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01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1:24
一种采摘器,包括内部是空心杆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杆筒和第二杆筒,所述第一杆筒内套接所述第二杆筒,所述第一杆筒与所述第二杆筒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拉伸结构;所述第一杆筒的一端铰接有采摘壳,所述第一杆筒的内壁与所述采摘壳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扭杆与所述第一杆筒内壁固定连接,另一扭杆与所述采摘壳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采摘壳朝向所述第一杆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线;所述第二杆筒靠近采摘壳一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杆筒的尺寸,所述第二杆筒靠近采摘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之间存在拉线槽,所述拉线通过拉线槽与所述拉伸结构固定连接。

A kind of p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摘器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采摘
,具体为一种便于采摘油茶果的采摘器。
技术介绍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由于油茶树上的油茶果在野生的情况下,大多数油茶籽生长高出,这样采摘起来非常的不方便,人们需要攀爬到高处才能对高处的油茶果进行采摘,且采摘难度大,采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摘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采摘器,包括内部是空心杆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杆筒和第二杆筒,所述第一杆筒内套接所述第二杆筒,所述第一杆筒与所述第二杆筒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拉伸结构;所述第一杆筒的一端铰接有采摘壳,所述第一杆筒的内壁与所述采摘壳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扭杆与所述第一杆筒内壁固定连接,另一扭杆与所述采摘壳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采摘壳朝向所述第一杆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线;所述第二杆筒靠近采摘壳一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杆筒的尺寸,所述第二杆筒靠近采摘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之间存在拉线槽,所述拉线通过拉线槽与所述拉伸结构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伸结构由圆环和两根直杆组成,所述两根直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拉环两端,且所述直杆穿透所述第一杆筒侧壁且延伸出所述第一杆筒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杆筒远离采摘壳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矩形槽,所述拉伸结构能够在矩形槽内上下滑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杆筒远离采摘壳的一端、在所述矩形槽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三滚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摘壳由两个半圆壳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可以往复运动的拉伸结构使得采摘壳构成的一个球兜,进而实现在球兜里容纳了野生油茶果,只需要使劲把拉伸结构往下拉,就实现了野生油茶果和油茶树的分离,从而方便在野外采摘油茶果。2.通过内部是空心杆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杆筒和第二杆筒,使得采摘后的油茶果能够从第一杆筒和第二杆筒内部掉落到收集箱内,从而方便收集采摘后的油茶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摘器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采摘器的扭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采摘器的拉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采摘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杆筒,15、扭簧,16、拉线,17、第一滚轴,18、第二滚轴,19、第三滚轴,20、第二杆筒,30、采摘壳,40、拉伸结构,41、圆环,42、直杆,43、矩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征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采摘野生油茶果的采摘器。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采摘野生油茶果的采摘器,其包括内部是空心杆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杆筒10和第二杆筒20,所述第一杆筒10嵌套在所述第二杆筒20的外部。