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58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考虑高架需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具有可弯曲设置的能力,因此,高架模型需要不能是采用柔性材料来达到可弯曲的目的,本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高架桥梁模型分段安装在多个支撑柱模型上,支撑柱模型位于多个首尾相连支撑柱模型底座上,使得高架桥梁模型分段式收尾相接,形成连续的桥梁,分段式设计可以在采用硬质材质制备模型的情况下方便的调节桥梁的弯曲弧度,同时也保证了桥梁模型的承重能力,解决现有模具领域中,需要专门用与模拟高架桥梁轨道的模型,使模型与现实更贴近的问题。

Model of sand table elevated train with curving 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
本技术属于高架桥梁模型领域,具体涉及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
技术介绍
模型火车不但是精致的收藏玩具,其外形也完全根据各国各年代火车缩小仿制而成,具有真实性和历史性,而外壳大多由高级工程塑料ABS塑成,内置精巧电机,金属压重,全按比例缩小。铁道也根据真实铁道比例缩小,用锌合金拉制而成,电流通过控制器传达至铁道后带动车头马达,模型火车就会如同真实火车一样运动,可调速前进、后退,如有电灯也会发亮或跟随火车行驶而转换电灯,有些也可外加音效或冒烟如真实火车般栩栩如生。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火车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型爱好者以及收藏者,而其收藏价值是跟火车的真实性直接相关,越贴近真实收藏价值越高,趣味性也越高。目前,由于桥梁技术越来越好,现有的高铁动车或轻轨都是采用架桥的方式进行,在模具领域中,需要专门用与模拟高架桥梁轨道的模型,使模型与现实更贴近,目前采用的高接模型一般都采用定制,使得模型成本高,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提供了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解决了现有模具领域中,需要专门用于模拟高架桥梁轨道的模型,使模型与现实更贴近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包括火车轨道模型以及位于火车轨道模型上的火车模型;还包括多个高架桥梁模型,所述火车轨道模型位于高架桥梁模型顶部,所述高架桥梁模型安装于多个支撑柱模型的顶部,多个支撑柱模型底部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柱模型底座。考虑高架需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具有可弯曲设置的能力,因此,高架模型需要不能是采用柔性材料来达到可弯曲的目的,本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高架桥梁模型分段安装在多个支撑柱模型上,支撑柱模型位于多个首尾相连支撑柱模型底座上,使得高架桥梁模型分段式收尾相接,形成连续的桥梁,分段式设计可以在采用硬质材质制备模型的情况下方便的调节桥梁的弯曲弧度,同时也保证了桥梁模型的承重能力,解决现有模具领域中,需要专门用与模拟高架桥梁轨道的模型,使模型与现实更贴近的问题。进一步的,支撑柱模型包括支撑柱模型外柱,以及位于支撑柱模型外柱内部且同轴设置的支撑柱模型内柱,所述支撑柱模型内柱与支撑柱模型外柱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支撑柱模型内柱表面设置有阻尼环。考虑实际的高架桥会根据地势或立交桥的设计有高低起伏,而在仿真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起地势都采用软性材料作为基低,在涂上仿真材料,因此,承重的轨道不能直接安装在仿真地势的模型上,而是需要先对具有承重能力的轨道先进行位置定位,因此,通过支撑柱模型内柱与支撑柱模型外柱之间紧密配合,支撑柱模型内柱表面设置有阻尼环,可以调节支撑柱模型的高度,通过紧密配合的内外柱以及在阻尼环的作用下,在高度调整好后不会产生变化,如此,整个支撑柱模型底座可以平整的固定在模型底盘上,做好桥梁高度以及走位后,再用软性材料进行地势制作,整个轨道的承重点都在模型的底盘上,解决桥梁不同高度调整的需求,也保证了高架桥梁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支撑柱模型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头以及插接槽,通过多个支撑柱模型底座首尾两端的插接头与插接槽配合连接。通过支撑柱模型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相互配合的插接头与插接槽进行连接,方便实用。进一步的,插接槽为燕尾槽,所述插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插接头与插接槽之间留有间隙。通过燕尾槽形的插接槽与端部具有凸起的插接头配合,使得插接后不容易分离脱落,使得稳定性更好;再者,通过插接头与插接槽之间留有间隙的设计,可以很好对其弯曲度进行调整,增加模型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支撑柱模型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柱体,两个柱体之间设置有柱体连接梁;两个柱体下端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模型底座,对称设置的支撑柱模型底座之间设置有底座连接杆。根据实际的模型,高架桥梁具有单体支撑柱也有对称的双体支撑柱,根据仿真需求选择单体或双体的模型进行制作模型,增强实用性。进一步的,支撑柱模型的顶端设置有桥梁模型安装插件;所述高架桥梁模型底部设置有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所述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的开口向下且与桥梁模型安装插件配合。