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5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安装固定领域,特涉及一种舱内电子机架。每组滑槽由上下两根相同滑槽组成,上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上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上前加强横杆和上后加强横杆“凹”型内的螺母条上;下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下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下前加强横杆和下后加强横杆“凹”型内的螺母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在满足电子设备安装要求的条件下,结构设计简单,工艺性好,重量轻,使用方便,满足电子设备国军标环境适应性要求,并实现了电子机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适合于小型舱内电子机架。

A kind of electronic rack in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内电子机架
本技术涉及设备安装固定领域,特涉及一种舱内电子机架。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复杂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型军用电子设备,为满足作战性能要求,一方面电子设备大多集成在舱内,且集成度越来越高,势必导致电子设备重量也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又要求电子设备使用方便(车载方式等),这就必须控制电子设备的重量;从结构与功能角度划分电子设备一般由满足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或装置)和承载电子器件的机架(外包装、壳体等)两大部分组成;电子元器件(或装置)选定后的重量是无法减少,那么优化承载电子机架的重量(外包装、壳体等),就成为减少电子设备重量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舱内电子设备,因舱内空间限制,散热等要求,这使得舱内电子机架设计结构布局必须紧凑,所以在电子机架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必须满足电子元器件(或装置)静态和动态工作承载要求能力;⑵必须满足电子元器件(或装置)环境适应性中冲击和振动的指标要求;⑶必须满足电子设备维修性,达到快速拆装的要求;⑷必须满足电子设备总体重量指标要求;⑸必须满足电子机架加工工艺性要求;⑹必须满足电子机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现有技术手段解决以上问题是通过在电子机架设计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设计手段而实现的。其缺点如下:因受传统技术的限制舱内电子设备机架一般采用封闭“盒式”机箱或开放骨架式机架等两种形式。封闭“盒式”机箱主要是采用整体盒装结构,前面板为一较厚较长整块,背面与封闭箱体居中对称连接,两边突出部分留下与机柜连接的接口和机箱把手接口,背面的封闭箱体,一般是分成底板、“冂”型盖板和背板三部分组成,并在适当位置安装加强筋;这种封闭“盒式”机箱可直接用于电子元器件需要保护或者裸露PCB板等场合,但对于盒式插件的电子设备来说最大缺点不仅散热存在问题,而且使用时前面板还需要挖空,并在箱体内部增加插件滑槽,这样就得是机架的结构复杂,重量偏重,工艺性差,使用不方便,材料的浪费严重,增加了生产成,电子机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开放骨架式机架主要采用开放式结构,一般由前面板、两“L”侧板、加强横杆、滑槽、把手等独立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盒式插件电子设备的安装,前面板也需要挖空为“回”字型布局中间开口为盒式插件的出入口,面板正面两边为机柜、把手连接处,面板背面左右各连接一个“L”型侧板,加强横杆通常是四个,分上下两个,各安装在左右两“L”型侧板之间,滑槽是成对使用,分别安装在上横杆和下横杆处,盒式插件进出机箱时起导向作用。开放骨架式机架工艺性、散热一般优于封闭“盒式”机箱,但也存在前面板需要挖空的现象,材料浪费比较严重,另外盒式插件的外形一般都有一定精度要求,滑槽的固定及插件在前面板固定的之前的相对位置要求较高,为保证装配精度,一般在机架制造完成后与插件现场配装以保障装配精度,不然就需要在机架制造过程中,提前将用于固定滑槽的固定螺纹孔(横杆上),及盒式插件固定螺纹孔(前面板上)加工好,这就对加工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提高的生产成本。目前在中国专利中尚未发现有关解决此类问题的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舱内电子机架。本技术的装置采用一体化积木式设计,将把手和面板融为一体,并在左右两侧增加卡槽,上下两侧面增加凹槽。本技术的装置在满足电子设备安装要求的条件下,结构设计简单,工艺性好,重量轻,使用方便,满足电子设备国军标环境适应性要求,并实现了电子机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适合于小型舱内电子机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包括把手、平面侧板、前加强横杆、后加强横杆、螺母条、滑槽,前加强横杆和后加强横杆的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四根螺母条分别插入两个前加强横杆的前凹槽和后凹槽槽内,两个把手相对布置,前加强横杆的前凹槽槽朝向前,前加强横杆的后凹槽向下布置,前加强横杆两端头与把手内侧面固定;两个平面侧板垂直端面分别从把手的侧面把手卡槽处插入;四根螺母条分别插入两个后加强横杆的前凹槽和后凹槽槽内,两后加强横杆的前凹槽槽朝向后,两后加强横杆的后凹槽向下布置,后加强横杆两端头与两把手固定;每组滑槽由上下两根相同滑槽组成,上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上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上前加强横杆和上后加强横杆“凹”型内的螺母条上;下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下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下前加强横杆和下后加强横杆“凹”型内的螺母条上。