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全血中稀有细胞筛选的微流控芯片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生物颗粒检测及操控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全血中稀有细胞筛选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检测捕捉血液中微乎其微的稀有细胞,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患者的病情监测。现有流式细胞分选仪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需反复清洗管道、人工费时的问题;且其分选过程在空气中完成,体系开放,会产生包含细胞、细菌、病毒等样品的气溶胶污染,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BD、BeckmanCoulter等公司的细胞分选系统大多采用了Jet-in-Air的静电偏转分离方式(美国专利3710933号、3826364号),虽然可以高速分离细胞,但是由于其较高的流体剪切力会对细胞产生损害,影响其活性和基因表达。如在再生细胞治疗、干细胞研究中,利用传统静电细胞分选仪分选的细胞存在存活率低的问题。同时在细胞再生、转基因样品或者病毒/细菌感染过的样品研究中,确保环境的密闭和无菌性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分选系统有着广泛的前景。现有的微流控细胞分选方案,例如电渗流、电泳、气动控制、机械阀、光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全血中稀有细胞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管道及依次通过第一叉指电极组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血小板去除区、通过所述微管道上的裂解管道段形成的红细胞裂解区、通过第二叉指电极组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红细胞去除区、通过磁场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白细胞去除区、通过第三叉指电极组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目标细胞提取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血中稀有细胞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管道及依次通过第一叉指电极组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血小板去除区、通过所述微管道上的裂解管道段形成的红细胞裂解区、通过第二叉指电极组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红细胞去除区、通过磁场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白细胞去除区、通过第三叉指电极组在所述微管道上形成的目标细胞提取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血中稀有细胞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道包括主输送管道、与所述主输送管道均连通的进样管道、第一鞘液管道、第一废液管道、裂解液进入管道、第二鞘液管道、第二废液管道、第三鞘液管道、第三废液管道、第四鞘液管道、第四废液管道、收集管道及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管上的裂解管道段;
所述进样管道和第一鞘液管道汇入所述主输送管道后进入所述血小板去除区,穿过所述血小板去除区后的主输送管道分叉形成所述第一废液管道;所述裂解液进入管道汇入所述主输送管道后连通至所述红细胞裂解区内的裂解管道段,与所述裂解管道段另一端连通的主输送管道穿过所述红细胞裂解区后与所述第二鞘液管道汇合进入所述红细胞去除区;穿过所述红细胞去除区后的主输送管道分叉形成所述第二废液管道,第三鞘液管道汇合入所述主输送管道后进入白细胞去除区;穿过所述白细胞去除区的主输送管道分叉形成所述第三废液管道,第四鞘液管道汇所述主输送管道后进入目标细胞提取区,穿过所述目标细胞提取区的主输送管道分叉形成所述第四废液管道和收集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全血中稀有细胞筛选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道通过压电基片和盖片形成,所述盖片底部开设有管道凹槽,所述盖片密封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婷,宋飞飞,钟金凤,王策,裴智果,陈忠祥,吴云良,严心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