,所以会造成组装后的电路板有的地方会因距固定装置较远受力较小从而散热胶较其他地方厚而发生翘曲,这样会影响电子控制单元的整体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定位且可使电路板较平整设置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壳体、电路板、置于电路板与壳体之间的散热胶以及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的固定装置组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设于电路板上的通孔以及固定到壳体上的延伸柱,所述延伸柱自通孔穿过且可沿通孔的轴向移动。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装置组件包括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孔配合以将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优选地,所述螺纹孔的周边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延伸柱的周边设有凸台,所述第一台阶面的高度等于凸台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凸台为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位于延伸柱周边的突出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环绕螺纹孔设置。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圆柱形,所述延伸柱为圆锥台形状但不限于此。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凹槽,所述散热胶包括设于第一壳体和电路板之间的第一散热胶以及设于第二壳体和电路板之间的第二散热胶,所述电路板设有位于第一壳体上方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第二壳体上方的第二通孔。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位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螺纹孔、设于第二壳体上的第四螺纹孔、位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位于第一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之间。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为矩形,所述固定装置组件包括设于壳体上的四个螺纹孔以及与螺纹孔配合的四个螺栓,所述四个螺栓设于电路板的四个角上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电路板的横向中心轴上,且相对电路板的纵向中心轴对称设置。本技术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设置设于电路板上的通孔以及固定到壳体上的延伸柱,延伸柱自通孔穿过。该设置可以起到定位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按压通孔处,使得电路板较平整的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壳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剖视图。图5a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5b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b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100,其包括壳体1、电路板3、置于电路板3与壳体1之间的散热胶2以及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上的固定装置组件。电子控制单元100还包括设于电路板3上的通孔(33,34)以及固定到壳体1上的延伸柱(15,16),延伸柱(15,16)自通孔(33,34)穿过且可沿通孔(33,34)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为两个,其设有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延伸柱为两个,其设有第一延伸柱15和第二延伸柱16。第一延伸柱15穿过第一通孔33,第二延伸柱16穿过第二通孔34。在制作电子控制单元100时,先将散热胶2涂抹到壳体1上,接着将电路板3至于散热胶2上方。通过固定装置组件,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上。由于在涂散热胶2时,散热胶2为圆柱形轨迹,散热胶2胶比较粘稠,流动性较差,所以在通过固定装置组件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上后,散热胶2距固定装置组件较远处由于受力较小胶厚度会比较大,进而导致电路板3发生翘曲,影响整体散热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延伸柱15、第二延伸柱16、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使用施压装置5按住电路板3的通孔处,以使散热胶2移动,进而使得电路板3较平整。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以及设于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凹槽13。第一壳体11上方设有第一螺纹孔141、第二螺纹孔142、第三螺纹孔(未图示)以及第四螺纹孔144。第一延伸柱15设于第一壳体11上,第二延伸柱16设于第二壳体12上。优选的,第一壳体11和第一延伸住15为一体式,第二壳体12和第二延伸柱16为一体式。第一螺纹孔141的周边设有环形的第一台阶面1411,第二螺纹孔142的周边设有环形的第二台阶面1421,第三螺纹孔的周边设有环形的第三台阶面,第四螺纹孔144的周边设有环形的第四台阶面1441。第一延伸柱15的周边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凸台151,任两个凸台151之间设有间隔152。第一台阶面1411、第二台阶面1421、第三台阶面、第四台阶面1441、凸台151的高度相同。其中,第一台阶面1411、第二台阶面1421、第三台阶面、第四台阶面1441的高度为d1,凸台151的高度为d2,d1和d2相同。通过该设置,在按压电路板3时,电路板3最终会抵持到凸台15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电路板3的高度较为平整。多余的散热胶2可流入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中。通孔(33,34)为圆柱形,延伸柱(15,16)为圆锥台形状。为了便于将延伸柱(15,16)置于通孔(33,34)内,延伸柱(15,16)的上表面可以设有倒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延伸柱15和第二延伸柱16的结构相同,第二延伸柱16的周边也同样设有间隔设置的凸台。所以为了简便起见,不再赘述。固定装置组件包括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第三螺栓43和第四螺栓44。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第三螺栓43和第四螺栓44分别与第一螺纹孔141、第二螺纹孔142、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144配合以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四个螺栓和四个螺纹孔,但是设置其他数量的螺纹和螺纹孔也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散热胶2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和电路板3之间的第一散热胶21以及设于第二壳体12和电路板3之间的第二散热胶22。在组装时,将需要散热的电子部件放置在电路板3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处。而将不需要散热的电子部件放置在电路板3位于凹槽13处,这样位于凹槽13处的电路板3的正反面均可以放置电子部件,从而增加电路板3的使用效率。优选的,电路板3为矩形,四个螺栓设于电路板3的四个角上且均匀分布。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位于电路板3的横向中心轴L1上,且相对电路板3的纵向中心轴L2对称设置。施压装置5包括第一施压装置51和第二施压装置52。由于第一施压装置51和第二施压装置52的结构相同,为了简便起见,在此只描述第一施压装置51。第一施压装置51包括橡胶件511以及设于橡胶件511上方的刚性件512。橡胶件511设有开口向下的收容孔5111。在施压时,橡胶件511抵持到电路板3上,第一延伸柱15伸入收容孔51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壳体(1)、电路板(3)、置于电路板(3)与壳体(1)之间的散热胶(2)以及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上的固定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设于电路板(3)上的通孔(33,34)以及固定到壳体(1)上的延伸柱(15,16),所述延伸柱(15,16)自通孔(33,34)穿过且可沿通孔(33,34)的轴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壳体(1)、电路板(3)、置于电路板(3)与壳体(1)之间的散热胶(2)以及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上的固定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设于电路板(3)上的通孔(33,34)以及固定到壳体(1)上的延伸柱(15,16),所述延伸柱(15,16)自通孔(33,34)穿过且可沿通孔(33,34)的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有螺纹孔(141,142,144),所述固定装置组件包括与螺纹孔(141,142,144)配合的螺栓(41,42,43,44),所述螺栓(41,42,43,44)与螺纹孔(141,142,144)配合以将电路板(3)固定到壳体(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41,142,144)的周边设有第一台阶面(1411,1421,1441),所述延伸柱(15)的周边设有凸台(151),所述第一台阶面(1411,1421,1441)的高度等于凸台(151)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51)为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且位于延伸柱(15)周边的突出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1411,1421,1441)环绕螺纹孔(141,142,144)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世倍特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