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23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所述支撑框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救生结构,所述救生结构的右侧设置有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的右侧设置有求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框、移动结构、救生结构、充气结构和求救结构的设置,使游泳救生设备具有求救速度快的优点,缩短了救生员通知医护人员的时间,缩短了溺水者的营救时间,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游泳救生设备求救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支架和车轮的配合使用,方便救生员将支撑框推至各指定求救区域,通过第一隔板、第一救生圈、第一弹性带、第二救生圈、第二弹性带和第二隔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充好气的救生圈进行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游泳救生设备
本技术涉及游泳救生
,具体为一种游泳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因此在生活中就难免要和水打交道,游泳不单只是一项体育项目,更重要的它还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工具与技能,它渗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都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为后盾,才能有生命的保障,而人在游泳时需要各种救生设备来进行保护。随着现代生活质量、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生活,海边旅游就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大部分人们对于游泳安全的意识和工作都不做到位,每年都有不少人因因游泳而失去生命,而救生员的存在,就是起到了很好的救援作用,救生员在对溺水者进行救援时,需要用到救生圈,并且需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前来,现有的救生设备无法在短时间进行这些操作,拖延了溺水者的营救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具备求救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游泳救生设备求救速度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所述支撑框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救生结构,所述救生结构的右侧设置有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的右侧设置有求救结构。优选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与支撑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车轮。优选的,所述救生结构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均与支撑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左侧放置有第一救生圈,所述第一救生圈的正面安装有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隔板的右侧放置有第二救生圈,所述第二救生圈的正面安装有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救生圈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均与支撑框的内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充气结构包括充气箱,所述充气箱的内部安装有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的出气孔贯穿充气箱并延伸至充气箱的外部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箱的正面安装有开关,所述充气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求救结构包括箱门,所述箱门的表面安装有报警按钮,所述箱门的背面活动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部放置有蓄电池,所述支撑框的顶部安装有GPS定位器,所述GPS定位器的左侧安装有蜂鸣器。优选的,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充气泵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报警按钮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报警按钮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报警按钮的输出端与GPS定位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支撑框、移动结构、救生结构、充气结构和求救结构的设置,使游泳救生设备具有求救速度快的优点,缩短了救生员通知医护人员的时间,缩短了溺水者的营救时间,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游泳救生设备求救速度慢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支架和车轮的配合使用,方便救生员将支撑框推至各指定求救区域,通过第一隔板、第一救生圈、第一弹性带、第二救生圈、第二弹性带和第二隔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充好气的救生圈进行放置,方便救生员在第一时间对救生圈进行使用,通过充气箱、充气泵、充气管、开关和放置架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救生圈进行充气作业,并对未充气的救生圈进行放置,通过箱门、报警按钮、保护箱、蓄电池、GPS定位器和蜂鸣器的配合使用,方便救生员在第一时间通过报警按钮开启蜂鸣器和GPS定位器,医护人员通过定位系统检测到GPS定位器的位置,随后第一时间赶来救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系统示意图。图中:1支撑框、2移动结构、21支架、22车轮、3救生结构、31第一隔板、32第一救生圈、33第一弹性带、34第二救生圈、35第二弹性带、36第二隔板、4充气结构、41充气箱、42充气泵、43充气管、44开关、45放置架、5求救结构、51箱门、52报警按钮、53保护箱、54蓄电池、55GPS定位器、56蜂鸣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包括支撑框1,支撑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2,支撑框1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救生结构3,救生结构3的右侧设置有充气结构4,充气结构4的右侧设置有求救结构5;移动结构2包括支架21,支架21的顶部与支撑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车轮22;救生结构3包括第一隔板31,第一隔板31的两侧均与支撑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一隔板31的左侧放置有第一救生圈32,第一救生圈32的正面安装有第一弹性带33,第一隔板31的右侧放置有第二救生圈34,第二救生圈34的正面安装有第二弹性带35,第二救生圈3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36,第二隔板36的两侧均与支撑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充气结构4包括充气箱41,充气箱41的内部安装有充气泵42,充气泵42的出气孔贯穿充气箱41并延伸至充气箱41的外部连通有充气管43,充气箱41的正面安装有开关44,充气箱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架45,求救结构5包括箱门51,箱门51的表面安装有报警按钮52,箱门51的背面活动连接有保护箱53,保护箱53的内部放置有蓄电池54,支撑框1的顶部安装有GPS定位器55,GPS定位器55的左侧安装有蜂鸣器56;开关4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54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开关44的输出端与充气泵42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报警按钮5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54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报警按钮52的输出端与蜂鸣器56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报警按钮52的输出端与GPS定位器55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通过支架21和车轮22的配合使用,方便救生员将支撑框1推至各指定求救区域,通过第一隔板31、第一救生圈32、第一弹性带33、第二救生圈34、第二弹性带35和第二隔板36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充好气的救生圈进行放置,方便救生员在第一时间对救生圈进行使用,通过充气箱41、充气泵42、充气管43、开关44和放置架45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救生圈进行充气作业,并对未充气的救生圈进行放置,通过箱门51、报警按钮52、保护箱53、蓄电池54、GPS定位器55和蜂鸣器56的配合使用,方便救生员在第一时间通过报警按钮52开启蜂鸣器56和GPS定位器55,医护人员通过定位系统检测到GPS定位器55的位置,随后第一时间赶来救援,通过支撑框1、移动结构2、救生结构3、充气结构4和求救结构5的设置,使游泳救生设备具有求救速度快的优点,缩短了救生员通知医护人员的时间,缩短了溺水者的营救时间,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游泳救生设备求救速度慢的问题。使用时,将各救生设备推至指定的救生区域,当救生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包括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2),所述支撑框(1)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救生结构(3),所述救生结构(3)的右侧设置有充气结构(4),所述充气结构(4)的右侧设置有求救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包括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2),所述支撑框(1)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救生结构(3),所述救生结构(3)的右侧设置有充气结构(4),所述充气结构(4)的右侧设置有求救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2)包括支架(21),所述支架(21)的顶部与支撑框(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车轮(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结构(3)包括第一隔板(31),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两侧均与支撑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1)的左侧放置有第一救生圈(32),所述第一救生圈(32)的正面安装有第一弹性带(33),所述第一隔板(31)的右侧放置有第二救生圈(34),所述第二救生圈(34)的正面安装有第二弹性带(35),所述第二救生圈(3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隔板(36),所述第二隔板(36)的两侧均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谢燕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