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17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包括温控仓仓体,温控仓仓体侧壁上安装有M个温控组件,M≥1;其中,温控组件包括帕尔贴,帕尔贴四周与温控仓仓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丝将帕尔贴锁紧在两个散热翅片中间,帕尔贴四周由隔热垫包裹,以防冷热面温度串扰。两个散热片上都有散热风扇将帕尔贴产生的热和冷快速散开,加速与相应环境中的空气的热交换作用。通过改变帕尔贴两极的电流方向来转换帕尔贴加热或制冷面,第一散热片和第一风扇位于温控仓内部,将帕尔贴产生的热或冷通过仓内空气分散在温控仓内,使温控仓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

Temperature control bin for dry fluorescent / colloidal gold reagent card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
本技术涉及快速医疗检验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
技术介绍
干式荧光/胶体金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的医疗检验技术,此技术方案对应的装置包括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光学测量模块和试剂卡移动组件,通过移动组件将试剂卡移动至光学测量模块相应的检测位置,进行扫描检测。在对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进行扫描检测前,首先需要将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从进卡装置送至温控仓,使得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在一个温度相对稳定且可控的环境内进行反应。干式荧光/胶体金检测在待测物和检测试剂反应时需要相对稳定并且满足反应要求的温度环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重复性与准确性。然而现有的干式荧光/胶体金检测仪器对温度的控制没有相应温控方案,或者完全依赖室温环境,或者只能提供辅助加热功能,当环境温度超出反应要求温度范围时无法制冷以满足反应温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包括温控仓仓体,温控仓仓体侧壁上安装有M个温控组件,M≥1;其中,温控组件包括帕尔贴,帕尔贴四周与温控仓仓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所述帕尔贴在靠近温控仓仓体内部的一侧紧贴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一个以上的条形鳍片,第一风扇的直径不大于第一散热片的宽度。通过条形鳍片增加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第一散热片和第一风扇的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1.温控仓内部空间较小,需要加热/制冷的空气量少;2.帕尔帖的加热效率要远高于制冷效率,因此在对小空间进行加热时,不需要很强的散热效率。同时因为温控空间较小,进行制冷时也不需要特别高的散冷效率。3.试剂卡的反应动力来源之一是微量液体的自发式层析力(毛细作用),在强空气对流环境下,会加速液体的蒸发(尤其是微量液体,一张试剂卡内的总液体量一般不超过200μL),从而中断层析,导致反应终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试剂卡表面的空气流速,而使用面积较小的风扇,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所述帕尔贴在靠近温控仓仓体外部的一侧紧贴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为太阳花形鳍片,第二风扇的直径等于太阳花形鳍片的直径。太阳花形鳍片散热片的比表面积比条形鳍片的更大,具有更大的空气接触面,从而加强散热作用。第二散热片和第二风扇的面积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1.温控仓内制冷时,第二散热片端为发热端,且其发热功率与制冷功率正相关(即内部温度越低,外部热量越多),因此需要更高效的散热效率,同时利用更高速的空气流动,将散热片上的热量迅速吹散到外部环境中去。2.太阳花形状可以让热气流均匀分散到空间中去,而不会形成空间中局部空气过热的情况。所述帕尔贴由半导体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一般而言,金属材料的帕尔帖效应比较微弱,而半导体材料则要强得多,因而得到实际应用的温差电制冷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所述温控仓仓体还设置一个能够打开、闭合的仓门,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进出温控仓。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温控仓所需温度,利用帕尔贴对温控仓仓体内部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具体如下:假如帕尔贴正向通电时,对温控仓仓体内部空气加热:温控仓仓体内部空气需要加热,则帕尔贴正向通电;温控仓仓体内部空气需要制冷,则帕尔贴反向通电;假如帕尔贴正向通电时,对温控仓仓体内部空气制冷,同理。当帕尔贴通电时,温控仓仓体内部与帕尔贴紧贴的第一散热片、第一风扇同步工作;同时,温控仓仓体外部与帕尔贴紧贴的第二散热片、第二风扇也同步工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热电半导体加热/制冷器(即帕尔贴),可根据设定温控温度,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现半导体的冷/热面转换,实现温控仓的加热或制冷功能。本技术的半导体冷/热面都配有散热片和风扇,可使冷/热面的热量快速均匀扩散至空间环境,实现快速的温度平衡。本技术的温控组件为一种夹心饼干结构,通过螺丝将帕尔贴锁紧在两个散热翅片中间,帕尔贴四周由隔热垫包裹,以防冷热面温度串扰。两个散热片上都有散热风扇将帕尔贴产生的热和冷快速散开,加速与相应环境中的空气的热交换作用。通过改变帕尔贴两极的电流方向来转换帕尔贴加热或制冷面,第一散热片和第一风扇位于温控仓内部,将帕尔贴产生的热或冷通过仓内空气分散在温控仓内,使温控仓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的结构示意图,该图能看到温控仓的内部。图3为本技术所述温控组件的爆炸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温控仓仓体、2-帕尔贴、3-隔热垫、4-第一散热片、5-第一风扇、6-第二散热片、7-第二风扇、8-安装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2、3,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包括温控仓仓体,温控仓仓体侧壁上安装有M个温控组件,M=2;其中,温控组件包括帕尔贴,帕尔贴四周与温控仓仓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热垫。所述帕尔贴在靠近温控仓仓体内部的一侧紧贴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一个以上的条形鳍片,第一风扇的直径不大于第一散热片的宽度。通过条形鳍片增加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第一散热片和第一风扇的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1.温控仓内部空间较小,需要加热/制冷的空气量少;2.帕尔帖的加热效率要远高于制冷效率,因此在对小空间进行加热时,不需要很强的散热效率。同时因为温控空间较小,进行制冷时也不需要特别高的散冷效率。3.试剂卡的反应动力来源之一是微量液体的自发式层析力(毛细作用),在强空气对流环境下,会加速液体的蒸发(尤其是微量液体,一张试剂卡内的总液体量一般不超过200μL),从而中断层析,导致反应终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试剂卡表面的空气流速,而使用面积较小的风扇,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方面的要求。所述帕尔贴在靠近温控仓仓体外部的一侧紧贴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为太阳花形鳍片,第二风扇的直径等于太阳花形鳍片的直径。太阳花形鳍片散热片的比表面积比条形鳍片的更大,具有更大的空气接触面,从而加强散热作用。第二散热片和第二风扇的面积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1.温控仓内制冷时,第二散热片端为发热端,且其发热功率与制冷功率正相关(即内部温度越低,外部热量越多),因此需要更高效的散热效率,同时利用更高速的空气流动,将散热片上的热量迅速吹散到外部环境中去。2.太阳花形状可以让热气流均匀分散到空间中去,而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仓仓体,温控仓仓体侧壁上安装有M个温控组件,M≥1;其中,温控组件包括帕尔贴,帕尔贴四周与温控仓仓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热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仓仓体,温控仓仓体侧壁上安装有M个温控组件,M≥1;其中,温控组件包括帕尔贴,帕尔贴四周与温控仓仓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热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帕尔贴在靠近温控仓仓体内部的一侧紧贴设置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上设置有第一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干式荧光/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的温控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包括一个以上的条形鳍片,第一风扇的直径不大于第一散热片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干式荧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保张平周楠卢华健
申请(专利权)人:思库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