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77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包括设置于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多个工装位,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配合每个工装位的工装夹具,工装夹具包括:位于中间的装夹位置为实现触头结构转配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两侧各为实现触头层叠及支撑片安装的第二位置;在工装位上设置对应的机构包括:实现多片触头层叠放置的第一机构、实现触头间支撑片放置的第二机构、实现触头抓取转向的第三机构、实现触头外部保持架安装的第四机构、实现触头与保持架榫接的第五机构、实现产品装配检测的第六机构;第六机构至少包括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该结构根据低压空气断路器的装配工序进行合理设计,机构间的配合合理。

Automatic assembly and testing equipment for finger contact of low voltage air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低压空气断路器自动装配设备领域,特别是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断路器产品组成结构复杂,包含断路器壳体、手柄组件、磁系统组件、磁轭、热系统组件、销轴、飞丝、跳扣、连杆、推杆、灭弧室等零部件组装而成,因此断路器的组装工作繁杂,效率低下,特别是各部件中包含细小的五金元件,极容易在装配过程中受力过渡变形,造成断路器失效。磁系统是断路器中的重要部件,通常包括铁芯组件、接线框、接线板、触头支架等零部件组成,触头支架上设有线圈,接线框上设有螺纹孔及在螺纹孔内活动的螺丝,磁系统的组装过程通常是首先将触头支架、接线板作为基础部件固定好,然后将接线框套设在触头支架的接线板上。触头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单元式的模块化装配,目前大多数装配都采用人工操作,通过流水线上的操作者进行一步步的装配工序。该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容易操作失误,对于结构收紧达不到装配要求。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工资源,后续的检测操作需要另外的操作员,人工成本巨大,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包括设置于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多个工装位,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配合每个工装位的工装夹具,在工装位上设置对应的机构包括:实现多片触头层叠放置的第一机构、实现触头间支撑片放置的第二机构、实现触头抓取转向的第三机构、实现触头外部保持架安装的第四机构、实现触头与保持架榫接的第五机构、实现产品装配检测的第六机构;所述第六机构至少包括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三个装夹位置,位于中间的装夹位置为实现触头结构转配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两侧各为实现触头层叠及支撑片安装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机构、第二机构分别与第二位置配合;第三机构、第四机构及第五机构与第一位置配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机构包括:直线输送触头的第一振动槽、从第一振动槽夹持多片触头至对应第二位置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机构包括:直线输支撑片的第二振动槽、从第二振动槽夹持支撑片至对应第二位置中触头上的第二夹持组件。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机构包括:同步夹起两个第二位置中工件并转向后将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中的第三夹持组件。优选的是,所述第四机构包括:直线输送保持架的第三振动槽、从第三振动槽上夹持保持架套装至第一位置内工件上的第四夹持组件。优选的是,所述第五机构包括:直线输送榫头的第四振动槽、从第四振动槽夹持榫头并榫入第一位置内工件上的第五夹持组件。优选的是,所述第六机构包括:直线输送工件的送料带、从工装夹具上夹持工件至送料带的第六夹持组件;沿着所述送料带设置有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优选的是,所述压力测试组件包括:一个水平翻转的双侧夹手,作用在工件上的可显示压力值的压力源;所述榫压测试组件包括按照预设压力值下压的测试块,测试块作用于工件中两个触头组件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尺寸检测组件包括对工件中支撑片进行位置校准的检测头。优选的是,所述送料带的末端还设有用于分拨工件的气动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1、根据低压空气断路器的装配工序进行合理设计,机构间的配合合理;工位衔接程度高,能够确保装配顺利完成。