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023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包括圆筒形的机壳,设置于机壳轴向前端的进风口和轴向尾端的出风口,机壳内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进风集流器、离心叶轮、电机支撑筒和轴流叶轮,设置在电机支撑筒内的电机,径向上设置在机壳与离心叶轮之间的挡风环,以及径向上设置在机壳与电机支撑筒之间的导叶;所述挡风环包括弧状体,所述弧状体的弯曲方向为利于气体流向出风口的方向;挡风环的轴向尾端固定设置在机壳的内壁上,其轴向前端为自由端,且挡风环的轴向前端与前轮盘尾端平齐或位于前轮盘尾端的轴向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机同时具有流量大、噪音低、所占空间小、安装简便且效率高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具体为一种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用高压离心轴流式通风机。
技术介绍
牵引电机是机车高速重载运行的关键部件。牵引电机工作时,由于负载高速度快,电机内部绕组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为防止牵引电机过热损坏,保证了机车的正常工作,需配套通风机给牵引电机强迫散热,通风机是机车通风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牵引电机悬挂于机车底部位置,通过管道送风冷却,由于机车布局考虑送风管道较长阻力较大,而牵引电机冷却需要的风压也较高,因此对通风机提出高压大流量的要求。现有的离心风机能够满足高压的特点,但是其结构的特点需要较大的空间且通风的流量较小;而轴流风机能够满足空间安装尺寸和流量的需求,但是其输送的压力较低,难以达到高压力。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110049606.0涉及一种既具有轴流风机流量大,可以按要求设计成各种不同流量压力比的气流轴向进出的管道式离心风机及离心导流方法。机壳呈管道结构,进风端板、出风端板分别安装于机壳的前后端,气流从进风端板的圆口进入风机,从出风端板的圆口排出,达到气流同轴进出的目的;电机位于管道中心,离心式叶轮安装在电机轴上且离心式叶轮与进风端板之间设有集流器,其集流器收敛口适度插入叶轮的入口,顺利规束气流进入离心式叶轮;出风导流器安装于机壳内壁后部,其收敛端对准出风端板的圆口,规束气流由此排出;整流导流器焊接于机壳内壁,其收敛端与离心式叶轮的上部外缘间隙配合。启动所述风机的电机后,电机带动离心式叶轮旋转,离心式叶轮旋转产生吸甩作用,使气流从进风端板的圆口进入集流器,使气流由通常的切线方向的出风口排出改变为经出风导流器导流由出风端板的圆口排出,达到气流同轴进出的目的。上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既弥补了轴流风机的不足,又弥补了离心风机的缺陷。但该风机并未对其内部结构做出细化的设计和优化,使得该风机的效率最高只能达到55%左右。因此,本领域需要设计一种同时具有流量大、噪音低、所占空间小、安装简便且效率高的风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难点,在有限空间内保证风机合理的布局安装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风机压力和效率,设计一种离心轴流式双叶轮风机。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包括圆筒形的机壳,设置于机壳轴向前端的进风口和轴向尾端的出风口,机壳内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进风集流器、离心叶轮、电机支撑筒和轴流叶轮,设置在电机支撑筒内的电机,径向上设置在机壳与离心叶轮之间的挡风环,以及径向上设置在机壳与电机支撑筒之间的导叶;所述离心叶轮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离心叶轮轮毂以及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前轮盘、叶片和后轮盘;所述轴流叶轮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轴流叶轮轮毂以及轴流叶轮主体;所述挡风环包括弧状体,所述弧状体的弯曲方向为利于气体流向出风口的方向;挡风环的轴向尾端固定设置在机壳的内壁上,其轴向前端为自由端,且挡风环的轴向前端与前轮盘尾端平齐或位于前轮盘尾端的轴向前端。本技术中,所述离心叶轮4和轴流叶轮6均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离心叶轮和轴流叶轮,所述导叶也可以是风机中常规导叶。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离心叶轮为轴向进风而径向出风;轴流叶轮为轴向进出风。本技术中的挡风环有利于气流由径向流动转为轴向流动;在电机支撑筒内装有双轴伸电机,电机的两轴端分别安装离心叶轮和轴流叶轮;在圆筒形机壳外部设计有风机安装座11,在电机支撑筒的内部设计有电机支撑座;在机壳和电机支撑筒之间焊接有导叶。本技术中,气体从集流器3的轴向方向进入离心叶轮4,通过离心叶轮4的做功下,气流的全压增大,此时气流由轴向变为径向流动,离开离心叶轮。在挡风环8的作用下,气流由径向变为轴向流动。采用离心叶轮的原因在于,离心叶轮相对轴流叶轮的压头高,比转速小,所以气流获得的压力大。挡风环8采用一种含弧状体81的环状结构,有利于气流转弯,减少气体流动损失,进而提高风机的压力和效率。气流转为轴向流动后,进入导叶9。气流在导叶中,一者将气流的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二者调整气流的转折角,使其同轴流叶轮6之间有一个负冲角,这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的压力。