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79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16
一种用于通过两个弹性元件(20)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50)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锚链钩(10),其具有带有四个容纳件(14)的外壳,其中每个弹性元件(20)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具有使弹性元件(20)的周边扩大的夹持元件(30)。夹持元件(30)插入每个容纳件(14)中。锚链钩具有锚链钩主体(11),该锚链钩主体在横向于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上闭合,其中,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容纳件(14)通过锚链钩主体(11)中的容纳腔在中心分开,夹持元件(30)能够通过该容纳腔。锚链钩(10)具有两个端接件(12),每个端接件能够插入相应的容纳腔中,并且每个端接件具有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11)并且朝向彼此定向的倒圆盖。

Chain hook for fixing device of trampo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蹦床的固定装置的锚链钩,并且还涉及将蹦床的反弹垫插入蹦床的框架装置中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蹦床,例如用于运动和治疗目的的小型蹦床,需要合适的振荡固定系统来固定和夹持或安装反弹垫。在根据DE10226707中的小型蹦床中,反弹垫最好用弹性元件和锚链钩的组合夹持,而不是用钢弹簧夹持。申请人的WO2017/191144A1描述了一系列不同的锚链钩,其中在自由端可以安装带有夹持元件的弹性元件,其中反弹垫的柔性带元件被导向到锚链钩的相对侧上并附接到锚链钩。
技术实现思路
小型蹦床的基本问题是周围框架的最小可能外径、反弹垫的最大可能直径和由弹性元件弹簧行程长度决定的阻尼/振动之间的折衷。从上述现有技术开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指出一种改进的锚链钩,使用该改进的锚链钩,弹性索元件的可用长度得到优化以获得更大的弹簧行程,而不会因此减小垫子可用运动区域的直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保护蹦床使用者在小型蹦床发生绊倒的情况下免受锚链钩和底层固定系统的伤害。同时,系统应便于维护,便于更换单个弹性元件和锚链钩。此外,新的解决方案应该实现明显更好的振荡。为此,通过使用两个弹性元件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来提供锚链钩,用于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上,其中,锚链钩具有带四个容纳件的外壳,其中每个弹性元件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具有使弹性元件的周边扩大的夹持元件,其中,(两)弹性元件的夹持元件可以插入所述每个容纳件中。锚链钩具有锚链钩主体,锚链钩主体在横向于所述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上闭合,其中,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容纳件由锚链钩体中的容纳腔从中心分开,夹持元件可以通过该容纳腔。所述锚链钩具有两个端接件,每个端接件可以插入相应的容纳腔中,并且具有环绕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并朝向彼此定向的倒圆盖。在实际测试中,研究还发现,新的夹持解决方案具有明显更好的使用寿命,即与其他解决方案相比,弹性元件能够承受超过50%到600%以上的振动周期,因此,客户的利益首先是增加了振荡的可持续质量(促进健康的脉冲)和弹性元件的耐久性(使用成本)。锚链钩彼此紧密排列成圆形,扰流板朝向垫子中心为用户形成视觉和触觉警告标记。它们通过视觉方式和与脚的接触向用户发出信号,清楚地指示运动区域的终点。扰流板向运动区域轻微倾斜,确保织物边缘区域在该区域优雅地升高并整齐地位于锚链钩上。根据测试,与传统的固定方法(例如已知的方法),例如由Bellicon公司在DE202007019487U1或US2010/0009812A1中提出的方法相比,在垫子侧没有传统偏转的橡胶带的使用在数百万次载荷循环的范围内带来显著更高的耐久性。在本解决方案中,直的橡胶带从固定体开始被引导围绕框架管,然后直线进入容纳体的第二容纳位置。在橡胶线缆端部上提供固定元件,当拉伸载荷增加时,所述固定元件能够更强地咬合。将连接环作为柔性带元件固定在固定元件的主体中,而不是固定元件的后面,从而缩短了朝向垫子中心的最后一条接缝(用该接缝将环缝合到垫子上)和锚链钩处的起点之间的安装长度,在锚链钩处的起点弹性元件(橡胶线缆)转化为朝向蹦床框架的自由拉伸段。此外,这种紧凑的形状改进了保持,特别是通过夹持环而不是将其缠绕在腹板部分周围。中间区域的环夹持的中断导致安装空间的减少,使得高度更高,从而能够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中心位置插入鳄鱼夹以用于橡胶线缆的左右环。弯曲的扰流板允许垫子边缘或垫子周边轻微偏转超过固定体。锚链钩的结构作为封闭的盒子(接收盒)加上扰流板一起提供了更紧凑和更平缓的形状,不会由于绊倒而导致接触伤害。由此产生的带有扰流板的相邻锚链钩的边缘/环形成了突出的视觉标记,以划定安全运动区域。在基本设计中,通过两个弹性元件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上的锚链钩包括带有四个容纳件的锚链钩外壳。具有扩大弹性元件的周边的夹持元件的弹性元件插入其中。然后,锚链钩具有至少一个位于两个容纳件中间的容纳腔,以及分配给所述容纳腔的端接件(也可以称为扰流板)。该端接件可以引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且具有倒圆盖,该倒圆盖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的方向,并朝向待中心布置的柔性带元件,并且在光学和触觉上为用户标记反弹垫的边缘。在锚链钩的锚链钩体中可以提供用于两个端接件的两个容纳腔,该端接件带有朝向柔性带元件的倒圆盖,将倒圆盖置于中心位置,即一个扰流板位于上方,一个扰流板位于带状元件下方。所述容纳腔可以是通孔,并且所述端接件优选具有与所述锚链钩主体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件。这可能是与锚链钩体的边缘接合的钩。容纳腔也可以是盲孔,或者可以具有例如十字槽形式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可以压入旋钮作为保持元件。有利的是,如果锚链钩的锚链钩主体横向于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闭合,则能够在非常小的安装空间中使用扰流板。它也具有更高的结构完整性。然后,在锚链钩主体的容纳腔的中心设置两个容纳件,并形成公共腔,其中夹持元件能够穿过容纳腔并侧向移动到其中一个容纳件中。