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胶料模具与双胶料产品成型方法和注射机及悬置轴套技术

技术编号:2333089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胶料模具与双胶料产品成型方法和注射机及悬置轴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胶料模具包括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上模板、下模板和下安装板,且上垫板上设有垫板流道,并于上垫板的底部构造有下凸的挤压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围构形成有型腔,该型腔至少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对应于挤压部,于上模板上设有顶部敞口的料仓,料仓的横截面匹配于挤压部设置,并于上模板内还分别设有连通垫板流道和第一腔室的第一流道,以及连通料仓和第二腔室的第二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可实现双胶料悬置轴套的成型,可能够很好的提升悬置轴套的产品性能。

Double rubber mold and double rubber product forming method and injection machine and suspension shaft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胶料模具与双胶料产品成型方法和注射机及悬置轴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双胶料产品生产的双胶料模具。同时,本专利技术也涉及有一种双胶料产品成型方法,以及具有上述双胶料模具的注射机和由该注射机所成型的悬置轴套。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橡胶减振缓冲结构的产品而言,以汽车发动机总成安装所使用的悬置轴套为例,悬置轴套是连接支撑发动机总成的双向隔振元件,其用于固定并支撑发动机总成,可承受发动机总成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及力矩,可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作用于发动机总成上的动态力,并能够隔离由于发动机激励引起的车架或车身振动,以及隔离由于路面不平度和车轮所受路面冲击而引起的车身振动向动力总成的传递。目前使用的悬置轴套,由于其使用的胶料单一,不能实现轴套中诸如限位块、主筋胶料硬度的不同控制,若想实现限位块与主筋胶料硬度不同,以控制轴套限位距离和产品性能,则需要使轴套中的限位块与主筋采用双胶料设计。但现有的注射机所采用的模具结构只能注射一种胶料,不能满足双胶料产品成型生产的要求,而限制了悬置轴套产品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双胶料模具,以可实现双胶料轴套产品的生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胶料模具,其包括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上模板、下模板和下安装板,且所述上垫板上设有垫板流道,并于所述上垫板的底部构造有下凸的挤压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围构形成有型腔,所述型腔至少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对应于所述挤压部,于所述上模板上设有顶部敞口的料仓,所述料仓的横截面匹配于所述挤压部设置,并于所述上模板内还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垫板流道和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流道,以及连通所述料仓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流道。进一步的,所述挤压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上垫板底部的压头。进一步的,所述上垫板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垫板流道连通的注射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料仓的底部。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流道,于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设有底部与第一流道连通的流槽,所述流槽沿所述上模板的顶部延展设置,且所述垫板流道经所述流槽和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双胶料模具,利用上模板上的料仓、及上垫板上对应的挤压部的设置,在成型时可先通过挤压部插入料仓,以将置于料仓内的胶料压入第二腔室内,然后再通过向第一腔室内注入不同的胶料,由此可在一套模具上实现双胶料产品的成型,从而可用于双胶料轴套产品的生产,以通过轴套中限位块与主筋胶料的不同,而提升轴套的产品性能。本专利技术也提出了一种双胶料产品成型方法,该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双胶料模具,且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使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合模,以围构形成所述型腔;s2.向所述料仓内投加第一胶料;s3.使所述上垫板与所述上模板间合模,并使所述垫板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且所述挤压部插入所述料仓内,以经所述第二流道将所述第一胶料压入所述的第二腔室中;s4.通过所述垫板流道和第一流道向所述第一腔室内注射第二胶料,且所述第二胶料与所述第一胶料不同。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注射机,于所述注射机上配置有如上所述的双胶料模具。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机通过采用上述的双胶料模具,可实现双胶料产品的生产,而能够提高注射机自身的功能。最后,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了一种经如上注射机成型的悬置轴套,且所述悬置轴套内的轴套主筋与轴套限位块分别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悬置轴套通过上述注射机成型,可实现该悬置轴套中限位块与主筋位置胶料的不同,以此可达到对两者限位距离的不同控制,而实现悬置轴套性能的提升。