从图中可见,第二杆筒20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杆筒10上,且第一杆筒10与第二杆筒20之间存在空隙,此外,第二杆筒20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一杆筒10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筒20尺寸大于第二杆筒20尺寸的一端设置有采摘壳30,且采摘壳30与第一杆筒10顶部铰接,其中,铰接可通过合页铰接等方式实现。此外,采摘壳30大致由两个半圆壳组成,当两个半圆壳合拢后可形成球兜形状,从而可兜住油茶果,使得油茶果和油茶树的分离。所述第一杆筒10的内壁与所述采摘壳30之间还设置有扭簧15,且扭簧15的一扭杆与所述第一杆筒10内壁固定连接,另一扭杆与所述采摘壳30固定连接,从使得采摘壳30可在第一杆筒10顶部绕枢轴转动。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所述采摘壳30朝向所述第一杆筒10内部方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线16,更具体的说,拉线16是与扭杆固定采摘壳30的一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更明确地说,扭杆固定采摘壳30的一面的底端开设有通孔,即拉线与16通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拉线16通过扭簧15能够带动采摘壳30在第一杆筒10上张开或者合拢。所述第二杆筒20靠近采摘壳30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轴17和第二滚轴18,所述第一滚轴17和所述第二滚轴18之间形成拉线16通过的拉线槽,此外,所述第二杆筒20远离采摘壳3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三滚轴19,从而拉线16能够通过拉线槽进入第一杆筒10与第二杆筒20之间存在空隙内,且在第一滚轴17、第二滚轴18、第三滚轴19上下移动。其中,第一滚轴17、第二滚轴18、第三滚轴19起到引导拉线16上下移动作用。即,当采摘壳30合拢时,拉动拉线16时,拉线16通过第二滚轴18做支撑力,使得第一杆筒10的内壁与所述采摘壳30之间的扭簧15受到拉力合拢,从而使得与扭簧15顾得的采摘壳30的一面往第一杆筒10内壁靠近,当采摘壳30张开时,拉线16松开,拉线16通过第一滚轴17做支撑力,使得在第一杆筒10内的采摘壳30的一面远离第一杆筒10的内壁,其中,扭簧15也受到自身的弹力使采摘壳30的一面更快远离第一杆筒10的内壁。所述第一杆筒10与所述第二杆筒20之间存在的空隙内设置有拉伸结构40,如图3所示,拉伸结构40由圆环41和两根直杆42组成,所述两根直杆42对称设置在所述拉环41两端,且所述直杆42分别穿透所述第一杆筒10侧壁且延伸出所述第一杆筒10外。此外,进入第一杆筒10与第二杆筒20之间空隙内的拉线16与直杆42固定连接,更明确的说,进入第一杆筒10与第二杆筒20之间空隙内的拉线16与直杆42绑定连接或者直杆42开设有通孔,使得拉线16与通孔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拉伸结构上下的移动使得采摘壳30能够张开或者合拢,以实现采摘高处的油茶果和油茶树的分离。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杆筒10远离采摘壳30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矩形槽43,且矩形槽43设置在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是空心杆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杆筒(10)和第二杆筒(20),所述第一杆筒(10)内套接所述第二杆筒(20),所述第一杆筒(10)与所述第二杆筒(2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拉伸结构(40);/n所述第一杆筒(10)的一端铰接有采摘壳(30),所述第一杆筒(10)的内壁与所述采摘壳(30)之间设置有扭簧(15),所述扭簧(15)的一扭杆与所述第一杆筒(10)内壁固定连接,另一扭杆与所述采摘壳(30)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采摘壳(30)朝向所述第一杆筒(10)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线(16);/n所述第二杆筒(20)靠近所述采摘壳(30)一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杆筒(10)的尺寸,所述第二杆筒(20)靠近所述采摘壳(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轴(17)和第二滚轴(18),所述第一滚轴(17)和所述第二滚轴(18)之间存在拉线槽,所述拉线(16)通过拉线槽与所述拉伸结构(4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是空心杆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第一杆筒(10)和第二杆筒(20),所述第一杆筒(10)内套接所述第二杆筒(20),所述第一杆筒(10)与所述第二杆筒(2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拉伸结构(40);
所述第一杆筒(10)的一端铰接有采摘壳(30),所述第一杆筒(10)的内壁与所述采摘壳(30)之间设置有扭簧(15),所述扭簧(15)的一扭杆与所述第一杆筒(10)内壁固定连接,另一扭杆与所述采摘壳(30)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采摘壳(30)朝向所述第一杆筒(10)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线(16);
所述第二杆筒(20)靠近所述采摘壳(30)一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杆筒(10)的尺寸,所述第二杆筒(20)靠近所述采摘壳(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滚轴(17)和第二滚轴(18),所述第一滚轴(17)和所述第二滚轴(18)之间存在拉线槽,所述拉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根
申请(专利权)人:淳安县千岛湖益联茶果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