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79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和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和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上具有多个定子槽,定子绕组由多个U形导体段构造成,每个U形导体段包括折弯部和分别连接至折弯部的第一槽内部分和第二槽内部分,折弯部可以被构造成平头结构,通过利用平头结构的空间特性,可以进一步降低折弯部(即发卡端)的高度,进而可以降低电机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组件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申请号“200780022091.7”名称为“多套分段发卡绕组之间的电极和接线”,采用两个绕组套,1、2层与3、4层为不同绕组套,第1层和第2层为第一绕组套,第3层和第4层为第二绕组套。上述专利中4层绕组,1、2层和3、4层分别进行绕线,采用两种绕组套,结构复杂,线圈种类相对较多,工艺较为复杂;引出线与星点线均在插入侧即成型端,占用空间较大;三相星点线以及引出线的分布较为分散,不易对其进行连接。从电气连接上分析,该绕线形式,同一槽内,不同层数间的电压差高,运用在高压下,层间容易击穿,导致短路,使电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绕线的制作工艺简单且电气连接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还提出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具有如上所述的定子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组件,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组件,适用于z槽2p级m相的电机中,其每极每相槽数为q=z/m/(2p),并联支路数为a,a≤q,其特征在于,包括:/n圆筒形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上具有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定子槽;/n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由多个U形导体段构造成,每个所述U形导体段包括折弯部和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弯部的第一槽内部分和第二槽内部分,所述U形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穿过其中一个定子槽中的其中一个槽层,所述第二槽内部分穿过另一个定子槽中的其中一个槽层,所述第一槽内部分和所述第二槽内部分穿过所述定子槽后其端部超出所述定子铁芯以形成焊接端,在所述焊接端上所述多个U形导体段的位于相邻层的所述第一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组件,适用于z槽2p级m相的电机中,其每极每相槽数为q=z/m/(2p),并联支路数为a,a≤q,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筒形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上具有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定子槽;
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由多个U形导体段构造成,每个所述U形导体段包括折弯部和分别连接至所述折弯部的第一槽内部分和第二槽内部分,所述U形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穿过其中一个定子槽中的其中一个槽层,所述第二槽内部分穿过另一个定子槽中的其中一个槽层,所述第一槽内部分和所述第二槽内部分穿过所述定子槽后其端部超出所述定子铁芯以形成焊接端,在所述焊接端上所述多个U形导体段的位于相邻层的所述第一槽内部分和所述第二槽内部分焊接连接;
所述折弯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中间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槽内部分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槽内部分连接,所述中间连接部呈直线结构,所述第一类导体段的中间连接部在焊接端的端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类导体段的中间连接部在焊接端的端面的整投影;
所述U形导体段包括第一类导体段和第二类导体段,所述第一类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位于相应的定子槽的最外槽层,所述第一类导体段的第二槽内部分位于相应的定子槽的最内槽层;所述第二类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和所述第二类导体段的第二槽内部分均位于相应的定子槽的内槽层,所述内槽层包括次外槽层和次内槽层,所述第二类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位于相应定子槽的次内槽层,所述第二类导体段的第二槽内部分位于相应定子槽的次外槽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A相绕线,所述A相绕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绕线段、一个第二子绕线段、多个第三子绕线段、一个第四子绕线段、一个桥接线、一个第五子绕线段、多个第六子绕线段、一个第七子绕线段和多个第八子绕线段,所述A相绕线的起始端连接A相引出线,所述第八子绕线段的终止端连接A相星点线;
所述第一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S11、将A相引出线引出至所述A相绕线的初始槽的径向最外槽层,用以准备绕制位于初始端的第一子绕线段,其余第一子绕线段与该位于其前面的第一子绕线段连接,所述A相引出线在焊接端上与位于径向最外槽层的一个第一类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连接;
S12、沿第一方向跨越y个定子槽,其中y为整数且y=z/2p,且从所述A相绕线的初始槽的最外槽层跨越至最内槽层;
S13、沿第二方向跨越,每跨越y个定子槽槽层的层数变化一层,其中层数沿径向从内到外变化直至径向最外槽层,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S21、绕线从相应的定子槽的最外槽层开始,沿所述第一方向跨越y个定子槽,且从最外槽层跨越至最内槽层;
S22、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每跨越y个定子槽槽层的层数变化一层,其中层数沿径向从内到外变化直至径向次外槽层;
S23、绕线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y-1个定子槽、且层数向径向最外槽层变化后,绕线所在的槽为所述第二子绕线段终止端所在的槽,该槽与所述A相引出线所在的槽相邻,且该最外槽层位于所述A相引出线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绕线段的跨越所述(y-1)个所述定子槽的部分为焊接端,该焊接端由所述第一类导体段的第一槽内部分和所述第二类导体段的第二槽内部分焊接而成;
所述第三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S31、沿第一方向跨越y个定子槽,且从最外槽层跨越至最内槽层;
S32、沿第二方向跨越,每跨越y个定子槽槽层的层数变化一层,其中层数沿径向从内到外变化直至径向最外槽层,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第四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S41、绕线从相应的定子槽的最外槽层开始,沿所述第一方向跨越y个定子槽,且从初始槽的最外槽层跨越至最内槽层;
S42、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每跨越y个定子槽槽层的层数变化一层,其中层数沿径向从内到外变化直至径向次外槽层,所述第四子绕线段的终止端位于该次外槽层内;
S43、所述桥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子绕线段的终止端焊接,所述桥接线沿第一方向同层跨越y个定子槽;
所述第五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P11、所述桥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五绕线段的起始端焊接,用以准备绕制第五子绕线段,绕线从所述桥接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跨越,每跨越y个定子槽槽层的层数变化一层,其中层数沿径向从外到内变化直至径向最内槽层;
P12、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y个定子槽,且从最内槽层跨越至最外层槽;
所述第六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P21、绕线从相应的定子槽的最外层开始,沿所述第一方向跨越,每跨越y个定子槽槽层的层数变化一层,其中层数沿径向从外到内变化直至径向最内槽层;
P22、沿所述第二方向跨越y个定子槽,且从最内槽层跨越至最外层槽;
所述第七子绕线段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绕制:
P31、绕线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文明游斌林焕炜陈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