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328069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制造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及结构,该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一个三维坐标系X‑Y的平面中构建第一等边六边形,其逆时针方向上六个点依次为A、B、C、D、E、F;S2、将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等边六边形,并确定其与点A、B、C、D、E、F相对应的六个点a、b、c、d、e、f;S3、以第二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S4、将点A、B、C、D、E、F和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并将点B、C、D、E、F、A与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折纸结构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

A realiza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origami triple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制造及计算机图像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吸能结构现有种类繁多,众多的研究者研发出不少的列车端部使用的吸能结构。如利用金属薄壁结构压缩变形的能量吸收装置、利用刀具刨削金属材料的能量吸收装置、利用液压的能量吸收装置,利用脆性金属破碎的能量吸收装置等。它们很多也同时被利用到了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中。众多的能量吸收结构中,金属薄壁结构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可通过塑性变形,断裂等破损形式来耗散大量冲击动能,且成本低、比吸能效率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能量吸收装置。圆管是传统的金属薄壁吸能结构,也是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吸能结构之一。但是现有的以管状、蜂窝铝等为首的吸能结构有着两大缺点:(1)撞击力初始峰值过高,会导致乘员发生“二次碰撞”,致使乘员与车辆客室内部结构如车辆座椅、桌面、侧墙、地板、车顶以及乘员之间发生撞击或乘员被抛出车外而造成伤亡;(2)吸能量不足,碰撞中的巨大动能若不能尽量吸收充分,残余的动能将会使金属车体发生大的塑性变形,使车体结构遭受破坏令乘员失去生存空间从而引发乘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及结构,实现方法简单快捷,而且结构不仅能压缩吸能,还能扭转吸能,适应碰撞的复杂情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一个三维坐标系X-Y的平面中构建第一等边六边形,其逆时针方向上六个点依次为A、B、C、D、E、F;S2、将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等边六边形,并确定其与点A、B、C、D、E、F相对应的六个点a、b、c、d、e、f,平移距离为h;S3、以第二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S4、将点A、B、C、D、E、F和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并将点B、C、D、E、F、A与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的参数相同,构成第一吸能结构;S5、将第一吸能结构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吸能结构,平移距离为h,第二吸能结构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实现第一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一等边六边形重合;S6、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三等边六边,并确定其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对应的六个点a1、b1、c1、d1、e1、f1,平移距离为h1;S6、以第三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1角度;S7、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与点a1、b1、c1、d1、e1、f1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与b1、c1、d1、e1、f1、a1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构成第三吸能结构;S8、第一吸能结构、第二吸能结构和第三吸能结构构成三维折纸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角形平面ABa中的角B为38°,角a为3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等边六边形的边长为L,各个点到其中心点的距离为r,三角形平面ABa满足以下公式:①②③作为优选方案,将步骤S3和S4替换为将点A、B、C、D、E、F和点f、a、b、c、d、e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并将B、C、D、E、F、A和点f、a、b、c、d、e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的参数相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等边六边形构成一个平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角形平面aba1中的角b为5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等边六边形的边长为L,各个点到其中心点的距离为r,三角形平面aba1满足以下公式:①②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吸能结构在点A、B、C、D、E、F和点a、b、c、d、e、f一一对应的直线上和其相邻的三角形平面上分别取一点,将三个点首尾相连构成一个肋板三角形平面,肋板三角形平面垂直于相邻两个三角形平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肋板三角形设置有多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包括根据上述所述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实现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比传统结构在压缩吸能更加稳定,在突变的载荷情况下,不会产生失稳现象,比传统结构相比更加安全可靠。(2)本专利技术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与传统结构在压缩吸能过程相比,此结构不仅能压缩吸能,还能扭转吸能,更适合碰撞的复杂情况;压缩吸能过程相比,在碰撞过程中横截面积突变更加小,不会积攒其他空间,占据的空间更小。(3)本专利技术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通过压缩过程中结合两种结构,有更长的吸能量程,且第一吸能结构、第二吸能结构和第三吸能结构3个部分同时扭转吸能,更加稳定平衡,更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第一吸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第二吸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第三吸能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一种水平排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另一种水平排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一个三维坐标系X-Y的平面中构建第一等边六边形,其逆时针方向上六个点依次为A、B、C、D、E、F;S2、将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等边六边形,并确定其与点A、B、C、D、E、F相对应的六个点a、b、c、d、e、f,平移距离为h;S3、以第二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S4、将点A、B、C、D、E、F和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并将点B、C、D、E、F、A与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的参数相同,构成第一吸能结构;S5、将第一吸能结构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吸能结构,平移距离为h,第二吸能结构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实现第一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一等边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一个三维坐标系X-Y的平面中构建第一等边六边形,其逆时针方向上六个点依次为A、B、C、D、E、F;/nS2、将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等边六边形,并确定其与点A、B、C、D、E、F相对应的六个点a、b、c、d、e、f,平移距离为h;/nS3、以第二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nS4、将点A、B、C、D、E、F和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并将点B、C、D、E、F、A与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的参数相同,构成第一吸能结构;/nS5、将第一吸能结构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吸能结构,平移距离为h,第二吸能结构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实现第一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一等边六边形重合;/nS6、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三等边六边,并确定其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对应的六个点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一个三维坐标系X-Y的平面中构建第一等边六边形,其逆时针方向上六个点依次为A、B、C、D、E、F;
S2、将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等边六边形,并确定其与点A、B、C、D、E、F相对应的六个点a、b、c、d、e、f,平移距离为h;
S3、以第二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
S4、将点A、B、C、D、E、F和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并将点B、C、D、E、F、A与点a、b、c、d、e、f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的参数相同,构成第一吸能结构;
S5、将第一吸能结构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二吸能结构,平移距离为h,第二吸能结构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角度,实现第一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一等边六边形重合;
S6、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第二等边六边形进行Z向平移得到第三等边六边,并确定其与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对应的六个点a1、b1、c1、d1、e1、f1,平移距离为h1;
S6、以第三等边六边形的中心为轴心将其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水平旋转φ1角度;
S7、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与点a1、b1、c1、d1、e1、f1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将第二吸能结构的点a、b、c、d、e、f与b1、c1、d1、e1、f1、a1一一对应进行直线连接;每三个首尾相连的连接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平面,所有三角形平面构成第三吸能结构;
S8、第一吸能结构、第二吸能结构和第三吸能结构构成三维折纸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纸三重吸能结构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王前选吴玲玲甘宁李鹏徐祥南陈志民黄琬阎涛吴志颖柯兰芯李浪怡闫笑颜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