气流从导叶9中流出后进入轴流叶轮6,通过轴流叶轮进一步做功后,提高气体的全压,且气流出气方向为轴向流动,从机壳轴向尾端的出风口10流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环还包括连接在弧状体径向内侧和轴向前端的平板。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风环的自由端与前轮盘41的尾端在轴向上平齐,且二者在径向上相距1~2mm。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支撑筒7为前端大、尾端小的锥筒,且锥筒侧壁与轴线夹角为6~10°。附图中示出的电机支撑筒为圆筒结构,而在本技术提供的离心轴流式风机中,若将电机支撑筒设置为锥筒侧壁与轴线夹角为6~10°的前端大、尾端小的锥筒时,所得风机的效率可以达到更高。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导叶出口安装角为85°~87°。现有技术中,位于电机支撑筒和机壳间的导叶的出口安装角一般为90°,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中,相比而言导叶的出口安装角要小3°~5°,即85°~8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外壁上的加强筋。所述进风集流器3通过螺栓安装在机壳1上。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1与电机支撑筒5的前端经法兰结构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机通过法兰连接在电机安装座上,而电机安装座焊接于电机支撑筒内。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还包括用于将离心叶轮直连于电机一端轴前端的轴头制动装置;在电机的另一端连接轴流叶轮的轴前端轴头制动装置。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还包括设置在风筒外壁上的风机安装座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风环8与叶轮4前轮盘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为宜,在考虑到工艺许可的条件下,建议在1~2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风机在冷却轨道机车牵引电机方面的应用。总的来说,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结合使用离心叶轮、挡风环、导叶和轴流叶轮,离心叶轮可以很好的提高风机全压;挡风环可以减少风机的流动损失,将气流由径向转为轴向流动;气流在导叶的导流作用下,将气流的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且可以将气流角转化为轴流叶轮的负冲角,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风机的全压。本技术提供的风机同时具有流量大、噪音低、所占空间小、安装简便且效率高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离心叶轮截面示意图,图3为轴流叶轮截面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包括圆筒形的机壳(1),设置于机壳轴向前端的进风口(2)和轴向尾端的出风口(10),机壳内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进风集流器(3)、离心叶轮(4)、电机支撑筒(5)和轴流叶轮(6),设置在电机支撑筒(5)内的电机(7),径向上设置在机壳(1)与离心叶轮(4)之间的挡风环(8),以及径向上设置在机壳(1)与电机支撑筒(5)之间的导叶(9);所述离心叶轮(4)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离心叶轮轮毂(44)以及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前轮盘(41)、叶片(42)和后轮盘(43);所述轴流叶轮(6)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轴流叶轮轮毂(62)以及轴流叶轮主体(61);所述挡风环(8)包括弧状体(81),所述弧状体(81)的弯曲方向为利于气体流向出风口(10)的方向;挡风环的轴向尾端固定设置在机壳(1)的内壁上,其轴向前端为自由端,且挡风环(8)的轴向前端与前轮盘尾端(411)平齐或位于前轮盘尾端(411)的轴向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轴流式风机,包括圆筒形的机壳(1),设置于机壳轴向前端的进风口(2)和轴向尾端的出风口(10),机壳内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进风集流器(3)、离心叶轮(4)、电机支撑筒(5)和轴流叶轮(6),设置在电机支撑筒(5)内的电机(7),径向上设置在机壳(1)与离心叶轮(4)之间的挡风环(8),以及径向上设置在机壳(1)与电机支撑筒(5)之间的导叶(9);所述离心叶轮(4)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离心叶轮轮毂(44)以及从轴向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的前轮盘(41)、叶片(42)和后轮盘(43);所述轴流叶轮(6)包括连接在电机主轴上的轴流叶轮轮毂(62)以及轴流叶轮主体(61);所述挡风环(8)包括弧状体(81),所述弧状体(81)的弯曲方向为利于气体流向出风口(10)的方向;挡风环的轴向尾端固定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腾翟方志刘智远周雷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