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9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包括外盖板、能量回收端外壳、连接座、泵端外壳和泵端盖,能量回收端外壳内有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能量回收端斜盘、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能量回收端止推片和能量回收端配流盘,泵端外壳内有泵端柱塞底座、泵端斜盘、泵端柱塞缸缸体、泵端止推片和泵端配流盘,连接座内有传动块,传动块左连能量回收轴,右连泵轴;连接座自其左侧面开设与连接座内圆连通的导水孔;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左侧开设与低压浓水出水口连通的径向集水孔,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右侧开设导水环槽,导水环槽外圆连通径向导水直槽,内圆连通径向引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能量回收端结垢,减少维修成本,增加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A new cleaning mechanism of double plung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
本技术涉及液压
,特别是涉及采用布流结构实现润滑、清洗的双联柱塞式高压泵。
技术介绍
柱塞泵是典型用于增压的液压泵,利用高压柱塞泵将常压水转化成高压水。双联柱塞泵有效的将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两个独立设备集成化,但双联柱塞泵在运行时,由于高压浓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浓度大大增加,使难溶盐的离子积大于其溶度积,导致配流盘与缸体之间、缸体与外壳之间容易结垢,影响整个双联柱塞泵的正常运行,降低能量回收的效率。同时,双联柱塞泵不能频繁拆卸清洗,否则零件的加工精度将严重受损,缩短双联柱塞泵的使用寿命。常压海水作为润滑剂和阻垢剂,相对于化学清洗药剂而言,具有清洁、环保、简易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通过对连接座、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做引流、布流等结构改进从而利用原水进行清洗、润滑,因此能够避免能量回收端结垢,减少维修成本,增加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外盖板、能量回收端外壳、连接座、泵端外壳、泵端盖和锁紧端盖,所述能量回收端外壳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能量回收端斜盘、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能量回收端止推片和能量回收端配流盘,所述能量回收端斜盘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所述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内设置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连接的能量回收端柱塞;所述泵端外壳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泵端柱塞底座、泵端斜盘、泵端柱塞缸缸体、泵端止推片和泵端配流盘,所述泵端斜盘设置有泵端柱塞滑靴组件,所述泵端柱塞缸缸体内设置有与泵端柱塞滑靴组件连接的泵端柱塞;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左侧连接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连接的能量回收轴,所述传动块右侧连接有泵轴,所述连接座自其左侧面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与连接座内圆相连通;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左侧面开设有与低压浓水出水口连通的径向集水孔,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右侧面开设有导水环槽,所述导水环槽外圆连通有径向导水直槽,内圆连通有径向引水槽。所述导水孔对称设置为两个,每个导水孔均包括轴向直线段和径向直线段。所述集水孔设置为三个,分别等间距设置于低压浓水出水口外侧。所述导水环槽设置为圆环形,所述导水环槽设置于低压浓水出水口和高压浓水进水口外圆侧。所述导水直槽设置为五个,每个导水直槽一端均与导水环槽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外圆。所述引水槽对称设置为两个,每个引水槽一端均与导水环槽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内圆。润滑泵端柱塞缸缸体和泵端外壳的原水一部分经连接座上的导水孔进入能量回收端,另一部分经引水槽、导水环槽和导水直槽进入能量回收端,进入能量回收端的原水对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和能量回收端外壳之间进行润滑、清洗,最后原水从集水孔与低压浓水汇集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量回收端采用和泵端同样的清洗、润滑方式,即通过对连接座、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做引流、布流等结构改进以便原水进行清洗、润滑。润滑泵端柱塞缸缸体和泵端外壳的原水一部分经连接座上的导水孔进入能量回收端,另一部分经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右侧面上的引水槽、导水环槽和导水环槽进入能量回收端,进入能量回收端的原水对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和能量回收端外壳之间进行润滑、清洗,防止结垢,最后原水从能量回收端配流盘左侧面上集水孔与低压浓水汇集排出。能够避免能量回收端结垢,减少维修成本,增加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座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能量回收端配流盘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能量回收端配流盘的右视图。附图标记:1泵轴;2前置螺栓;3轴封;4泵端盖;5泵端外壳;6连接座;7能量回收端配流盘;8能量回收端外壳;9能量回收端斜盘;10外盖板;11后置螺栓;12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3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4能量回收端柱塞;15能量回收端弹簧;16能量回收轴;17传动块;18泵端斜盘;19泵端柱塞滑靴组件;20泵端柱塞;21泵端弹簧;22泵端配流盘;23泵端柱塞缸缸体;24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25能量回收端止推片;26泵端柱塞底座;27泵端止推片;28锁紧端盖;29导水孔;30低压浓水出水口;31高压浓水进水口;32集水孔;33导水环槽;34导水直槽;35引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外盖板10、能量回收端外壳8、连接座6、泵端外壳5、泵端盖4和锁紧端盖28,所述泵端盖4和锁紧端盖28之间通过前置螺栓2固定连接。