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648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包括框架单元、行走单元、布泥单元、抛翻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所述行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所述布泥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将阳光干化室的进料污泥均布;所述抛翻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抛翻所述阳光干化室均布后的污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所述行走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和抛翻单元的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污泥干化效率高,降低污泥干化设备能耗和成本、可以大大地改善人员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

Sludge distributor in sludge dr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
本技术涉及固废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水污染治理的加强,污泥的处理问题也日益显现并重视起来。从污泥堆肥处理,到辅助燃烧处理和填埋处理等。由于污泥含水率高、干化耗能大、成本高的限制等原因造成处理效果不佳,易造成二次污染。现阶段,污泥治理干化效率低,很多污泥干化设备耗能大,或者是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员工作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污泥干化效率高,降低污泥干化设备能耗和成本、可以大大地改善人员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包括: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布泥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将阳光干化室的进料污泥均布;抛翻单元,所述抛翻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抛翻所述阳光干化室均布后的污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所述行走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和抛翻单元的运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工作时,控制单元控制行走单元在阳光干化房内行走,可以到达阳光干化房内任何位置。当污泥进入阳光干化房内,对污泥进行均布时,控制单元首先控制抛翻单元相对于框架单元升起,以避免抛翻单元与污泥产生干涉,然后控制行走单元快速行走,控制布泥单元对污泥进行均布。当污泥被均布后,需要对污泥进行抛翻时,控制单元首先控制布泥单元相对于框架单元升起,同时控制抛翻单元降落,然后控制行走单元低速行走,控制抛翻单元对均布后的污泥进行抛翻,配合阳光干化房的吹风系统运行,使污泥水分快速蒸发出来。经过多次循环抛翻,污泥含水率达标后,控制单元控制抛翻单元升起,并使布泥单元降落,利用布泥单元将干化的污泥输送至出料螺旋输送装置中。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的应用,具有如下的优点:第一,可以大大减少劳动人员的数量,减少运营成本;第二,无需人员进入阳光干化室内,降低污泥对人体的伤害,更为人性化;第三,可以高效地将污泥均布在阳光干化房内,同时还可以连续抛翻污泥,减少污泥干化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干化设备能耗;第四,布泥均匀,抛翻也均匀,避免人工布泥抛翻的盲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布泥单元包括布泥转轴和布泥板,所述布泥板沿所述布泥转轴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环绕在所述布泥转轴上,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布泥转轴的转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抛翻单元包括抛翻转轴和多个拨板,多个所述拨板沿所述抛翻转轴的轴向排列且径向设置地固定在所述抛翻转轴上,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抛翻转轴的转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例,多个所述拨板沿所述抛翻转轴的轴向排列有两列,两列所述拨板呈轴向对称布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分别与所述布泥转轴的两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同步升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别与所述抛翻转轴的两端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两个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同步升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走单元包括低速行进轮和高速行进轮;所述低速行进轮有两个,两个所述低速行进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所述高速行进轮有两个,两个所述高速行进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所述低速行进轮和所述高速行进轮的启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单元还包括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梁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梁的另一端之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更加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的各单元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100框架单元1第一安装梁11第二安装梁12第一连接梁13第二连接梁14行走单元2低速行进轮21高速行进轮22布泥单元3布泥转轴31布泥板32抛翻单元4抛翻转轴41拨板42控制单元5第一升降装置61第二升降装置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2来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100。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100,包括框架单元1、行走单元2、布泥单元3、抛翻单元4和控制单元5。其中,框架单元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梁11和第二安装梁12;行走单元2设置在第一安装梁11和第二安装梁12上;布泥单元3可升降地连接在第一安装梁11和第二安装梁12之间,用于将阳光干化室的进料污泥均布;抛翻单元4可升降地连接在第一安装梁11和第二安装梁12之间,用于抛翻阳光干化室均布后的污泥;控制单元5分别控制行走单元2、布泥单元3和抛翻单元4的运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100,工作时,控制单元5控制行走单元2在阳光干化房内行走,可以到达阳光干化房内任何位置。当污泥进入阳光干化房内,对污泥进行均布时,控制单元5首先控制抛翻单元4相对于框架单元1升起,以避免抛翻单元4与污泥产生干涉,然后控制行走单元2快速行走,控制布泥单元3对污泥进行均布。当污泥被均布后,需要对污泥进行抛翻时,控制单元5首先控制布泥单元3相对于框架单元1升起,同时控制抛翻单元4降落,然后控制行走单元2低速行走,控制抛翻单元4对均布后的污泥进行抛翻,配合阳光干化房的吹风系统运行,使污泥水分快速蒸发出来。经过多次循环抛翻,污泥含水率达标后,控制单元5控制抛翻单元4升起,并使布泥单元3降落,利用布泥单元3将干化的污泥输送至出料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n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n布泥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将阳光干化室的进料污泥均布;/n抛翻单元,所述抛翻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抛翻所述阳光干化室均布后的污泥;/n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所述行走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和抛翻单元的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梁和第二安装梁;
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上;
布泥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将阳光干化室的进料污泥均布;
抛翻单元,所述抛翻单元可升降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梁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之间,用于抛翻所述阳光干化室均布后的污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所述行走单元、所述布泥单元和抛翻单元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单元包括布泥转轴和布泥板,所述布泥板沿所述布泥转轴的轴向方向呈螺旋状环绕在所述布泥转轴上,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布泥转轴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翻单元包括抛翻转轴和多个拨板,多个所述拨板沿所述抛翻转轴的轴向排列且径向设置地固定在所述抛翻转轴上,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抛翻转轴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拨板沿所述抛翻转轴的轴向排列有两列,两列所述拨板呈轴向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布泥抛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栋魏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