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脉搏波测定装置、血压测定装置、设备、生物体信息测定方法、脉搏波测定方法、以及血压测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9259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具有:导电体层(401),为了电波的发射和/或接收,与被测定部位(90)相对;以及电介质层(402),沿该导电体层或搭载该导电体层并与该导电体层平行地延伸的基材中的与被测定部位(90)相对的相对面(401b)安装,且具有预定相对介电常数。在电介质层(402)中的与沿导电体层(401)一侧的第一面(402a)相反一侧的第二面(402)与被测定部位(90)的外表面(90a)抵接的安装状态下,电介质层(402)使被测定部位(90)的外表面(90a)与导电体层(401)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

Antenna device, pulse wave measuring dev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equipment,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ing method, pulse wave measuring method,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method for bioass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脉搏波测定装置、血压测定装置、设备、生物体信息测定方法、脉搏波测定方法、以及血压测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向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或者接收来自上述被测定部位的电波以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测定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这种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的脉搏波测定装置、血压测定装置以及设备。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向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或者接收来自上述被测定部位的电波的生物体信息测定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这种生物体信息测定方法的脉搏波测定方法以及血压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例如像专利文献1(专利第5879407号说明书)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具有与被测定部位相对的发送(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从上述发送天线向被测定部位(目标对象)发射电波(测定信号)并通过上述接收天线接收被该被测定部位反射的电波(反射信号)从而测定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第587940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公开和启示如何相对于被测定部位以预定距离配置上述发送天线和上述接收天线(适当地将这些天线统称为“发送接收天线对”)。例如,在被测定部位为手腕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如果每次测定时手腕的外表面与发送接收天线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而不同,则接收的信号电平发生变动从而不能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于是,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能够使构成发送接收天线对的导电体层相对于被测定部位保持预定距离,因此提供能够高精度地测定来自被测定部位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具有这种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的脉搏波测定装置、血压测定装置以及设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使用这种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测定来自被测定部位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测定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包括这种生物体信息测定方法的脉搏波测定方法以及血压测定方法。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是向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或者接收来自上述被测定部位的电波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电体层,为了上述电波的发射和/或接收,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相对;以及电介质层,沿上述导电体层或搭载上述导电体层并与上述导电体层平行地延伸的基材中的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相对的相对面安装,且具有预定相对介电常数,在上述电介质层中的与沿上述导电体层一侧的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抵接的安装状态下,上述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在本说明书中,“被测定部位”除了可以为上肢(手腕、上臂等)或下肢(脚踝等)这样的棒状部位以外,也可以为躯干。另外,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是指露出在外部的表面。例如,如果被测定部位为手腕,则是指该手腕的外周面或它的一部分(例如,在外周面的周向上相当于手掌侧的部分的掌侧面)。另外,“导电体层”能够作为发送天线或接收天线使用、或者通过已知的循环器作为发送接收共用天线使用,以进行电波的发射和/或接收。“导电体层”也可以被划分为发送天线和接收来自该发送天线的电波的接收天线。另外,电介质层的“预定相对介电常数”是指,除非另有说明,其在该电介质层所占空间的范围内可以是均匀的,其在该电介质层所占空间的范围内也可以根据位置而变化。另外,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是指上述电介质层为间隔物。此外,在电介质层具有可挠性的情况下,其受到外力弯曲时,容许“距离”因该挠曲发生一些变动。在安装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安装状态下,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的上述电介质层中的与沿上述导电体层一侧的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抵接。在该安装状态下,上述导电体层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相对,上述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厚度方向的距离)保持固定。在该安装状态下,当上述导电体层作为发送天线使用时,从上述导电体层通过上述电介质层(或者存在于该电介质层的侧方的空隙)向上述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此处,上述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因此,照射到上述被测定部位的信号电平稳定。另一方面,当上述导电体层作为接收天线使用时,被上述被测定部位反射的电波通过上述电介质层(或者存在于该电介质层的侧方的空隙)被上述导电体层接收。此处,上述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另外,由于上述电介质层存在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之间,因此,难以受到生物体的介电常数的变动(生物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在5~40左右的范围内变动)的影响。另外,由于能够隔开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因此,与上述导电体层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被电波照射的被测定部位的范围(面积)。其结果是,接收的信号电平稳定。