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载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
技术介绍
自主水下机器人是自身携带能源和推进装置、不需要人工干预、自主航行控制、自主执行作业任务的无人水下机器人。随着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日益频繁和迫切,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抛载装置是自主水下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一般包括两方面:1、搭载重物下潜,使水下机器人可以无动力下潜至工作深度,当到达工作深度后,抛载装置抛掉重物,水下机器人在工作深度下进行作业;2、当水下机器人完成工作或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上浮至水面时,抛载装置抛掉重物,水下机器人减轻自身重量,保证其重量小于其浮力,从而上浮至水面。安全可靠的抛载装置是保证自主水下机器人正常工作、安全可靠的重要部件。目前国内外水下机器人抛载装置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爆炸螺栓式、电磁吸附式、熔断式、电化学腐蚀式、电机驱动式等类别。在其中爆炸螺栓式抛载装置使用火工品,对运输、安装、使用要求较高,成本高,爆炸冲击力大;电磁吸附式抛载装置在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艉端盖(2)、筒体(3)、抛载基座(4)、抛载转轴(7)、重物连接件(8)、连接轴(9)、弹簧(12)、重物(13)及舵机(29),其中筒体(3)的一端与艉端盖(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水下机器人上的抛载基座(4)密封连接,所述舵机(29)位于筒体(3)内,并安装在所述抛载基座(4)上,该抛载基座(4)上转动安装有抛载转轴(7),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连接轴(9)与舵机(29)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一端与重物(13)相连,另一端插入抛载基座(4)中,该重物连接件(8)的另一端开设有抛载孔口(34),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艉端盖(2)、筒体(3)、抛载基座(4)、抛载转轴(7)、重物连接件(8)、连接轴(9)、弹簧(12)、重物(13)及舵机(29),其中筒体(3)的一端与艉端盖(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在水下机器人上的抛载基座(4)密封连接,所述舵机(29)位于筒体(3)内,并安装在所述抛载基座(4)上,该抛载基座(4)上转动安装有抛载转轴(7),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连接轴(9)与舵机(29)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一端与重物(13)相连,另一端插入抛载基座(4)中,该重物连接件(8)的另一端开设有抛载孔口(34),所述抛载转轴(7)在重物连接件(8)插入抛载基座(4)后容置于抛载孔口(34)中;所述抛载基座(4)内容置有弹簧(12),该弹簧(12)在搭载重物(13)时被压缩于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另一端与抛载基座(4)之间;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舵机(29)驱动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抵接、约束重物连接件(8)运动,重物(13)处于锁紧状态;所述抛载转轴(7)通过舵机(29)驱动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之间有间隙,重物连接件(8)及重物(13)在所述弹簧(12)弹力及自重作用下实现抛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转轴(7)与重物连接件(8)接触的部位沿轴向的两侧对称铣有扁槽(33),该扁槽(33)的槽面在抛载转轴(7)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抵接时与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插入方向垂直,所述扁槽(33)的槽面在抛载转轴(7)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之间有间隙时与重物连接件(8)的插入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转轴(7)为阶梯轴,一端开有光孔(36),所述扁槽(33)位于抛载转轴(7)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轴(9)的一端与舵机(29)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安装至所述光孔(36)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载孔口(34)的上部呈倒置的“八”字形,下部为开有劣弧段缺口的腰孔形,该缺口与上部倒置“八”字形相连通,所述劣弧段缺口的弦长小于抛载转轴(7)的直径;所述抛载转轴(7)旋转至与抛载孔口(34)抵接时,是抵接于所述缺口两端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水下机器人用安全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连接件(8)的端面呈倒置的“T”形,该“T”形的横边与所述重物(1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凯,刘青岳,陈浩,尹远,朱宝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