进一步的,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两端都设置有安装槽端部转轴,所述高架桥梁模型底部设置有槽体,槽体两侧边设置有调节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端部转轴安装与调节安装槽内,所述调节安装槽的高度与安装槽端部转轴直径相同,调节安装槽的宽度大于安装槽端部转轴直径。通过分离式的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可在高架桥梁模型底部进行转动,从而进行角度调整,在高架桥梁模型两端高度不一致时,可以对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进行角度适配,这样,可以保证桥梁模型安装插件与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之间紧密配合时仍然可以调整桥梁高度;其次,通过设置调节安装槽的高度与安装槽端部转轴直径相同,调节安装槽的宽度大于安装槽端部转轴直径,使得在在对桥梁模型进行弯曲时,整个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的两端可以在调节安装槽之间进行左右移动,保证弯曲效果的同时,桥梁模型安装插件与高架桥梁模型安装槽之间始终保持紧密配合,增加高架桥梁模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支撑柱模型的顶端设置有桥梁模型安装座,所述桥梁模型安装插件位于桥梁模型安装座上方并与桥梁模型安装座一体成形。进一步的,高架桥梁模型的顶部设置有轨道槽,所述火车轨道模型位于轨道槽体内。通过在高架桥梁模型的顶部设置有轨道槽可以很好的对其火车轨道模型进行限位,增加模型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支撑柱模型底座与支撑柱模型是一体成形;每个支撑柱模型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柱模型。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考虑高架需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具有可弯曲设置的能力,因此,高架模型需要不能是采用柔性材料来达到可弯曲的目的,本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高架桥梁模型分段安装在多个支撑柱模型上,支撑柱模型位于多个首尾相连支撑柱模型底座上,使得高架桥梁模型分段式收尾相接,形成连续的桥梁,分段式设计可以在采用硬质材质制备模型的情况下方便的调节桥梁的弯曲弧度,同时也保证了桥梁模型的承重能力,解决现有模具领域中,需要专门用与模拟高架桥梁轨道的模型,使模型与现实更贴近的问题;2、本技术考虑实际的高架桥会根据地势或立交桥的设计有高低起伏,而在仿真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起地势都采用软性材料作为基低,在涂上仿真材料,因此,承重的轨道不能直接安装在仿真地势的模型上,而是需要先对具有承重能力的轨道先进行位置定位,因此,通过支撑柱模型内柱与支撑柱模型外柱之间紧密配合,支撑柱模型内柱表面设置有阻尼环,可以调节支撑柱模型的高度,通过紧密配合的内外柱以及在阻尼环的作用下,在高度调整好后不会产生变化,如此,整个支撑柱模型底座可以平整的固定在模型底盘上,做好桥梁高度以及走位后,再用软性材料进行地势制作,整个轨道的承重点都在模型的底盘上,解决桥梁不同高度调整的需求,也保证了高架桥梁的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燕尾槽形的插接槽与端部具有凸起的插接头配合,使得插接后不容易分离脱落,使得稳定性更好;再者,通过插接头与插接槽之间留有间隙的设计,可以很好对其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包括火车轨道模型(4)以及位于火车轨道模型(4)上的火车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高架桥梁模型(3),所述火车轨道模型(4)位于高架桥梁模型(3)顶部,所述高架桥梁模型(3)安装于多个支撑柱模型(1)的顶部,多个支撑柱模型(1)底部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柱模型底座(2)。/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包括火车轨道模型(4)以及位于火车轨道模型(4)上的火车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高架桥梁模型(3),所述火车轨道模型(4)位于高架桥梁模型(3)顶部,所述高架桥梁模型(3)安装于多个支撑柱模型(1)的顶部,多个支撑柱模型(1)底部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支撑柱模型底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模型(1)包括支撑柱模型外柱(102),以及位于支撑柱模型外柱(102)内部且同轴设置的支撑柱模型内柱(101),所述支撑柱模型内柱(101)与支撑柱模型外柱(102)之间紧密配合,所述支撑柱模型内柱(101)表面设置有阻尼环(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模型底座(2)的首端设置有插接头(501),支撑柱模型底座(2)的尾端设置有插接槽(502),多个支撑柱模型底座(2)通过首尾两端的插接头(501)与插接槽(502)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502)为燕尾槽,所述插接头(501)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插接头(501)与插接槽(502)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运动的沙盘高架火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模型(1)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柱体,两个柱体之间设置有柱体连接梁(8);两个柱体下端部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模型底座(2),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李加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山之田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