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99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救援训练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包括基础、剪力墙构筑物和楼梯房,所述剪力墙构筑物的下端与基础固定连接,剪力墙构筑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屋面板,屋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楼梯房,基础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构筑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剪力墙构筑物、叠层构筑物、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便于人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模拟训练,模拟地震后倒塌建筑物的多种场景,训练方式多种多样,便于训练人员训练地震救援综合能力,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内部所使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救援训练器材训练方式单一的问题。

A rescue training facility for collapsed buildings after simulated earthqu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援训练建筑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
技术介绍
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高层框架结构建筑被广泛应用与城市房屋建设。地震发生后,框架结构破坏后容易形成叠层及狭小空间,给救援被困人员增加了难度。传统的地震救援训练器材较为单一,缺乏狭小空间救援训练设施,不能训练救援人员的地震救援综合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包括基础、剪力墙构筑物和楼梯房,所述剪力墙构筑物的下端与基础固定连接,剪力墙构筑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屋面板,屋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楼梯房,基础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构筑物。更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构筑物的内部设有叠层构筑物。更进一步地:所述叠层构筑物的层间距不同,且设置有不同坡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构筑物包括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和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基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相互平行。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均呈矩形,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的四条边均为管状,四条边的横截面分别为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和六边形,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门洞。更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构筑物的内部安装有楼梯。更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加固护栏,楼梯房与加固护栏连通,楼梯房的顶部设有吊点。更进一步地:所述基础为梁板式筏型基础。更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剪力墙构筑物、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内部所使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构筑物的高度为十米。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剪力墙构筑物、叠层构筑物、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便于人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模拟训练,模拟地震后倒塌建筑物的多种场景,训练方式多种多样,便于训练人员训练地震救援综合能力,且本专利技术内部所使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救援训练器材训练方式单一,不能训练救援人员的地震救援综合能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中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的俯视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基础;2-剪力墙构筑物;3-吊点;4-加固护栏;5-叠层构筑物;6-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8-楼梯房;9-屋面板;10-门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包括基础1、剪力墙构筑物2和楼梯房8,所述基础1为梁板式筏型基础,剪力墙构筑物2的下端与基础1固定连接,剪力墙构筑物2的高度为十米,剪力墙构筑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屋面板9,剪力墙构筑物2的内部安装有楼梯,训练人员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屋面板9,屋面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楼梯房8,屋面板9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加固护栏4,楼梯房8与加固护栏4连通,楼梯房8的顶部设有吊点3,便于训练人员训练速降、缓降等救援科目,同时,也可以分别在吊点3、加固护栏4与地面锚点之间连接绳索,训练斜向救援。基础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构筑物,环形构筑物包括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和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基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相互平行,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均呈矩形,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的四条边均为管状,四条边的横截面分别为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和六边形,模拟地震后倒塌形成的不同形状的狭小空间,便于训练人员训练穿越狭小空间的能力,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门洞10,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分别与剪力墙构筑物2连通,便于训练人员在剪力墙构筑物2与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之间穿梭训练。所述基础1、剪力墙构筑物2、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内部所使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剪力墙构筑物2、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便于人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模拟训练,且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的四条边均为管状,四条边的横截面分别为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和六边形,模拟地震后倒塌形成的不同形状的狭小空间,便于训练人员训练穿越狭小空间的能力,且本专利技术内部所使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剪力墙构筑物2的内部设有叠层构筑物5,叠层构筑物5内部的层间距不同,且设置有不同坡度,叠层构筑物5的厚度为五米,利用叠层构筑物5模拟地震中框架结构建筑物倒塌后形成的震后形状,有助于对训练人员的现场救援能力进行训练,所述叠层构筑物5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内部所使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基础1、剪力墙构筑物2和楼梯房8为现有技术的应用,设置叠层构筑物5、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地震救援训练器材训练方式单一,不能训练救援人员的地震救援综合能力的问题。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包括基础(1)、剪力墙构筑物(2)和楼梯房(8),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构筑物(2)的下端与基础(1)固定连接,剪力墙构筑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屋面板(9),屋面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楼梯房(8),基础(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构筑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包括基础(1)、剪力墙构筑物(2)和楼梯房(8),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构筑物(2)的下端与基础(1)固定连接,剪力墙构筑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屋面板(9),屋面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楼梯房(8),基础(1)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构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构筑物(2)的内部设有叠层构筑物(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构筑物(5)的层间距不同,且设置有不同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构筑物包括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和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基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7)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倒塌房屋救援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狭小空间构筑物(6)、第二环形狭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乐吕春帅王纪强田丹王新伟吴晨张昊宋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