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29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包括:底座、承接柱、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和风向标主体;承接柱安装于底座上;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体套接与承接柱顶端;方向标安装于承接柱上;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承接柱上。本申请中,观测人员不但可以根据方向标观测到风向的方向,还可以通过风速观测装置观测出风力的大小,解决了传统风向标由于无法观测到风力的大小,使得无法满足用于科技展览时的科技感的技术问题。

A wind vane applied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 H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
本申请涉及气象测量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
技术介绍
利用测量装置(以下简称测具)来判定风向,是气象爱好者和专职的气象工作者喜爱的一项活动,这种测具常被称作风向标。风向标的原理是,当风的来向与风向标呈某一交角时,风相对风向标产生压力,将该压力可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风向标的两个风力。由于风向标头部受风面积比较小,尾翼受风面积比较大,因而感受到的风压不相等,垂直于尾翼的风压产生风压力矩,使风向标绕垂直轴旋转,直至风向标头部正好对准风的来向时,由于尾翼两面的受力平衡,风向标就稳定的在某一方位。传统的风向标,功能单一,只能借助于固定在风向标上的方向标指出风的方向。由于无法观测到风力的大小,使得无法满足用于科技展览时的科技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解决了传统风向标由于无法观测到风力的大小,使得无法满足用于科技展览时的科技感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包括:底座、承接柱、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和风向标主体;所述承接柱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套接与所述承接柱顶端;所述方向标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所述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上。优选地,所述风速观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固定板、N个第一连杆和N个风速板;所述第一套筒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承接柱上所处的位置;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第二端对应连接有一风速板。优选地,所述风向标还包括:照明灯和电源箱;所述照明灯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源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优选地,所述照明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承接柱的两相对侧。优选地,所述风向标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第一端连接所述底座,第二端连接所述承接柱。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承接柱的两相对侧。优选地,所述方向标包括:第二套筒、限位板、第二连杆和方向标识;所述第二套筒固定套接与所述承接柱上;所述限位板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第二套筒在所述承接柱上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成十字型的安装有所述第二连杆,每一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安装有所述方向标识。优选地,所述风向标主体包括:第三套筒、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平衡杆和第二平衡杆;所述第三套筒可旋转地套接与所述承接柱顶端;所述第二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三套筒下方,以限制所述第三套筒在所述承接柱上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三套筒的外侧成一字型的安装有所述第一平衡杆和所述第二平衡杆,且所述第一平衡杆远离所述第三套筒的端部安装有箭头,所述第二平衡杆远离所述第三套筒的端部安装有尾翼。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包括:底座、承接柱、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和风向标主体;承接柱安装于底座上;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体套接与承接柱顶端;方向标安装于承接柱上;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承接柱上。本申请中,观测人员不但可以根据方向标观测到风向的方向,还可以通过风速观测装置观测出风力的大小,解决了传统风向标由于无法观测到风力的大小,使得无法满足用于科技展览时的科技感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风速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方向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底座;2、照明灯;3、电源箱;4、支撑杆;5、承接柱;6、第二套筒;7、第二连杆;8、限位板;9、方向标识;10、第一固定板;11、第一套筒;12、第二固定板;13、尾翼;14、第三套筒;15、第一平衡杆;16、箭头;17、风速板;18、第一连杆;19、第二平衡杆。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解决了传统风向标由于无法观测到风力的大小,使得无法满足用于科技展览时的科技感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的一个实施例,具体请参阅图1,包括:底座1、承接柱5、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和风向标主体,承接柱5安装于底座1上,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体套接与承接柱5顶端,方向标安装于承接柱5上,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承接柱5上。本实施例中,观测人员不但可以根据方向标观测到风向的方向,还可以通过风速观测装置观测出风力的大小,解决了传统风向标由于无法观测到风力的大小,使得无法满足用于科技展览时的科技感的技术问题。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的一个实施例,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的另一个实施例,具体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风向标包括底座1、承接柱5、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和风向标主体,承接柱5安装于底座1上,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体套接与承接柱5顶端,方向标安装于承接柱5上,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承接柱5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风速观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1、第一固定板10、N个第一连杆18和N个风速板17,第一套筒11可旋转地套接于承接柱5上,第一固定板10安装于承接柱5上,且位于第一套筒11的下方,以限制第一套筒11在承接柱5上所处的位置,每个第一连杆18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套筒11连接,第二端对应连接有一风速板1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18的外侧安装风速板17,第一连杆18呈十字形安装在第一套筒11上,当风吹向风速板17时,风速板17带动风速连杆转动,进而使第一套筒11旋转,而第一连杆18和风速板17旋转的快慢则直接反应出风速的大小。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风向标在夜晚工作时以及用于展览时更富有设计感,本实施例中,风向标还包括:照明灯2和电源箱3,照明灯2安装于底座1上,电源箱3设置于底座1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照明灯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照明灯2分别位于承接柱5的两相对侧。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风向标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外力过大时,风向标倾倒,本实施例中的风向标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第一端连接底座1,第二端连接承接柱5。进一步地,支撑杆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承接柱5的两相对侧。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杆4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者四个等。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方向标包括:第二套筒6、限位板8、第二连杆7和方向标识9,第二套筒6固定套接与承接柱5上,限位板8安装于承接柱5上,且位于第二套筒6的下方,以限制第二套筒6在承接柱5上所处的位置,第二套筒6的外侧成十字型的安装有第二连杆7,每一第二连杆7的端部安装有方向标识9。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套筒6外侧成十字型的安装有第一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承接柱、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支撑杆和风向标主体;/n所述承接柱安装于所述底座上;/n所述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顶端;/n所述方向标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n所述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上;/n所述支撑杆第一端连接所述底座,第二端连接所述承接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科技展览馆的风向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承接柱、方向标、风速观测装置、支撑杆和风向标主体;
所述承接柱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风向标主体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顶端;
所述方向标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
所述风速观测装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上;
所述支撑杆第一端连接所述底座,第二端连接所述承接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观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固定板、N个第一连杆和N个风速板;
所述第一套筒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承接柱上;
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承接柱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下方,以限制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承接柱上所处的位置;
每个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第二端对应连接有一风速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标还包括:照明灯和电源箱;
所述照明灯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电源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向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李周文婷杨帆陈元刘子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