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768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同一种规格的电机使用的端子和引接电缆的规格是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模块化的接线端子和模块化的引接电缆完全可以预先装好待到装配时直接使用。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大部分电机接线端子的压接,可实现电机装配中的接线端子压接过程的高度自动化,从而降低安装、转运时间,大大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电机接线端子的快速压接,在接线盒的安装工序中大大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电机的智能制造装配过程中,与传统接线端子压接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会使得电机装配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装配时间缩短50%,提高了效率30%以上。

A new type of terminal automatic crimping unit based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f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接线端子与引接电缆的新型压接设备,属于电机智能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在电机的智能制造安装流程中,铁心压装、定子装配、轴承装配等工序已经有相应的自动或半自动设备辅助安装,如上下料机械手、数控轴承端盖压装机等。尽管在一些安装环节加了机器人或专用装备,安装效率和速度也没有显著提高或改善。研究后发现,接线端子和引接电缆的压接因为结构位置等多种因素,没有相匹配的自动化装备,未能实现自动化,现均由人工操作完成,直接影响了安装的速度和效率。电机装配流程如图1所示。绕组铁心焊接好引出线,把带绕组定子铁心压入基座工作完成后,需要人工在每根引出线端部穿入接线端子,然后使用专用的电机端子压接工具,换上跟线径相匹配的压接模具,分别压接。如图1所示,目前传统的引接电缆和接线端子的压接在装接线盒这道工序中完成,其安装依靠人工借由电机端子压接工具实现,其流程如图2所示。电机端子压接工具是为了使引接电缆和接线端子压合在一起使之相连的一种工具。其一般由压接模具、棘齿或液压装置等组成。现有电机端子压接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绕组铁心压入机壳之前且在引接电缆尚未焊接在绕组铁心时,利用所述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完成电机接线端子与引接电缆的全自动化压接,所述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包括自动压接设备(7),由自动压接设备(7)驱动压接模具(8)打开、闭合,压接模具(8)闭合后将由N个接线端子组成的模块化接线端子(4)同时压接在由N根引接电缆组成的模块化引接电缆(10)上形成模块化成品引出线;压接模具(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及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及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上分别设有定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绕组铁心压入机壳之前且在引接电缆尚未焊接在绕组铁心时,利用所述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完成电机接线端子与引接电缆的全自动化压接,所述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包括自动压接设备(7),由自动压接设备(7)驱动压接模具(8)打开、闭合,压接模具(8)闭合后将由N个接线端子组成的模块化接线端子(4)同时压接在由N根引接电缆组成的模块化引接电缆(10)上形成模块化成品引出线;压接模具(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及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及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上分别设有定位板(3),模块化接线端子(4)及模块化引接电缆(10)分别固定在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及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上的定位板(3)上,由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及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分别将模块化引接电缆(10)及模块化接线端子(4)输送至打开的压接模具(8)所在位置处,输送到位后,模块化引接电缆(10)穿入模块化接线端子(4)内;成品引出线输送带(1)与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相接,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将压接后的模块化成品引出线输送至成品引出线输送带(1),由成品引出线输送带(1)实现出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靠近所述自动压接设备(7)位置处及在所述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靠近所述自动压接设备(7)位置处分别设有输送带定位装置(5),输送带定位装置(5)包括位于所述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或所述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左、右两侧的气压定位模块(5-1)以及位于所述压接模具(8)前、后两侧的定位凸条(5-2);
所述定位板(3)被所述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或所述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输送至气压定位模块(5-1)所在位置处后,所述定位板(3)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被同侧的气压定位模块(5-1)卡住,从而对所述定位板(3)的位置进行定位;在所述定位板(3)的左、右两侧边缘的中部设有梯形凹槽(5-3),气压定位模块(5-1)包括定位气缸(5-1-2),与梯形凹槽(5-3)形状相适应的梯形定位块(5-1-5)通过浮动接头(5-1-4)设于定位气缸(5-1-2)的气缸杆(5-1-3)端部,气缸杆(5-1-3)伸出到位后,梯形定位块(5-1-5)沿梯形凹槽(5-3)的斜壁卡入梯形凹槽(5-3)内,气缸杆(5-1-3)回缩到位后,梯形定位块(5-1-5)脱开梯形凹槽(5-3),解除对所述定位板(3)的定位;
所述定位板(3)的底面设有与定位凸条(5-2)相配合的通槽(5-4),当所述定位板(3)被所述模块化半成品引出线输送带(2)或所述模块化接线端子输送带(11)输送到位后,定位凸条(5-2)卡入通槽(5-4)内,从而对所述定位板(3)的左、右位置进行定位,并限定所述定位板(3)前、后移动轨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模具(8)包括上模(8-1)及下模(8-2),上模(8-1)及下模(8-2)上分别设有N个半圆孔,每个半圆孔内为三边形结构,所述压接模具(8)闭合后,上模(8-1)及下模(8-2)上位置相对应的两个半圆孔闭合为一个圆孔,同时两个半圆孔内的两个三边形结构闭合为一个六边形结构,通过该六边形结构使得相对应的接线端子在压接时六面均匀受力;
所述自动压接设备(7)包括机架(7-1),上模(8-1)及下模(8-2)均设于机架(7-1)上,两个所述定位凸条(5-2)分别位于下模(8-2)的前、后两侧且固定在机架(7-1)上,上模(8-1)位于下模(8-2)的上方且通过浮动接头(8-3)与固定在机架(7-1)上的液压装置(7-2)固结,上模(8-1)通过浮动接头(8-3)进行更换,由液压装置(7-2)驱动上模(8-1)上、下移动,从而使所述压接模具(8)打开、闭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机智能制造的新型接线端子自动压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7-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检测装置(6),检测装置(6)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黄先锋刘憬奇顾德军马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