2、装配过程精度高,能够确保每个单元工序的稳定进行,各个机构都能够保证各自装配精度,大幅度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3、后续的检测工序,灵活的配合装配工序,实现对应参数的即时检测,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了装配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的外观图;图2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的主要结构图;图3是第一机构的结构图;图4是第二机构的结构图;图5是第三机构的结构图;图6是第四机构的结构图;图7第五机构的结构图;图8第六机构的结构图;图9压力检测组件的结构图;图10榫压检测组件及尺寸检测组件的结构图;其中:1、第一机构;2、第二机构;3、第三机构;4、第四机构;5、第五机构;6、旋转工作台;7、机架;8、钣金外板;9、第六机构;11、第一振动槽;12、第一振动盘;13、第一横向轨道;14、第一横向气缸;15、第一竖向气缸;16、第一夹爪;21、第二振动槽;22、第二振动盘;23、第二横向轨道;24、第二横向气缸;25、第二竖向气缸;26、第一转动气缸;31、第二夹爪;32、第二转动气缸;33、直线模组;41、第三振动槽;43、第三横向轨道;44、第三横向气缸;45、第三竖向气缸;46、第三夹爪;51、第四振动槽;53、第四横向气缸;54、第四横向轨道;55、第四竖向气缸;56、底板;57、第五横向气缸;61、第一位置;62、第二位置;71、第二位置;72、第二限位气缸;73、第二夹持气缸组;74、第三限位气缸;81、第一限位气缸;82、第一推出气缸;83、测试位置;84、测试气缸;85、第一夹持气缸组;91、送料带;92、第五横向轨道;93、第六横向气缸;94、第五竖向气缸;95、第三转动气缸;96、第三夹手;97、气压源;98、第四夹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10所示,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基于型材对接而成的机架7上。机架上设置旋转工作台6,旋转工作台6周围用钣金外板8围起来,钣金外板8上预留开合的门板,机架上还设置了控制器和警报灯。在旋转工作台6周围设置多个工装位,工装位沿着旋转工作台6的回转周向上设置。在旋转工作台6上设置有配合每个工装位的工装夹具,工装夹具至少包括并排的三个装夹位置。其中,位于中间的装夹位置为实现触头结构转配的第一位置61,而第一位置61两侧各为实现触头层叠及支撑片安装的第二位置62。两个第二位置62结构相同,且关于第一位置61称。因为,根据低压空气断路器的结构进行设计,由于其中指型触头的排布为对称结构。因此,装配设计也根据其结构特点。在第二位置62上将多片触头叠放起来,并由第二位置62保持叠放对齐。而第一位置61上则用于将两个“半部分”装配固定起来。根据低压空气断路器的转配工序进行设计,因此在工装位上设置对应的机构包括:实现多片触头层叠放置的第一机构1、实现触头间支撑片放置的第二机构2、实现触头抓取转向的第三机构3、实现触头外部保持架安装的第四机构4、实现触头与保持架榫接的第五机构5、实现产品装配检测的第六机构9。其中,第一机构到第五机构是用于装配,而第六机构主要实现成品的参数检测。具体的,第一机构1包括:直线输送触头的第一振动槽11、从第一振动槽11夹持多片触头至对应第二位置62的第一夹持组件。第一振动槽11的一端连接第一振动盘12,其另一端通往旋转工作台6。第一振动盘12与第一振动槽11均采用目前现有的振动送料结构,其通过振子的震颤将触片沿着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包括设置于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多个工装位,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配合每个工装位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位于中间的装夹位置为实现触头结构转配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两侧各为实现触头层叠及支撑片安装的第二位置;在工装位上设置对应的机构包括:实现多片触头层叠放置的第一机构、实现触头间支撑片放置的第二机构、实现触头抓取转向的第三机构、实现触头外部保持架安装的第四机构、实现触头与保持架榫接的第五机构、实现产品装配检测的第六机构;所述第六机构至少包括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所述第六机构包括:直线输送工件的送料带、从工装夹具上夹持工件至送料带的第六夹持组件;沿着所述送料带设置有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包括设置于旋转工作台周围的多个工装位,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有配合每个工装位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位于中间的装夹位置为实现触头结构转配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两侧各为实现触头层叠及支撑片安装的第二位置;在工装位上设置对应的机构包括:实现多片触头层叠放置的第一机构、实现触头间支撑片放置的第二机构、实现触头抓取转向的第三机构、实现触头外部保持架安装的第四机构、实现触头与保持架榫接的第五机构、实现产品装配检测的第六机构;所述第六机构至少包括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所述第六机构包括:直线输送工件的送料带、从工装夹具上夹持工件至送料带的第六夹持组件;沿着所述送料带设置有压力测试组件、榫压测试组件、尺寸检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空气断路器指形触头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包括:直线输送触头的第一振动槽、从第一振动槽夹持多片触头至对应第二位置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机构包括:直线输支撑片的第二振动槽、从第二振动槽夹持支撑片至对应第二位置中触头上的第二夹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凯汤丹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凌创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