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2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所述明挖段施工结构包括临近暗挖区的第一明挖竖井和覆盖其它明挖区的第二明挖竖井,在第一明挖竖井外围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注浆加固区,所述注浆加固区是在第一明挖竖井施工之前通过地面深钻孔注浆形成的加固区,其注浆加固区的深度不小于第一明挖竖井的深度;在第一明挖竖井和第二明挖竖井的井口均设有锁口圈梁,第一明挖竖井以及第二明挖竖井均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车站出入口明挖段占用场地大,易造成严重交通堵塞的问题,降低了前期的拆改费用;解决了场地不足导致的施工设备摆放困难、施工困难等问题;减少对于周边建筑物和土层的扰动。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open cut section of station entrance and exit adjacent to urban buildings and roa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铁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开展地铁建设,很多地铁车站出入口一般设置在城市的繁华的闹市区及交通要道处,其施工区域周围商业和住宅楼密集,交通流量大,有的出入口紧邻商业住宅建筑、市政桥梁和主干道路,其施工区会因为周边的建筑而受限。传统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方法的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管内支撑,由于钻孔灌注桩和钢管内支撑施工占用施工场地面积大,打桩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摆放困难,钢筋笼加工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如果场地狭少无法施工,需要房屋拆迁、占用市政道路,需要交通导改,易造成交通堵塞,且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需要先探测地下管线位置,探测不准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遇到管线时需要进行改移或者钻孔位置移动,整个施工的前期拆改费用大,特别是遇到一些不易拆迁的建筑,便会影响整个施工方案。如果明挖施工区域紧邻房屋建筑,其施工风险更高,还需要对房屋加固保护措施,加大了施工难度,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段施工结构包括临近暗挖区的第一明挖竖井(1)和覆盖明挖区的第二明挖竖井(2),在第一明挖竖井(1)外围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注浆加固区(3),所述注浆加固区(3)是在第一明挖竖井(1)施工之前通过地面深钻孔注浆形成的加固区,其注浆加固区(3)的深度不小于第一明挖竖井(1)的深度;在第一明挖竖井(1)和第二明挖竖井(2)的井口均设有锁口圈梁(4),第一明挖竖井(1)以及第二明挖竖井(2)均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而成,第一明挖竖井(1)的施工深度等于或大于暗挖连接段(6)的底面深度,并在第一明挖竖井(1)底面设有回填区(7),其回填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段施工结构包括临近暗挖区的第一明挖竖井(1)和覆盖明挖区的第二明挖竖井(2),在第一明挖竖井(1)外围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注浆加固区(3),所述注浆加固区(3)是在第一明挖竖井(1)施工之前通过地面深钻孔注浆形成的加固区,其注浆加固区(3)的深度不小于第一明挖竖井(1)的深度;在第一明挖竖井(1)和第二明挖竖井(2)的井口均设有锁口圈梁(4),第一明挖竖井(1)以及第二明挖竖井(2)均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而成,第一明挖竖井(1)的施工深度等于或大于暗挖连接段(6)的底面深度,并在第一明挖竖井(1)底面设有回填区(7),其回填区(7)的顶面是从靠近暗挖连接段(6)的一端朝第二明挖竖井(2)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明挖竖井(2)通过多道型钢支撑(5)分隔成多个施工区,多个施工区同时挖设形成多个井底朝向一侧倾斜呈倾斜面的分挖竖井(2-1),多个分挖竖井(2-1)的倾斜底面与第一明挖竖井(1)底部回填区(7)的倾斜顶面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城市建筑及道路的车站出入口明挖段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明挖竖井(1)在施工到暗挖连接段(6)的拱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星龙华东李永刚靳升来岳远刚李俊伟张强劲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