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箱装配结构及通讯插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53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箱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上开设有卡槽,卡槽从第二装配部的一端向第二装配部的另一端延伸,第二装配部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进槽口,进槽口与卡槽连通,第一装配部可从进槽口插入卡槽内与第二装配部卡接,第二装配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第一弹性限位件靠近于进槽口,并可将第一装配部限位在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通讯插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第一弹性限位件与卡槽配合,通过第一弹性限位件将第一装配部限位在卡槽内,即使装配完成后的插箱受到外力撞击,也不容易造成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之间发生松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插箱中侧板与侧板之间连接不够牢靠的技术问题。

Plug box assembly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plu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箱装配结构及通讯插箱
本技术属于通讯器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插箱装配结构及通讯插箱。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装配式插箱是通过底盘和侧板拼接而成,其中,侧板与侧板之间的拼接是通过设置在拼接面上的卡扣和卡槽,两者卡接配合完成,但是这种装配方式,如果装配式插箱受到外力撞击,卡扣与卡槽容易发生意外松脱,无法保证侧板与侧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箱装配结构及通讯插箱,包括但不限于解决插箱中侧板与侧板之间连接不够牢靠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箱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装配部;以及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进槽口,所述进槽口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第一装配部可从所述进槽口插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卡接,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靠近于所述进槽口,并可将所述第一装配部限位在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并可抵顶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从靠近所述进槽口的一侧向所述卡槽内倾斜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包括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可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抵顶以引导所述第一装配部从所述进槽口插入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装配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置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另一端面上开设有出槽口,且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设置有第二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靠近于所述出槽口,并可将所述第一装配部限位在所述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包括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自由端,并可抵顶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可伸入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卡接。本技术提供的插箱装配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第一弹性限位件与卡槽配合,通过第一弹性限位件将第一装配部限位在卡槽内,即使装配完成后的插箱受到外力撞击,也不容易造成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之间发生松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插箱中侧板与侧板之间连接不够牢靠的技术问题,保证了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插箱结构的牢固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通讯插箱,包括:两筐体,所述筐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上述插箱装配结构,所述筐体的第一侧壁通过所述插箱装配结构与另一所述筐体的第二侧壁对接。进一步地,于同一所述筐体上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分布,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装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本技术提供的通讯插箱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插箱装配结构,通过第一弹性限位件将第一装配部限位在卡槽内,即使装配完成后的插箱受到外力撞击,也不容易造成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之间发生松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插箱中侧板与侧板之间连接不够牢靠的技术问题,保证了两个筐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通讯插箱的牢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箱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箱装配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讯插箱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通讯插箱、2—紧固件、10—筐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插箱装配结构、131—第一装配部、132—第二装配部、1311—第二导向面、1312—第一安装孔、1313—凹槽、1321—卡槽、1322—进槽口、1323—第一弹性限位件、1324—第二安装孔、1325—出槽口、1326—第二弹性限位件、13231—第一凸起部、13232—第一弹性部、13230—第一导向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插箱装配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该插箱装配结构13包括第一装配部131和第二装配部132,其中,在第二装配部132上开设有卡槽1321,该卡槽1321从第二装配部132的一端向第二装配部132的另一端延伸,在第二装配部132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进槽口1322,该进槽口1322与卡槽1321连通,第一装配部131可以从进槽口1322处插入卡槽1321内,实现第一装配部131与第二装配部132卡接,此处,在第二装配部132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1323,该第一弹性限位件1323靠近进槽口1322,并且第一弹性限位件1323可以将第一装配部131限位在卡槽1321内。请参阅图4,插箱装配时,先将第一装配部131的下端对准第二装配部132的进槽口1322,接着将第一装配部131通过进槽口1322插入卡槽1321,直至第一装配部131全部容置在卡槽1321内,此时,第一弹性限位件132压靠在第一装配部131上,使得第一装配部131紧固在卡槽1321内。本技术提供的插箱装配结构13,采用了第一弹性限位件1323与卡槽1321配合,通过第一弹性限位件1323将第一装配部131限位在卡槽1321内,即使装配完成后的插箱受到外力撞击,也不容易造成第一装配部131与第二装配部132之间发生松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插箱中侧板与侧板之间连接不够牢靠的技术问题,保证了第一装配部131与第二装配部13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插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装配部;以及/n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进槽口,所述进槽口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第一装配部可从所述进槽口插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卡接,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靠近于所述进槽口,并可将所述第一装配部限位在所述卡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插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装配部;以及
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一端面上开设有进槽口,所述进槽口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第一装配部可从所述进槽口插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卡接,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靠近于所述进槽口,并可将所述第一装配部限位在所述卡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并可抵顶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端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从靠近所述进槽口的一侧向所述卡槽内倾斜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包括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可与所述第一导向面抵顶以引导所述第一装配部从所述进槽口插入所述卡槽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插箱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装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佳城万跃敏庄进光赖圣鑫胡凤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