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95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第一管体的一端设有流体出口,第二管体的出口端能够套设于第一管体内,第一叶轮设于第一管体内,第二叶轮设于第二管体的出口端内,第二叶轮与第一叶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高压流体由第一管体进入设备,当流经第一叶轮时,带动第一叶轮旋转,同时损耗一定动能,压力降低;第一叶轮带动第二叶轮旋转后,与低压流体向接触的第二叶轮的叶片将对低压流体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使第二管体内的低压流体压力升高,并在低压流体入口产生吸力,将低压流体吸入设备中;两种流体混合后,通过流体出口排出设备,排出压力低于高压流体入口压力,高于低压流体入口压力。

Self driven axial mixed flow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驱动轴流混流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需电力驱动的流体混合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自驱动轴流混流泵。
技术介绍
在流体输送过程中,常常会有需要将两种压力不同的流体进行混合输送的情况。当需要把低压流体混入到高压流体中时,则需要通过流体增压设备,如泵、压缩机等,将低压流体的压力提高到与高压流体相当后,再将两者进行混合输送;而当需要把高压流体混入到低压流体中时,则需要通过流体减压设备,如透平、减压阀、调节阀等,将高压流体压力降低到与低压流体相当后,再将两者进行混合输送。在低压流体增压过程中增压设备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或机械能,而在流体减压过程中,减压设备则需要损耗流体自身的动能,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动轴流混流泵,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一端设有流体出口,第一管体与流体出口相连通,第二管体,第二管体的出口端能够套设于第一管体内,第一叶轮,设于第一管体内,和,第二叶轮,设于第二管体的出口端内,第二叶轮与第一叶轮相连接,第一叶轮能够带动进行第二叶轮转动,或,第二叶轮能够带动进行第一叶轮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压流体由第一管体进入设备,当流经第一叶轮时,带动第一叶轮旋转,同时损耗一定动能,压力降低;第一叶轮带动第二叶轮旋转后,与低压流体向接触的第二叶轮的叶片将对低压流体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使第二管体内的低压流体压力升高,并在低压流体入口产生吸力,将低压流体吸入设备中;两种流体混合后,通过流体出口排出设备,排出压力低于高压流体入口压力,高于低压流体入口压力。本技术的装置,高压流体亦可从第二管体进入,此时,第二叶轮为驱动叶轮,带动第一叶轮转动,第一叶轮为从动叶轮,从而低压流体从第一管体进入。与传统流体增压设备相比,本技术的装置无需外力驱动,转动部件不需要机械密封,设备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安装;设备可自动实现高、低压流体的等比例混合,管路上可无需额外设置流量调节设施;设备机械能损失较小,高压流体动能可高效率地转化为低压流体的动能,有效降低了流体混合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设备具备一定的流体混合功能,可代替静态混合器等流体混合设备。本申请的装置可适用于以下相关场合:不同品位的蒸汽混合;带压流体与常压或负压流体的混合;流体的在线循环取样;流体等比例混配;因机械密封困难,而不易采用机泵或压缩机进行增压的工艺介质,如腐蚀性较强或温度较低的工艺介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传动轴,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通过传动轴能够进行同轴转动。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固定在同一轴上,第一叶轮的旋转也带动了第二叶轮的旋转,且两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能够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轴承,轴承的内侧能够与传动轴同轴相连,轴承的外侧能够与第二管体的出口端相固定。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轴承既能够方便对传动轴的牢固固定,又能够保证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稳定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壳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由壳体围成。其有益效果是,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均为圆形,壳体可以为金属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入口,第一入口连接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法兰、螺纹口或焊接口。其有益效果是,方便第一管体连接流体输入管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管体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入口,第二入口连接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法兰、螺纹口或焊接口。其有益效果是,方便第二管体连接流体输入管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流体出口连接有出口连接部,出口连接部为法兰、螺纹口或焊接口。其有益效果是,方便流体出口连接混合流体的输入管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管体设有弧形部。其有益效果是,便于第二管体内的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自驱动轴流混流泵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自驱动轴流混流泵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自驱动轴流混流泵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均由壳体1围成,壳体1可以为金属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等,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截面均为圆形。第一管体2的一端设有流体出口4,第一管体2与流体出口4相连通。第一管体2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入口21,第一入口21连接有第一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2为法兰、螺纹口或焊接口,方便第一管体2连接流体输入管道。流体出口4连接有出口连接部41,出口连接部41为法兰、螺纹口或焊接口,方便流体出口4连接混合流体的输入管道。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能够套设于第一管体2内。第二管体3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入口31,第二入口31连接有第二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2为法兰、螺纹口或焊接口,方便第二管体3连接流体输入管道。第一叶轮5设于第一管体2内。第二叶轮6设于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内,第二叶轮6与第一叶轮5相连接,第一叶轮5能够带动进行第二叶轮6转动,或第二叶轮6能够带动进行第一叶轮5转动。第二管体3设有弧形部34,便于第二管体3内的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还包括传动轴7,第一叶轮5与第二叶轮6通过传动轴7能够进行同轴转动。由于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固定在同一轴上,第一叶轮5的旋转也带动了第二叶轮6的旋转,且两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能够同步转动。还包括轴承8,轴承8的内侧能够与传动轴7同轴相连,轴承8的外侧能够与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相固定。通过轴承8既能够方便对传动轴7的牢固固定,又能够保证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的稳定转动。本技术的装置,高压流体由第一管体2进入设备,当流经第一叶轮5时,带动第一叶轮5旋转,同时损耗一定动能,压力降低;第一叶轮5带动第二叶轮6旋转后,与低压流体向接触的第二叶轮6的叶片将对低压流体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使第二管体3内的低压流体压力升高,并在低压流体入口产生吸力,将低压流体吸入设备中;两种流体混合后,通过流体出口4排出设备,排出压力低于高压流体入口压力,高于低压流体入口压力。本技术的装置,高压流体亦可从第二管体3进入,此时,第二叶轮6为驱动叶轮,带动第一叶轮5转动,第一叶轮5为从动叶轮,从而低压流体从第一管体2进入。与传统流体增压设备相比,本技术的装置无需外力驱动,转动部件不需要机械密封,设备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安装;设备可自动实现高、低压流体的等比例混合,管路上可无需额外设置流量调节设施;设备机械能损失较小,高压流体动能可高效率地转化为低压流体的动能,有效降低了流体混合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设备具备一定的流体混合功能,可代替静态混合器等流体混合设备。两种介质的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两种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2)的一端设有流体出口(4),/n第二管体(3),所述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2)内,/n第一叶轮(5),设于第一管体(2)内,和,/n第二叶轮(6),设于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内,所述第二叶轮(6)与第一叶轮(5)相连接,/n所述第一叶轮(5)能够带动进行第二叶轮(6)转动,或,/n所述第二叶轮(6)能够带动进行第一叶轮(5)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2)的一端设有流体出口(4),
第二管体(3),所述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2)内,
第一叶轮(5),设于第一管体(2)内,和,
第二叶轮(6),设于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内,所述第二叶轮(6)与第一叶轮(5)相连接,
所述第一叶轮(5)能够带动进行第二叶轮(6)转动,或,
所述第二叶轮(6)能够带动进行第一叶轮(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轴(7),所述第一叶轮(5)与第二叶轮(6)通过传动轴(7)能够进行同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驱动轴流混流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8),所述轴承(8)的内侧能够与传动轴(7)同轴相连,所述轴承(8)的外侧能够与第二管体(3)的出口端(33)相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意土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