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379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衬底上镀一层催化剂薄膜;(2)在镀有催化剂薄膜的衬底表面沉积掺硼金刚石薄膜,在沉积过程中,通入气体包括碳源、氢气和掺杂气体,所述碳源为甲烷、二甲醚和乙醇,其中乙醇为气态,甲烷、二甲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3‑6:0.8‑2:0.5‑1;沉积时间为0.5‑1h;(3)将所得掺硼金刚石薄膜在空气氛围中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700‑800℃,最终得到厚度为3‑6μm的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通过在衬底上镀上一程催化剂薄膜,以及碳源由三种原料组成,将沉积时间缩短为0.5‑1h,便能得到厚度为3‑6μm的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大大提高了沉积速率,有利于工业应用。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orous doped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刚石薄膜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刚石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材料,每个碳原子的四个价电子以SP3杂化轨道与周围最近邻的四个原子成键,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金刚石的半导体特性也十分突出,其晶体结构类型与硅相同,因而可以通过掺杂用作半导体材料。将金刚石沉积到一定的基体材料上,最常见的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包括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燃烧火焰法、直流等离子体喷射法等。但是,目前现有技术的化学气象沉积法制备金刚石薄膜,通常沉积速率很慢,反应时间长,不利于工业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衬底上镀一层催化剂薄膜;(2)在镀有催化剂薄膜的衬底表面沉积掺硼金刚石薄膜,在沉积过程中,通入气体包括碳源、氢气和掺杂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衬底上镀一层催化剂薄膜;(2)在镀有催化剂薄膜的衬底表面沉积掺硼金刚石薄膜,在沉积过程中,通入气体包括碳源、氢气和掺杂气体,所述碳源为甲烷、二甲醚和乙醇,其中乙醇为气态,甲烷、二甲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3-6:0.8-2:0.5-1;沉积时间为0.5-1h;(3)将所得掺硼金刚石薄膜在空气氛围中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700-800℃,最终得到厚度为3-6μm的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衬底上镀一层催化剂薄膜;(2)在镀有催化剂薄膜的衬底表面沉积掺硼金刚石薄膜,在沉积过程中,通入气体包括碳源、氢气和掺杂气体,所述碳源为甲烷、二甲醚和乙醇,其中乙醇为气态,甲烷、二甲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3-6:0.8-2:0.5-1;沉积时间为0.5-1h;(3)将所得掺硼金刚石薄膜在空气氛围中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700-800℃,最终得到厚度为3-6μm的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气的流量为300-500sccm,掺杂气体的流量为20-50sccm,碳源流量为20-30sc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进行沉积时,衬底表面的温度为700-800℃,沉积气压为4-6kPa。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孔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源中的三种气体预先混合均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雨包国文袁梅严肃静范永娴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三航无人机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