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东标专利>正文

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081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包括外部框体,中部支板,支撑脚,控制触摸屏,配液装置,硅胶成型装置,绝缘涂层上料装置和着色装置;外部框体内顶端中部设置有中部支板;外部框体底端左侧设置有支撑脚;外部框体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控制触摸屏;外部框体内顶端左侧设置有配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高效机械化自动原料液配比,连续性硅胶粒成型,并且全方位附着绝缘层,高效上色的效果。

A preparation device of silicon particles for transformer moisture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变压器中存在一种除湿器,除湿器主要是为了避免变压器油收到湿气的侵蚀来使其耐电强度降低,除湿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适当的吸收空气当中潮湿的水分,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原料液配比要求严格,普通硅胶容易发生电压击穿现象,硅胶成型耗时长,单一绝缘层性质不稳定,着色困难,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导致了现有除湿器变色硅胶容易击穿导电,绝缘硅胶制备耗时长,单一绝缘层硅胶制品强度不达标,并且化学试有损人体健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原料液配比要求严格,普通硅胶容易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包括外部框体(1),中部支板(2),支撑脚(3)和控制触摸屏(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液装置(5),硅胶成型装置(6),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和着色装置(8);外部框体(1)内顶端中部设置有中部支板(2);外部框体(1)底端左侧设置有支撑脚(3);外部框体(1)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控制触摸屏(4);外部框体(1)内顶端左侧设置有配液装置(5),并且配液装置(5)右端底部与中部支板(2)相连接;外部框体(1)内左端底部设置有硅胶成型装置(6),并且硅胶成型装置(6)顶端与配液装置(5)相连接;外部框体(1)内顶端右侧设置有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并且绝缘涂层上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包括外部框体(1),中部支板(2),支撑脚(3)和控制触摸屏(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液装置(5),硅胶成型装置(6),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和着色装置(8);外部框体(1)内顶端中部设置有中部支板(2);外部框体(1)底端左侧设置有支撑脚(3);外部框体(1)左端中下部设置有控制触摸屏(4);外部框体(1)内顶端左侧设置有配液装置(5),并且配液装置(5)右端底部与中部支板(2)相连接;外部框体(1)内左端底部设置有硅胶成型装置(6),并且硅胶成型装置(6)顶端与配液装置(5)相连接;外部框体(1)内顶端右侧设置有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并且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左端顶部与配液装置(5)相连接,而且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左端与中部支板(2)相连接;外部框体(1)底端右侧设置有着色装置(8),并且着色装置(8)左端与硅胶成型装置(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配液装置(5)包括第一锥齿轮(501),第二锥齿轮(502),第一传动轮(503),第二传动轮(504),第三传动轮(505),第四传动轮(506),第五传动轮(507),第六传动轮(508),电机(509),第一内齿轮(5011),第一丝杆(5012),第一恒压滑板(5013),第二丝杆(5014),固定滑环(5015),第二恒压滑板(5016),配液舱(5017),分舱板(5018),压强传感器(5019),第一出液管(5020),第二出液管(5021),三通管头(5022),第一控制手轮(5023),第一平齿轮(5024),第二控制手轮(5025),第二平齿轮(5026),第二内齿轮(5027),第二伸缩转轴(5028)和第七传动轮(5029);第一锥齿轮(501)底端左侧与第二锥齿轮(502)互相啮合;第一锥齿轮(501)外表面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502)外表面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7)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3)底端中部与第二传动轮(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4)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4)底端中部与第一丝杆(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5)顶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5)底端中部与第二丝杆(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7)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7)左端中部与电机(509)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8)右端中部与第一伸缩转轴(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5010)右端与第一内齿轮(5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5012)底端与第一恒压滑板(5013)相连接;第一丝杆(5012)外表面中部与固定滑环(501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固定滑环(5015)右侧内部与第二丝杆(5014)相连接;第一恒压滑板(5013)外表面左侧与配液舱(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丝杆(5014)底端与第二恒压滑板(5016)相连接,并且第二恒压滑板(5016)外表面右侧与配液舱(5017)相连接;配液舱(5017)内底端中部与分舱板(5018)相连接,并且分舱板(5018)左端中上部与第一恒压滑板(5013)相连接,而且分舱板(5018)右端中上部与第二恒压滑板(5016)相连接;配液舱(5017)内底端左侧设置有压强传感器(5019);配液舱(5017)底端左中部设置有第一出液管(5020);配液舱(5017)底端右中部设置有第二出液管(5021);第一出液管(5020)底端右侧与三通管头(5022)相连接,并且三通管头(5022)右端中部与第二出液管(5021)相连接;第一出液管(5020)左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控制手轮(5023);第二出液管(5021)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二控制手轮(5025);第一控制手轮(5023)左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5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控制手轮(5025)右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5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5026)右端设置有第二内齿轮(5027);第二内齿轮(5027)右端中部与第二伸缩转轴(502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转轴(5028)右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502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1)顶端中部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502)左端中部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503)顶端中部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6)顶端中部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固定滑环(5015)左端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配液舱(5017)左端中上部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电机(509)底端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29)右端中部与外部框体(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右端与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29)顶端与绝缘涂层上料装置(7)相连接;三通管头(5022)底端与硅胶成型装置(6)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8)底端与硅胶成型装置(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吸潮器硅胶粒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硅胶成型装置(6)包括第三锥齿轮(601),第四锥齿轮(602),第八传动轮(603),第九传动轮(604),中转控制机构(605),第一软管(606),第二软管(607),混合舱(608),第三软管(609),阀门管(6010),筛筒(6011),第一巨齿轮(6012),第二巨齿轮(6013),第十传动轮(6014),第十一传动轮(6015),滴化扇叶(6016),油筒(6017),斜网(6018),第十二传动轮(6019),第十三传动轮(6020),清洗网(6021),净化喷头(6022),混合扇叶(6023)和PH值显示屏(6024);第三锥齿轮(601)右端底部与第四锥齿轮(602)互相啮合;第四锥齿轮(602)外表面底部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3)顶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604)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3)底端中部与混合扇叶(6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4)右端通过皮带与中转控制机构(605)进行传动连接;中转控制机构(605)底端左侧与第一软管(606)相连接;中转控制机构(605)底端右侧与第二软管(607)相连接;第一软管(606)底端与混合舱(608)相连接,并且混合舱(608)内顶端中部与混合扇叶(6023)相连接;第二软管(607)底端与第三软管(609)相连接;混合舱(608)右端底部设置有阀门管(6010),并且阀门管(6010)右端与第三软管(609)相连接;混合舱(608)左端中部设置有PH值显示屏(6024);第三软管(609)底端与筛筒(6011)相连接;筛筒(6011)外表面中部与第一巨齿轮(6012)进行套接;第一巨齿轮(6012)右端与第二巨齿轮(6013)互相啮合;第二巨齿轮(6013)底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14)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14)底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6019)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5)顶端中部与滴化扇叶(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15)底端中部与油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标
申请(专利权)人:马东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