因此,容纳腔也成为弹性元件的夹持元件的通过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必要的安装高度。在上部和下部容纳件之间的中央设置有用于柔性带元件的插入槽,其中,所述带状元件与可放置在其中的保持杆形成环,其中,插入槽在朝向已连接在一起的柔性带元件的环侧上逐渐变细,使得在其中可以插入保持杆的环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中,有利地,在其中能够插入保持杆的环在被施加张力时以力配合的方式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中。因此,该环已经在锚链钩主体内部结束,而不是在锚链钩主体的后面结束,从而在径向方向上进一步节省距离,这有利于弹性元件的线缆长度。上下容纳件可以朝着形成环的弹性元件的方向上逐渐变细,使得夹持元件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有利地,夹持元件在被施加张力时以力配合的方式位于锚链钩主体的区域。这里,在蹦床的径向方向上,距离被保存在线缆元件侧,使得两个张紧元件(例如带元件和线缆)都与其固定体(即保持杆和夹持元件)一起位于锚链钩主体中。锥形壁可以基本上垂直于柔性带元件的平面定向。它们也可以平行于柔性带元件的平面定向,其中在具有公共容纳腔的实施例中,在一侧,它们仅部分由形成横向中心端接的肩部形成。一种用于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固定系统,其中反弹垫包括多个连接到其上的柔性带元件,并且使用与根据本文所述实施例之一的柔性带元件数量相对应的多个锚链钩。一种具有反弹垫和蹦床框架的蹦床,还包括本文所述的固定系统,通过该固定系统,反弹垫悬挂在蹦床框架中。最后,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的方法使用以下步骤:i)提供本文所述的固定系统,ii)使柔性带元件穿过锚链钩中的中心插入槽以将保持杆横向插入柔性带元件的环形开口中,并将柔性带元件拉回到插入槽中,iii)使弹性元件环绕蹦床框架的一部分,iv)使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夹持元件穿过锚链钩的容纳腔,并将弹性元件与横向夹持元件一起侧向移入横向容纳件中,v)使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二夹持元件穿过锚链钩的容纳腔,并将弹性元件与横向夹持元件侧向移入位于容纳腔同一侧的横向容纳件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链钩(10、110),所述锚链钩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0)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50)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有利地是两个弹性元件,其中,锚链钩(10)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容纳件(14、114)的锚链钩外壳(11、111),所述至少两个容纳件有利地是四个容纳件,其中每个弹性元件(20)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具有使弹性元件(20)的周边扩大的夹持元件(30),其中所述两个弹性元件(20)的夹持元件(30)能够插入所述容纳件(14、114)中的每一个中,其特征在于,锚链钩(10、110)具有居中地布置在两个容纳件(14、114)之间的至少一个容纳腔(18、118)和分配给所述容纳腔(18、118)的端接件(12),所述端接件(12)能够插入所述容纳腔(18、118)中并且具有倒圆盖,所述倒圆盖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11、111)并且定向为朝向待居中布置的柔性带元件(5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2 EP 18187087.41.一种锚链钩(10、110),所述锚链钩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0)和至少一个柔性带元件(50)将反弹垫固定到蹦床框架,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有利地是两个弹性元件,其中,锚链钩(10)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容纳件(14、114)的锚链钩外壳(11、111),所述至少两个容纳件有利地是四个容纳件,其中每个弹性元件(20)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具有使弹性元件(20)的周边扩大的夹持元件(30),其中所述两个弹性元件(20)的夹持元件(30)能够插入所述容纳件(14、114)中的每一个中,其特征在于,锚链钩(10、110)具有居中地布置在两个容纳件(14、114)之间的至少一个容纳腔(18、118)和分配给所述容纳腔(18、118)的端接件(12),所述端接件(12)能够插入所述容纳腔(18、118)中并且具有倒圆盖,所述倒圆盖指向远离锚链钩外壳(11、111)并且定向为朝向待居中布置的柔性带元件(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链钩(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容纳腔(18、118)设置在锚链钩(10、110)的锚链钩主体(11、111)中,用于具有定向为朝向待居中布置的柔性带元件(50)的倒圆盖的两个端接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锚链钩,其特征在于,容纳腔(18)是通孔,并且端接件(12)具有与锚链钩主体(11)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件(13、6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锚链钩,其特征在于,锚链钩(10)的锚链钩主体(11)在横向于固定方向的周边方向上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链钩,其特征在于,两个容纳件(14)各自从锚链钩主体(11)中的容纳腔(18)的中心设置并形成共同的腔,其中夹持元件(30)能够穿过容纳腔(18)并且侧向移入容纳件(14)中的一个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锚链钩(10、110、210、310),其特征在于,用于柔性带元件(50)的插入槽(16)居中地布置在上容纳件和下容纳件(14、114)之间,其中所述带元件与能够放置在其中的保持杆(51)形成环,其中插入槽(16)朝向被连接在一起的柔性带元件(50)在环侧上逐渐变窄,使得在其中能够插入保持杆(51)的环位于锚链钩主体(11、111)的区域中,有利地,在其中能够插入保持杆(51)的环在被施加张力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文·比桑克里斯汀·迈赫尔
申请(专利权)人:安格恩AG金属成型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