因此,根据该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和上述电介质层整体上具有能够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变形的可挠性。在该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中,安装在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时,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和上述电介质层因具有上述可挠性而能够整体上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变形。因此,即使在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弯曲的情况下,在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电介质层的第二面之间也难以产生空隙。其结果是,即使在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弯曲的情况下,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也保持固定。另外,可以抑制上述被测定部位与上述电介质层之间的界面的电力反射。另外,由于在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电介质层的第二面之间没有产生空隙,因此,不会产生上述空隙导致的电波传播损耗。因此,接收的信号电平进一步稳定,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在上述电波的频率条件下的上述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设定为1至5的范围内。此处,相对介电常数εr=1相当于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由于生物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在5~40左右的范围内,因此,相对介电常数εr=5相当于生物体(被测定部位)的相对介电常数的下限。在该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中,将在上述电波的频率条件下的上述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设定在1至5的范围内。因此,上述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上述被测定部位的相对介电常数依次增大。因此,可以抑制在上述被测定部位与上述电介质层之间的界面的电力反射。其结果是,上述接收的信号的SN比增大,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生物体信息。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向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或者接收来自上述被测定部位的电波,其特征在于,具有:/n导电体层,为了上述电波的发射和/或接收,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相对;以及/n电介质层,沿上述导电体层或搭载上述导电体层并与上述导电体层平行地延伸的基材中的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相对的相对面安装,且具有预定的相对介电常数,/n在上述电介质层中的与沿上述导电体层一侧的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抵接的安装状态下,上述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21 JP 2017-1422311.一种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向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或者接收来自上述被测定部位的电波,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电体层,为了上述电波的发射和/或接收,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相对;以及
电介质层,沿上述导电体层或搭载上述导电体层并与上述导电体层平行地延伸的基材中的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相对的相对面安装,且具有预定的相对介电常数,
在上述电介质层中的与沿上述导电体层一侧的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抵接的安装状态下,上述电介质层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与上述导电体层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和上述电介质层整体上具有能够沿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变形的可挠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电波的频率下的上述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设定为1至5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波的频率下的上述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从上述第一面向上述第二面逐渐升高。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介质层在内部分散具有多个空腔,由此,与上述电介质层的材料自身的相对介电常数相比,上述电介质层整体的有效相对介电常数设定得更低。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介质层具有设置在与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的上述相对面对应的范围的特定部分以及超过上述特定部分所占的范围并以带状延伸的带状层部分,上述特定部分和带状层部分构成为沿厚度方向层叠。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缠绕上述被测定部位进行安装的带,
在上述带上搭载有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以及上述电介质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介质层仅由上述带中的与上述导电体层或上述基材的上述相对面对应的部分构成。


9.一种脉搏波测定装置,测定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的脉搏波,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生物体测定用天线装置,
在上述带缠绕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进行安装的安装状态下,上述电介质层的上述第二面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抵接,而且,上述导电体层形成的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所构成的发送接收天线对与通过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动脉对应,
所述脉搏波测定装置具有:
发送电路,通过上述发送天线向上述被测定部位发射电波;
接收电路,通过上述接收天线接收被上述被测定部位反射的电波;以及
脉搏波检测部,基于上述接收电路的输出,获取表示通过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动脉的脉搏波的脉搏波信号。


10.一种血压测定装置,测定生物体的被测定部位的血压,其特征在于,
具有两组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搏波测定装置,
上述两组中的带一体构成,
上述两组中的发送接收天线对在上述带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配置,
在上述带缠绕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进行安装的安装状态下,上述电介质层的上述第二面与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外表面抵接,而且,上述两组中的第一组的发送接收天线对与通过上述被测定部位的动脉的上游侧部分对应,另一方面,第二组的发送接收天线对与上述动脉的下游侧部分对应,
在上述两组中,上述发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尚志斋藤启介镰田启吾川端康大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