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994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包括分流箱、水泵、降温箱、聚流箱、制冷装置,所述分流箱上设有进风管,所述降温箱内设有输风细管,所述输风细管的一端与分流箱连接,所述输风细管的另一端与聚流箱连通,所述聚流箱上设有出风管,所述降温箱的上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连接,所述降温箱的上内壁设有分水盒,所述分水盒的上端与水泵连接,所述分水盒的底部均匀设有喷头,所述设于输风细管的上方,所述降温箱的底部与制冷装置连接。通过喷头对输风喜欢进行喷淋一次降温,另外风流依次经过分流箱、降温箱、聚流箱实现了二次降温,不仅提高了降温效果,而且散热效果快,解决了现有降温装置长期使用出现降温效果差的问题。

A cooling device for spinn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具体为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纺纱喷嘴的喷漆纺纱机,纺纱机喷嘴工作期间通过喷嘴的入口将纤维束输入纺纱喷嘴,其中纺纱喷嘴具有一个或多个与涡旋室连通的空气喷嘴,纺纱空气通过空气喷嘴进入涡轮室,以便形成空气涡流,为了防止进入涡轮室内的空气温度过高,需要在进入涡轮室的管道上设置空气冷却装置来对进入涡轮室的空气进行冷却降温。目前的冷却装置虽然能够对空气进行换热,但是如果长期作业则会出现降温效果变差的问题,影响纺织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通过输风细管将风流进行细分成为多根细小的风流,通过喷头对输风喜欢进行喷淋一次降温,另外风流依次经过分流箱、降温箱、聚流箱实现了二次降温,不仅提高了降温效果,而且散热效果快,解决了现有降温装置长期使用出现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包括分流箱、水泵、降温箱、聚流箱、制冷装置,所述分流箱上设有进风管,所述降温箱内设有输风细管,所述输风细管的一端与分流箱连接,所述输风细管的另一端与聚流箱连通,所述聚流箱上设有出风管,所述降温箱的上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与制冷装置连接,所述降温箱的上内壁设有分水盒,所述分水盒的上端与水泵连接,所述分水盒的底部均匀设有喷头,所述设于输风细管的上方,所述降温箱的底部与制冷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分流箱的中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分流箱内分为进风室与出风室,所述进风室与进风管连通,所述出风室与降温箱连通。优选的,所述出风室内连有连通管,所述降温箱的内壁上设有分流盒、聚流盒,所述分流盒与聚流盒之间设有多根输风细管,所述分流盒与连通管连接,所述聚流盒与聚流箱连通。优选的,所述聚流箱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设于出风管的进风口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换热水桶,所述换热水桶的两端均设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安装在支撑架上,一根支撑管与通过热水管与降温箱的底部连接,另一根支撑管通过冷水管与水泵连接。优选的,所述换热水桶的侧壁上均匀设有散热翅片。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支撑杆,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管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外侧套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支撑管转动连接,轴套的一端与换热水桶的侧壁固定连接,轴套的另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轴套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输风细管将风流进行细分成为多根细小的风流,通过喷头对输风喜欢进行喷淋一次降温,另外风流依次经过分流箱、降温箱、聚流箱实现了二次降温,不仅提高了降温效果,而且散热效果快,解决了现有降温装置长期使用出现降温效果差的问题。2、本技术分流箱的中部设有过滤网,在降温过程中能够对空气进行除杂,防止空中的粉尘对纺织产品造成影响,提高产品质量。3、本技术在换热水桶的侧壁上均匀设有散热翅片,加快换热效果。4、本技术在分流盒与聚流盒之间设有多根输风细管,提高换热速度,保证空气流量,所述分流盒与连通管连接,所述聚流盒与聚流箱连通,通过分流盒与聚流盒实现对输风细管的固定。