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25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包括墙体以及楼梯本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楼梯本体较高一端和较低一端的立柱、两相对设置在立柱之间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向地面倾斜,两所述立柱设置在楼梯本体远离墙体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设为与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同向的倾斜面,相邻所述种植槽与其槽口相邻的槽壁底端均设有涓流口,若干所述种植槽首尾互相连通;该楼梯扶手在不占用大量通勤交通空间的基础上,提升垂直景观亮化维度,可对狭小空间可视绿化量和空气质量进行提升。

Ecological landscape stair hand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景观楼梯扶手
本技术涉及生态景观的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
技术介绍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楼梯由连续梯级的梯段(又称梯跑)、平台(休息平台)和围护构件等组成,中国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重屋形象中已镌刻有楼梯,15~16世纪的意大利,将室内楼梯从传统的封闭空间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形体富于变化带有装饰性的建筑组成部分。目前楼梯扶手无论是在建筑内部还是在景观外立面都多为防腐木材质或金属材质锻造或拼贴而成,其安全防护能力虽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但是其景观亮化提升和生态净化功能却一直无法得到体现,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建筑中,缺少景观亮化提升与生态气体循环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封闭式的建筑交通空间缺少合理的景观亮化提升与生态空气净化,在建筑内部的活动空间中,楼梯扶手所处的空间可能是单位时间内人流密度最大的空间,但是由于是非长时间停留区域,它可能会有大量的光照空间与垂直空间,现有的常用楼梯扶手无法满足现有生态化低碳化的人居空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其优点是:该楼梯扶手在不占用大量通勤交通空间的基础上,提升垂直景观亮化维度,可对狭小空间可视绿化量和空气质量进行提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包括墙体以及楼梯本体,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楼梯本体较高一端和较低一端的立柱、两相对设置在立柱之间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布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向地面倾斜,两所述立柱设置在楼梯本体远离墙体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设为与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同向的倾斜面,相邻所述种植槽与其槽口相邻的槽壁底端均设有涓流口,若干所述种植槽首尾互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槽内可种植绿色植物,涓流口的设置,实现了四个种植槽之间的相互连通,保证了单个种植槽内的培土湿度;同时倾斜面的设置,利用地心引力促进水流循环,实现了半自动化灌溉,提高了对植物的养护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楼梯扶手,在不占用大量通勤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狭小空间的可视绿化量,提升了空气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背离墙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尺寸大于支撑柱的高度尺寸,所述支撑板朝向墙体的侧壁设有用于灌溉植物的自动灌溉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自动灌溉组件,实现了对植物的自动灌溉,提高了对植物的养护效果,提升了空气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灌溉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朝向种植槽侧壁上的进水管、电控喷头、设置在种植槽槽壁上的湿度传感器以及与电控喷头相连的导水管,所述进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导水管远离电控喷头的一端与通孔相连,所述湿度传感器与电控喷头电性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湿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种植槽内土壤的温度数值,当温度数值达到设定值时,立即传送信号至PLC控制电路,电控喷头工作,进水管可外接水源,利用进水管对导水管供水进而对电控喷头供水,最终实现了自动对植物进行浇灌,代替人力浇灌,省时省力,提高了对植物的养护效果,提升了空气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空腔,所述种植槽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上设有若干与空腔相连通的渗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水孔的设置,防止种植槽内水量过多,导致植物烂根,起到透气的作用,增强了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梯本体的较低一侧设有集水箱,两所述支撑柱较低一端的侧壁均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空腔的一端延伸至集水箱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箱的设置,用于收集空腔内的水避免水流存储时间过长,发生异味,对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远离空腔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远离导流管的一端设有合流管并延伸至集水箱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通管可将两个空腔内的水集中到合流管内,实现了合流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箱的顶壁上设有水泵,所述集水箱的顶壁设有供水泵的抽水管插入的抽水孔,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进水管相连,所述水泵与电控喷头电性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泵可将集水箱内的水抽取至进水管内,对电控喷头的供水,可对植物的浇灌,最终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柱为金属块,所述种植槽的槽壁上设有防腐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为金属材质,增强了人触摸支撑柱的舒适度,防腐层的设置,可避免支撑柱发生氧化,提高了对植物的养护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种植槽内可种植绿色植物,涓流口的设置,实现了四个种植槽之间的相互连通,保证了单个种植槽内的培土湿度;同时倾斜面的设置,利用地心引力促进水流循环,实现了半自动化灌溉,提高了对植物的养护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楼梯扶手,在不占用大量通勤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狭小空间的可视绿化量,提升了空气质量;2、渗水孔的设置,防止种植槽内水量过多,导致植物烂根,起到透气的作用,增强了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3、利用湿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种植槽内土壤的温度数值,当温度数值达到设定值时,立即传送信号至PLC控制电路,电控喷头工作,进水管可外接水源,利用进水管对导水管供水进而对电控喷头供水,最终实现了自动对植物进行浇灌,代替人力浇灌的方式,省时省力,提高了对植物的养护,提升了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涓流口与种植槽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自动灌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集水箱与进水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体;2、楼梯本体;3、立柱;4、支撑柱;5、种植槽;6、倾斜面;7、涓流口;8、支撑板;9、自动灌溉组件;91、进水管;92、电控喷头;93、湿度传感器;94、导水管;10、通孔;11、空腔;12、渗水孔;13、集水箱;14、合流管;15、三通管;16、导流管;17、水泵;18、抽水孔;19、抽水管;20、出水管;21、防腐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参照图1,包括楼梯本体2以及墙体1。参照图1,楼梯本体2远离墙体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立柱3,两个立柱3分别设置在楼梯本体2较高一端和较低一端的上表面,两个立柱3的长度尺寸一致,两个立柱3之间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两个上下相对的支撑柱4,支撑柱4倾斜设置在两个立柱3之间,支撑柱4的较低一端朝向地面,支撑柱4为金属材质;支撑柱4的设置,起到扶手的作用,对人员的上下楼梯起到保护作用;支撑柱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包括墙体(1)以及楼梯本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楼梯本体(2)较高一端和较低一端的立柱(3)、两相对设置在立柱(3)之间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布的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一端向地面倾斜,两所述立柱(3)设置在楼梯本体(2)远离墙体(1)的一端,所述支撑柱(4)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种植槽(5),所述种植槽(5)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设为与支撑柱(4)的长度方向同向的倾斜面(6),相邻所述种植槽(5)与其槽口相邻的槽壁底端均设有涓流口(7),若干所述种植槽(5)首尾互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包括墙体(1)以及楼梯本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楼梯本体(2)较高一端和较低一端的立柱(3)、两相对设置在立柱(3)之间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布的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一端向地面倾斜,两所述立柱(3)设置在楼梯本体(2)远离墙体(1)的一端,所述支撑柱(4)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有若干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种植槽(5),所述种植槽(5)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设为与支撑柱(4)的长度方向同向的倾斜面(6),相邻所述种植槽(5)与其槽口相邻的槽壁底端均设有涓流口(7),若干所述种植槽(5)首尾互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背离墙体(1)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宽度尺寸大于支撑柱(4)的高度尺寸,所述支撑板(8)朝向墙体(1)的侧壁设有用于灌溉植物的自动灌溉组件(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景观楼梯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灌溉组件(9)包括设置在支撑板(8)朝向种植槽(5)侧壁上的进水管(91)、电控喷头(92)、设置在种植槽(5)槽壁上的湿度传感器(93)以及与电控喷头(92)相连的导水管(94),所述进水管(91)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通孔(10),所述导水管(94)远离电控喷头(92)的一端与通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振翔张鑫高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