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47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红外发射器,发射波长为800‑1200nm的第一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红外发射光路;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红外发射光路呈入射角A传递至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将红外发射光路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路传递至含有红外激发材料或红外吸收材料的被测对象,红外光与被测对象反应后形成含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传递至第二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将第二反射光路反射形成传递光路,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夹角B大于零小于一百八十度;滤波片,传递光路穿过滤波片形成450nm‑700nm的第二波长的入镜光路;CCD相机,获取入镜光路。

An invisible light visual proc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红外防伪
,尤其涉及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设备在各个领域中运动的越来越广泛,在防伪
中具有多种方式,红外防伪需要应用红外照射含红外激发材料或吸收材料的被测对象进行验证。含红外激发材料的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具有红外线激发的可见荧光化合物,防伪特征是在红外灯下发出绿色的可见光。含红外吸收材料的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吸收红外线的物质,防伪特征是在红外检测仪下可辨认普通光下看不见的标记或图文。现有的方式对于防伪的验证检测,一般是采用人工进行辨识,效率非常低下,准确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准确性高的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发射波长为800-1200nm的第一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红外发射光路;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呈入射角A传递至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路传递至含有红外激发材料或红外吸收材料的被测对象,红外光与所述被测对象反应后形成含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传递至所述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将第二反射光路反射形成传递光路,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夹角B大于零小于一百八十度;滤波片,所述传递光路穿过所述滤波片形成450nm-700nm的第二波长的入镜光路;CCD相机,获取所述入镜光路。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设有转向镜组,所述转向镜组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呈四十五度角,所述第四反射镜与所述第三反射镜呈九十度角。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器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贴近所述CCD相机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发射器、所述滤波片、所述CCD相机、所述转向镜组和所述散热器固定在安装基座上,所述反射镜组固定在固定架内,所述安装基座上设有读码窗口,所述固定架分别设有面向所述读码窗口、所述CCD相机和所述第四反射镜的开口,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的反射面倾斜面向所述读码窗口。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座扣合连接有保护壳。进一步的,所述入镜光路平行所述红外发射光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光路与所述被测对象的夹角为八十至九十度。进一步的,所述入射角A大于三十度小于七十五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长为980nm,所述被测对象含有红外激发材料,所述第二波长为550n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长为940nm,所述被测对象含有红外吸收材料,所述第二波长为550n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波长的不可见光经过第一反射镜反转至被测对象,携带被测对象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被第二反射镜反射传递至滤波片,转化为第二波长的可见光传递至CCD相机;先使用第一波长获取被测对象的光信息,再转化成适合CCD相机接收的第二波长,提高了稳定性,加快了检测的速度和效率,方便进行工业化大规模快速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的安装基座和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被测对象;100、红外发射器;110、红外发射光路;210、第一反射镜;211、第一反射光路;220、第二反射镜;221、第二反射光路;222、传递光路;300、滤波片;310、入镜光路;400、CCD相机;410、镜头;420、焦距调节器;510、第三反射镜;520、第四反射镜;600、散热器;700、安装基座;710、读码窗口;800、固定架;900、保护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图5,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100,发射波长为800-1200nm的第一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红外发射光路;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210和第二反射镜220,红外发射光路呈入射角A传递至第一反射镜210,第一反射镜210将红外发射光路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路211传递至含有红外激发材料或红外吸收材料的被测对象10,红外光与被测对象10反应后形成含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221传递至第二反射镜220,第二反射镜220将第二反射光路221反射形成传递光路222,第一反射镜210和第二反射镜220之间的夹角B大于零小于一百八十度;滤波片300,传递光路222穿过滤波片300形成450nm-700nm的第二波长的入镜光路310;CCD相机400,获取入镜光路310。第一波长的不可见光经过第一反射镜210反转至被测对象10,携带被测对象10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221被第二反射镜220反射传递至滤波片300,转化为第二波长的可见光传递至CCD相机400;先使用第一波长获取被测对象10的光信息,再转化成适合CCD相机400接收的第二波长,提高了稳定性,加快了检测的速度和效率。请参见图3,红外发射器100与第一反射镜210之间设有转向镜组,转向镜组包括第三反射镜510和第四反射镜520,第三反射镜510与红外发射光路呈四十五度角,第四反射镜520与第三反射镜510呈九十度角。设置转向镜组,将长度转换为宽度,使用放置方便,避免过长。第三反射镜510与红外发射光路呈四十五度角,第四反射镜520与第三反射镜510呈九十度角,第三反射镜510和第四反射镜520将光的方向一百八十度调转。请参见图3和图4,红外发射器100连接有散热器600,散热器600贴近CCD相机400设置。散热器600连接红外发射器100的同时贴近CCD相机400,对于红外发射器100和CCD相机400都有散热作用。请参见图3和图4,红外发射器100、滤波片300、CCD相机400、转向镜组和散热器600固定在安装基座700上,反射镜组固定在固定架800内,安装基座700上设有读码窗口710,固定架800分别设有面向读码窗口710、CCD相机400和第四反射镜520的开口,第一反射镜210和第二反射的反射面倾斜面向读码窗口710。固定稳定,方便使用。请参见图5,安装基座700扣合连接有保护壳900。设置保护壳900,避免粉尘干扰影响CCD相机400的采集效果。优选的,入镜光路310平行红外发射光路。节省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红外发射器,发射波长为800-1200nm的第一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红外发射光路;/n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呈入射角A传递至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路传递至含有红外激发材料或红外吸收材料的被测对象,红外光与所述被测对象反应后形成含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传递至所述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将第二反射光路反射形成传递光路,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夹角B大于零小于一百八十度;/n滤波片,所述传递光路穿过所述滤波片形成450nm-700nm的第二波长的入镜光路;/nCCD相机,获取所述入镜光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红外发射器,发射波长为800-1200nm的第一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红外发射光路;
反射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呈入射角A传递至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路传递至含有红外激发材料或红外吸收材料的被测对象,红外光与所述被测对象反应后形成含光信息的第二反射光路传递至所述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将第二反射光路反射形成传递光路,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夹角B大于零小于一百八十度;
滤波片,所述传递光路穿过所述滤波片形成450nm-700nm的第二波长的入镜光路;
CCD相机,获取所述入镜光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设有转向镜组,所述转向镜组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红外发射光路呈四十五度角,所述第四反射镜与所述第三反射镜呈九十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贴近所述CCD相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可见光视觉处理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迎郭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晶尹阳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