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其特征在于:两根前加强横杆和两根后加强横杆相互平行,上侧前加强横杆和后加强横杆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下侧前加强横杆和后加强横杆之间的水平间距等于,两根前加强横杆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两根后加强横杆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其特征在于:螺母条长度小于前加强横杆。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其特征在于:螺母条长度小于后加强横杆长度。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国标和国军标的冲击、振动环境适应性条件下,将小型舱内电子机架结构合理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型材材料特点、紧凑布局,结构简单,提升了工艺特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电子机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电子机架主视图;图2电子机架俯视图(不带滑槽);图3电子机架俯视图(剖视,带滑槽);图4电子机架右视图;图5把手俯视图(把手型材外形);图6平面侧板主视图;图7前加强横杆和后加强横杆主视图(型材外形);图8螺母条主视图;图9滑槽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把手1、把手卡槽11、平面侧板2、前加强横杆3、前凹槽31、后凹槽32、后加强横杆4、螺母条5、滑槽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舱内电子机架包括把手1、平面侧板2、前加强横杆3、后加强横杆4、螺母条5、滑槽6,前加强横杆3和后加强横杆4的结构形式相同。如图1至图4、图8所示小型舱内电子机架,由四根螺母条5分别插入在两个前加强横杆3前凹槽31和后凹槽32槽内,螺母条5可在“凹”型槽内游动,两个把手1相对布置,两前加强横杆3的前凹槽31槽朝向前(面对把手1方向)便于固定盒式插件,后凹槽32相向布置(即上前加强横杆3向下,下前加强横杆3向上),便于固定滑槽6,一根前加强横杆3两端头分别与两把手1上端内侧面用螺钉固定,另一根前加强横杆3两端头分别与两把手1下端内侧面用螺钉固定。如图1至图6所示的小型舱内电子机架,一个平面侧板2垂直端面从一个把手1的侧面把手卡槽11处插入,卡紧后用螺钉固定;另一个平面侧板2垂直端面从另一个把手1的侧面卡把手卡槽11处插入,卡紧后用螺钉固定;如图1至图4、图8所示的小型舱内电子机架,四根螺母条5分别插入在两个后加强横杆4前凹槽31和后凹槽32槽内,螺母条5可在“凹”型槽内游动,两个把手1相向布置(即左右相对设置),两后加强横杆4前凹槽31槽朝向后(背对把手1方向),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包括把手、平面侧板、前加强横杆、后加强横杆、螺母条、滑槽,前加强横杆和后加强横杆的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四根螺母条分别插入两个前加强横杆的前凹槽和后凹槽槽内,两个把手相对布置,前加强横杆的前凹槽槽朝向前,前加强横杆的后凹槽相向布置,前加强横杆两端头与把手内侧面固定;两个平面侧板垂直端面分别从把手的侧面把手卡槽处插入;四根螺母条分别插入两个后加强横杆的前凹槽和后凹槽槽内,两后加强横杆的前凹槽朝向后,两后加强横杆的后凹槽相向布置,后加强横杆两端头与两把手固定;每组滑槽由上下两根相同滑槽组成,上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上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上前加强横杆和上后加强横杆“凹”型内的螺母条上;下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下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下前加强横杆和下后加强横杆“凹”型内的螺母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内电子机架,包括把手、平面侧板、前加强横杆、后加强横杆、螺母条、滑槽,前加强横杆和后加强横杆的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四根螺母条分别插入两个前加强横杆的前凹槽和后凹槽槽内,两个把手相对布置,前加强横杆的前凹槽槽朝向前,前加强横杆的后凹槽相向布置,前加强横杆两端头与把手内侧面固定;两个平面侧板垂直端面分别从把手的侧面把手卡槽处插入;四根螺母条分别插入两个后加强横杆的前凹槽和后凹槽槽内,两后加强横杆的前凹槽朝向后,两后加强横杆的后凹槽相向布置,后加强横杆两端头与两把手固定;每组滑槽由上下两根相同滑槽组成,上滑槽槽口朝机架内部,上滑槽两端分别用固定在上前加强横杆和上后加强横杆“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峰应凡王诗夏张俊王少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