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双胶料模具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初步合模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完全合模后的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双胶料模具注射后的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胶料连通控制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悬置轴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垫板,2-上模板,3-下模板,4-下安装板,5-注射嘴,6-压头,7-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一流道,10-垫板流道,11-料仓,12-第二流道,13-流槽,14-第一胶料,15-第二胶料,16-料仓块,17-连通流道,18-腔体,19-控制块,191-控制流道,20-弹簧,21-限位柱;100-轴套主筋,200-轴套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双胶料模具,如图1中所示,该双胶料模具整体结构上包括有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1、上模板2、下模板3和下安装板4。其中,在上垫板1上设有垫板流道10,并在上垫板1的底部构造有承下凸状的挤压部,在上模板2与下模板3之间围构形成有型腔,且该型腔至少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同时,对应于上述挤压部,在上模板2上也设有顶部敞口的料仓11,并且在上模板2内还分别设有连通垫板流道10和第一腔室7的第一流道9,以及连通料仓11和第二腔室8的第二流道12。本实施例中,以上位于上垫板1底板的挤压部具体可仍参考图1的,使之为一体成型于上垫板1底部的压头6,当然除了一体成型,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将压头6固连在上垫板1的底部也是可以的。此外,本实施例的料仓11的横截面具体为匹配于挤压部设置,其也即料仓11的横截面形状与压头6一致,而在横截面尺寸上,压头6则略小于料仓11,两者之间例如可为具有0.5-1mm的间隙。通过使料仓11与压头6之间的横截面相匹配,由此可在压头6插入料仓11中时,两者之间的缝隙尽量小,但又不影响压头6在料仓11内的平顺插拔,进而能够保证压头6对料仓11内胶料的压入效果。本实施例为利于注射机向本模具内注入胶料,在上垫板1的顶部也设置有与垫板流道10连通的注射嘴5,而为利于料仓11和第二腔室8之间的第二流道12的设置,第二流道12也为具体连通于料仓11的底部。此外,为保证垫板流道10和第一流道9之间能够可靠连通,并可适应上垫板1与上模板2之间合模时的位置差,同时也是为了便于上垫板1上流道及注射嘴5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流道9,在上模板2的顶部还设置有底部与第一流道9连通的流槽13,该流槽13如图1示出的沿上模板2的顶部延展设置,且在上垫板1和上模板2合模后,垫板流道10即经由所述流槽13和第一流道9实现两者间的连通。本实施例中,下安装板4用于下模板3的支持固定,而为实现上模板2和上垫板1之间可分别进行先后及行程不同的上下运动,可在整体模具结构中通过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胶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1)、上模板(2)、下模板(3)和下安装板(4),且所述上垫板(1)上设有垫板流道(10),并于所述上垫板(1)的底部构造有下凸的挤压部,所述上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3)之间围构形成有型腔,所述型腔至少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且对应于所述挤压部,于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顶部敞口的料仓(11),所述料仓(11)的横截面匹配于所述挤压部设置,并于所述上模板(2)内还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垫板流道(10)和所述第一腔室(7)的第一流道(9),以及连通所述料仓(11)和所述第二腔室(8)的第二流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胶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及下依次设置的上垫板(1)、上模板(2)、下模板(3)和下安装板(4),且所述上垫板(1)上设有垫板流道(10),并于所述上垫板(1)的底部构造有下凸的挤压部,所述上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3)之间围构形成有型腔,所述型腔至少具有互不相通的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且对应于所述挤压部,于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顶部敞口的料仓(11),所述料仓(11)的横截面匹配于所述挤压部设置,并于所述上模板(2)内还分别设有连通所述垫板流道(10)和所述第一腔室(7)的第一流道(9),以及连通所述料仓(11)和所述第二腔室(8)的第二流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为一体成型于所述上垫板(1)底部的压头(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垫板流道(10)连通的注射嘴(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12)连通于所述料仓(1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胶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流道(9),于所述上模板(2)的顶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高丙托冯静帅豆宝国谢翰坤种黎明孙立群赵晨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