所述能量回收端外壳8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24、能量回收端斜盘9、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能量回收端止推片25和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所述外盖板10和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24之间通过后置螺栓11固定连接。所述能量回收端斜盘9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3,所述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内设置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3连接的能量回收端柱塞14,所述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中部设置有能量回收端弹簧15。所述泵端外壳5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泵端柱塞底座26、泵端斜盘18、泵端柱塞缸缸体23、泵端止推片27和泵端配流盘22。所述泵端斜盘18设置有泵端柱塞滑靴组件19,所述泵端柱塞缸缸体23内设置有与泵端柱塞滑靴组件19连接的泵端柱塞20,所述泵端柱塞缸缸体23中部设置有泵端弹簧21。泵端配流盘22的进水口侧开设沟槽,以便原水从泵端配流盘22上的沟槽进入泵端柱塞缸缸体23和泵端外壳5之间清洗和润滑。所述连接座6内设置有传动块17,所述传动块17左侧连接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连接的能量回收轴16,所述传动块17右侧连接有泵轴1,泵轴1与能量回收轴16通过传动块17来进行转矩的传递,电机带动泵轴1和能量回收轴16保持同速转动。泵轴1和泵端盖4之间设置有轴封3。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座6自其左侧面开设有导水孔29,所述导水孔29与连接座6内圆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导水孔29对称设置为两个,每个导水孔29均包括轴向直线段和径向直线段。如图3所示,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左侧面开设有与低压浓水出水口30连通的径向集水孔32。优选的,所述集水孔32设置为三个,分别等间距设置于低压浓水出水口30外侧。如图4所示,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右侧面开设有导水环槽33,所述导水环槽33外圆连通有径向导水直槽34,内圆连通有径向引水槽35。优选的,所述导水环槽33设置为圆环形,所述导水环槽33设置于低压浓水出水口30和高压浓水进水口31外圆侧。所述导水直槽34设置为五个,每个导水直槽34一端均与导水环槽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外盖板(10)、能量回收端外壳(8)、连接座(6)、泵端外壳(5)、泵端盖(4)和锁紧端盖(28),所述能量回收端外壳(8)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24)、能量回收端斜盘(9)、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能量回收端止推片(25)和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所述能量回收端斜盘(9)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3),所述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内设置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3)连接的能量回收端柱塞(14);所述泵端外壳(5)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泵端柱塞底座(26)、泵端斜盘(18)、泵端柱塞缸缸体(23)、泵端止推片(27)和泵端配流盘(22),所述泵端斜盘(18)设置有泵端柱塞滑靴组件(19),所述泵端柱塞缸缸体(23)内设置有与泵端柱塞滑靴组件(19)连接的泵端柱塞(20);所述连接座(6)内设置有传动块(17),所述传动块(17)左侧连接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连接的能量回收轴(16),所述传动块(17)右侧连接有泵轴(1),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座(6)自其左侧面开设有导水孔(29),所述导水孔(29)与连接座(6)内圆相连通;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左侧面开设有与低压浓水出水口(30)连通的径向集水孔(32),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右侧面开设有导水环槽(33),所述导水环槽(33)外圆连通有径向导水直槽(34),内圆连通有径向引水槽(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柱塞泵布流清洗机构,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外盖板(10)、能量回收端外壳(8)、连接座(6)、泵端外壳(5)、泵端盖(4)和锁紧端盖(28),所述能量回收端外壳(8)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底座(24)、能量回收端斜盘(9)、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能量回收端止推片(25)和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所述能量回收端斜盘(9)设置有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3),所述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内设置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滑靴组件(13)连接的能量回收端柱塞(14);所述泵端外壳(5)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泵端柱塞底座(26)、泵端斜盘(18)、泵端柱塞缸缸体(23)、泵端止推片(27)和泵端配流盘(22),所述泵端斜盘(18)设置有泵端柱塞滑靴组件(19),所述泵端柱塞缸缸体(23)内设置有与泵端柱塞滑靴组件(19)连接的泵端柱塞(20);所述连接座(6)内设置有传动块(17),所述传动块(17)左侧连接有与能量回收端柱塞缸缸体(12)连接的能量回收轴(16),所述传动块(17)右侧连接有泵轴(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座(6)自其左侧面开设有导水孔(29),所述导水孔(29)与连接座(6)内圆相连通;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左侧面开设有与低压浓水出水口(30)连通的径向集水孔(32),所述能量回收端配流盘(7)右侧面开设有导水环槽(33),所述导水环槽(33)外圆连通有径向导水直槽(34),内圆连通有径向引水槽(35)。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辉宋代旺赵方晓邱冠华刘思晗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蓝十字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