5、本技术在底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轴套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通过电机带动换热水桶旋转,能够加快换热水桶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去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风管;2-分流箱;201-进风室;202-过滤网;203-出风室;204-连通管;205-分流盒;206-输风细管;207-聚流盒;3-水泵;4-降温箱;401-分水盒;402-喷头;5-聚流箱;501-导流板;6-出风管;7-制冷装置;701-热水管;702-冷水管;703-支撑管;704-散热翅片;705-轴套;706-密封圈;707-换热水桶;8-支撑架;801-底座;802-支撑杆;9-电机;901-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包括分流箱2、水泵3、降温箱4、聚流箱5、制冷装置7,所述分流箱2上设有进风管1,所述降温箱4内设有输风细管206,所述输风细管206的一端与分流箱2连接,所述输风细管206的另一端与聚流箱5连通,所述聚流箱5上设有出风管6,所述降温箱4的上端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一端与制冷装置7连接,所述降温箱4的上内壁设有分水盒401,所述分水盒401的上端与水泵3连接,所述分水盒401的底部均匀设有喷头402,所述设于输风细管206的上方,所述降温箱4的底部与制冷装置7连接。所述分流箱2的中部设有过滤网202,所述过滤网202将分流箱2内分为进风室201与出风室203,所述进风室201与进风管1连通,所述出风室203与降温箱4连通。所述出风室23内连有连通管204,所述降温箱4的内壁上设有分流盒205、聚流盒207,所述分流盒205与聚流盒207之间设有多根输风细管206,所述分流盒205与连通管204连接,所述聚流盒207与聚流箱5连通。所述聚流箱5内设有导流板501,导流板501设于出风管6的进风口的两侧。如图4所述,所述制冷装置7包括换热水桶707,所述换热水桶707的两端均设有支撑管703,所述支撑管703安装在支撑架8上,一根支撑管703与通过热水管701与降温箱4的底部连接,另一根支撑管703通过冷水管702与水泵3连接。所述换热水桶707的侧壁上均匀设有散热翅片704。所述支撑架8包括底座801、支撑杆802,所述底座801上设有支撑杆802,所述支撑杆802与支撑管703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703的外侧套有轴套705,所述轴套705与支撑管703转动连接,轴套705的一端与换热水桶707的侧壁固定连接,轴套705的另一端与支撑杆802转动连接,所述底座801上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与轴套705之间通过皮带901连接。使用时,空气从进风管1进入进风室201,然后经过过滤网202过滤,有出风室20流入输风细管内,水泵3将换热水桶707内的冷水抽到喷头402内对输风细管进行喷淋降温,气流由输风细管206进入聚风箱5然后由出风管6排出。本技术通过输风细管将风流进行细分成为多根细小的风流,通过喷头对输风喜欢进行喷淋一次降温,另外风流依次经过分流箱、降温箱、聚流箱实现了二次降温,不仅提高了降温效果,而且散热效果快,解决了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箱(2)、水泵(3)、降温箱(4)、聚流箱(5)、制冷装置(7),所述分流箱(2)上设有进风管(1),所述降温箱(4)内设有输风细管(206),所述输风细管(206)的一端与分流箱(2)连接,所述输风细管(206)的另一端与聚流箱(5)连通,所述聚流箱(5)上设有出风管(6),所述降温箱(4)的上端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一端与制冷装置(7)连接,所述降温箱(4)的上内壁设有分水盒(401),所述分水盒(401)的上端与水泵(3)连接,所述分水盒(401)的底部均匀设有喷头(402),所述设于输风细管(206)的上方,所述降温箱(4)的底部与制冷装置(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箱(2)、水泵(3)、降温箱(4)、聚流箱(5)、制冷装置(7),所述分流箱(2)上设有进风管(1),所述降温箱(4)内设有输风细管(206),所述输风细管(206)的一端与分流箱(2)连接,所述输风细管(206)的另一端与聚流箱(5)连通,所述聚流箱(5)上设有出风管(6),所述降温箱(4)的上端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一端与制冷装置(7)连接,所述降温箱(4)的上内壁设有分水盒(401),所述分水盒(401)的上端与水泵(3)连接,所述分水盒(401)的底部均匀设有喷头(402),所述设于输风细管(206)的上方,所述降温箱(4)的底部与制冷装置(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箱(2)的中部设有过滤网(202),所述过滤网(202)将分流箱(2)内分为进风室(201)与出风室(203),所述进风室(201)与进风管(1)连通,所述出风室(203)与降温箱(4)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纱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室(203)内连有连通管(204),所述降温箱(4)的内壁上设有分流盒(205)、聚流盒(207),所述分流盒(205)与聚流盒(207)之间设有多根输风细管(206),所述分流盒(205)与连通管(204)连接,所述聚流盒(207)与聚流箱(5)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驰程俊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