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99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包括墙下条形基础、狭小空间构筑物、管道体验室、训练坑道;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构造柱和管道体验室均安装在墙下条形基础上端,狭小空间构筑物包括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均关于管道体验室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均与管道体验室连通,所述管道体验室设置有三个。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狭小空间的通行、破拆、伤员搬运等各专项训练,进一步提升救援人员的综合救援能力,管道体验室预留较大的空间,可以进行教室、客厅、卧室等震后场景的搭建。

An experience training facility in a small space simulating earthquake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援训练建筑
,具体是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我国的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同时燃气、电力、通信等设施也相应不同程度地配套建设。地震极易造成建筑物倒塌和燃气、水电等造成次生灾害,引发建筑物的严重倒塌。砖混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已经普遍应用于城市建设。地震造成地面发生移动和震动,迫使建筑物的原有平衡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原有的墙面、地面发生垮塌,极易形成建筑物的叠压垮塌模式。传统训练模式设备并没有专门针对建筑物叠压垮塌内的狭小空间训练设施设置有专用训练场所,导致在救援工作过程中救援人员没有相关的狭小空间训练设施的救援经验,不利于救援队员快速有效地开展地震现场的救援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救援工作。我国地处亚欧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区域,具有地震灾害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致灾重的特点,极易发生大的、震级强烈的地震灾害。山东是人口密度比较大且经济总量比较大的省份,所以在新建“山东省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内建设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训练设施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实用价值和指导性,对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包括墙下条形基础、狭小空间构筑物、管道体验室、训练坑道;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构造柱和管道体验室均安装在墙下条形基础上端,狭小空间构筑物包括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均关于管道体验室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均与管道体验室连通,所述管道体验室的下端左侧设置有应急疏散门,位于所述管道体验室两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构成训练坑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道体验室设置有三个,相邻的管道体验室通过体验坑道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应急疏散门的侧端设置有台阶。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右侧的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构成的训练坑道相互连通,左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独立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分别设置成三角形、方形和圆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管道体验室端均通过砖墙组成,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管道体验室的上端均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管道体验室上均安装有窗户。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道体验室下端右侧设置有竖井,位于所述最下方的所述管道体验室内设置有楼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为地上设施,减少了工程施工的难度以及狭小空间内的维修和重建难度。2、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狭小空间的通行、破拆、伤员搬运等各专项训练,进一步提升救援人员的综合救援能力,同时也可以用于两组救援队员训练时的对比实验和竞赛评比。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体验坑道和管道体验室,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体验和参观路线、场所,提高社会公众对震后建筑物倒塌环境的感知。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管道体验室预留较大的空间,可以进行教室、客厅、卧室等震后场景的搭建。附图说明图1为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的侧视图。图2为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的俯视图。图中:1-墙下条形基础、2-砖墙、3-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4-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5-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6-窗户、7-台阶、8-钢筋混凝土楼板、9-应急疏散门、10-构造柱、11-管道体验室、12-体验坑道、13-竖井、14-楼梯、15-训练坑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包括墙下条形基础1、狭小空间构筑物、管道体验室11、训练坑道15;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构造柱10和用于不同训练场景搭建的管道体验室11均安装在墙下条形基础1上端,狭小空间构筑物包括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均关于管道体验室11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均与管道体验室11连通,所述管道体验室11设置有三个,相邻的管道体验室11通过体验坑道12连通,管道体验室11的下端左侧设置有应急疏散门9,应急疏散门9的侧端设置有台阶7,位于所述管道体验室11两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构成训练坑道15,右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内训练坑道15相互连通,左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独立设置,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管道体验室11端均通过砖墙2组成,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管道体验室11的上端均安装有钢筋混凝土楼板8。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分别设置成三角形、方形和圆形。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管道体验室11上均安装有窗户6。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道体验室11下端右侧设置有竖井13,位于所述最下方的所述管道体验室11内设置有楼梯1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针对救援队员的训练,通过在管道体验室搭建教室、客厅、卧室灯场景,与两侧的坑道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场景,模拟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不同场景下的黑暗狭小空间,在狭小空间构筑物内按照地震现场医学救助、地震现场搜索和狭小空间内的救援等课程目标设计并布设被困人员,要求参训人员通过生命探测仪等仪器对狭小空间内的被困人员进行搜索。成功搜索到被困人员后,救援人员穿行狭小空间并通过障碍物到达伤员位置,先对被困人员进行狭小空间内的医学救护,然后使用救护担架等工具对被困人员进行搬运,可以同时设置两组队伍进行仪器或救援队效能的测评,以提高地震救援队员的狭小空间内的搜索、医学救助、通行和伤员搬运能力,针对社会公众的体验,参观人员可以从管道体验室两侧的狭小空间进行短距离的亲身体验,也可以从中间设置的体验坑道中穿行,体验地震造成的狭小空间内的黑暗环境以及造成的恐惧心理等,以帮助社会公众提高对地震和地震灾害的深度认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包括墙下条形基础(1)、狭小空间构筑物、管道体验室(11)、训练坑道(15);其特征在于,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构造柱(10)和管道体验室(11)均安装在墙下条形基础(1)上端,狭小空间构筑物包括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均关于管道体验室(11)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均与管道体验室(11)连通,所述管道体验室(11)的下端左侧设置有应急疏散门(9),位于所述管道体验室(11)两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构成训练坑道(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包括墙下条形基础(1)、狭小空间构筑物、管道体验室(11)、训练坑道(15);其特征在于,所述狭小空间构筑物、构造柱(10)和管道体验室(11)均安装在墙下条形基础(1)上端,狭小空间构筑物包括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第一狭小空间构筑物(3)、第二狭小空间构筑物(4)和第三狭小空间构筑物(5)均关于管道体验室(11)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均与管道体验室(11)连通,所述管道体验室(11)的下端左侧设置有应急疏散门(9),位于所述管道体验室(11)两侧的狭小空间构筑物构成训练坑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体验室(11)设置有三个,相邻的管道体验室(11)通过体验坑道(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地震灾后救援的狭小空间体验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疏散门(9)的侧端设置有台阶(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丹吕春帅杨乐宋文杰吴晨王纪强张昊王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