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114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救生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救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本体,本体内侧面上设有连接带,连接带的两端脱卸式连接;本体上设有能够驱动本体前进的动力机构;本体内设有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轴经传动机构连接有齿轮;齿轮与连接带之间设有伸缩件,伸缩件的一端伸出本体外并且端部与连接带铰接,伸缩件的另一端伸入本体内并且与齿轮相连;伸缩件伸出和缩进本体时,伸缩件能够驱动齿轮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本救生装置的自供能。

A lifesav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救生装置
,涉及一种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每到夏季,游泳池里就会人头攒动,尤其在沿海地区,人们都会到海边去游泳。每年都会有大量游泳溺水事件发生。现有的水体救生装置还是采用救生圈,发现溺水时,救生员将救生圈抛向水中的待救者。在申请号201720825488.0,“一种水体救生装置”中,该装置包括一块板体,从后向前,板体的宽度逐渐减小,板体后端靠近两边处向侧后方延伸构成两个翼部,两个电机对应安装于板体的两个翼部,两个电机的轴安装叶轮构成水体救生装置的推进机构,两个翼部之间构成载人部,板体上设置电池和控制装置。该装置在近距离的溺水者能及时施救,但当波浪较大、距离较远的溺水者施救过程中,由于距离长、时间久、环境影响因素大,这使蓄电池耗能严重,甚至造成蓄电池电能不足而无法有效救援溺水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本救生装置时,如何实现本救生装置的自供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救生装置,包括U形的本体,还包括:连接带,其活动设置在本体内侧面上;所述连接带的两端脱卸式连接;动力机构,其设置在本体上,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本体前进;发电机,其设置在本体内,所述发电机的输出轴经传动机构连接有转动设置在本体内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连接带之间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伸出本体外并且端部与连接带铰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伸入本体内并且与齿轮相连;所述伸缩件伸出和缩进本体时,伸缩件能够驱动齿轮转动;所述发电机与动力机构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连接带内侧面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设置在本体上的充气机构相连,该充气机构能够给气囊充气。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连接带与本体内侧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根连接绳;每根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均固设在连接带上,另一端均固设在本体上。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位于本体上的蓄电池和两个泵喷射推进器;每个所述泵喷射推进器各设置在本体的一后端上,每个所述泵喷射推进器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发电机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本体的前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前侧边沿上设置有折射板,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安装槽内围绕照明灯外围设置有反光镜。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伸缩件包括齿条、连杆和齿条安装架,所述齿条安装架固定在本体内,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齿条安装架内,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伸出本体外且端部铰接在连接带上,所述连杆另一端伸入本体内且端部经枢轴转动设置在齿条上。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本体上还固设有两个握把;每个所述握把内均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囊体;所述囊体经排气管与安装槽相连通;每个所述握把上均插设有丁形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竖杆一端伸入空腔内且端部与囊体固连,竖杆的另一端伸出握把外且端部与活动架的横杆固连;所述竖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压在握把上。另一端抵压在横杆上。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排气管伸入安装槽的一端上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两个端口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安装在本体上的空气瓶,所述空气瓶经输气管与气囊相连。在上述的一种救生装置中,所述连杆伸出本体外的端部经铰链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设在连接带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救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体吸收波浪能后使本体内的水流相对平静,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波浪对使用者的冲击,提高人体在水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由于连接带与本体的相对运动,连接带带动伸缩件伸出和缩进本体中,伸缩件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发电机发电,即通过本体将波浪能转变为电能,从而实现本救生装置的自供能。此外,该发电结构位于本体与连接带之间,因此有效降低该发电结构所产生的水阻力。2、使用本救生装置时,将连接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后,打开充气机构,充气机构给气囊充气,使气囊膨胀后紧贴在人体腰部,提高连接带的固定效果。同时,膨胀后的气囊一方面体积变大,有助于增大浮力;另一方面增加人体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以及本体内的水流相对平静,从而显著提高使用者的在水中的稳定性,降低使用者被波浪冲翻的几率。3、长期在水中会导致人体失温、手无力。手是使用者等待救援过程中重要的逃生部位,为防止手低温、无力的情况发生,使用者按压横杆,压缩复位弹簧,并使囊体体积减小,囊体经排气管向安装槽排出空气;当手松开在横杆后,复位弹簧复原,囊体体积变大恢复原状,此时安装槽内的空气经排气管流进囊体内。由于蓄电池和照明灯工作时将产生热量,该热量加热了安装槽内的空气。因此通过上述过程,将照明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加热握把,进而为手提供热量,使手保持一定温度,同时也使手保持一定的灵活度。4、排气管经排气单向阀和进气单向阀分别排气以及吸气,该结构有效提高安装槽内空气的流动性,充分利用照明灯照明时产生的热量。5、在连接带与本体的相对运动过程中,气囊受到人体以及本体的挤压而发生形变。即气囊一侧受到挤压,该处排气体积减小;同时,气囊另一侧充气膨胀,体积增大。该结构经连接带进一步带动连杆伸出和缩进本体,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发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未使用时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本体;11、第一安装腔;12、第二安装腔;13、泵喷射推进器;14、防滑绳;15、安装槽;151、折射板;2、连接带;21、气囊;22、支撑板;23、铰链;24、连接绳;3、发电机;31、齿轮;32、齿轮转轴;33、齿条;34、连杆;341、枢轴;35、传动齿轮;36、齿条安装架;4、空气瓶;41、电磁铁;5、蓄电池;51、照明灯;511、反光镜;52、控制器;6、握把;61、三通管;611、进气单向阀;612、排气单向阀;62、排气管;63、空腔;64、囊体;65、活动架;651、竖杆;652、横杆;66、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5,一种救生装置,包括U形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带2,其活动设置在本体1内侧面上;所述连接带2的两端脱卸式连接;动力机构,其设置在本体1上,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本体1前进;发电机3,其设置在本体1内,所述发电机3的输出轴经传动机构连接有转动设置在本体1内的齿轮31;所述传动机构为传动齿轮35,所述传动齿轮35同轴固设在发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齿轮35与齿轮31啮合连接;所述齿轮31与连接带2之间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伸出本体1外并且端部与连接带2铰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装置,包括U形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连接带(2),其活动设置在本体(1)内侧面上;所述连接带(2)的两端脱卸式连接;/n动力机构,其设置在本体(1)上,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本体(1)前进;/n发电机(3),其设置在本体(1)内,所述发电机(3)的输出轴经传动机构连接有转动设置在本体(1)内的齿轮(31);所述齿轮(31)与连接带(2)之间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伸出本体(1)外并且端部与连接带(2)铰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伸入本体(1)内并且与齿轮(31)相连;所述伸缩件伸出和缩进本体(1)时,伸缩件能够驱动齿轮(31)转动;所述发电机(3)与动力机构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装置,包括U形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带(2),其活动设置在本体(1)内侧面上;所述连接带(2)的两端脱卸式连接;
动力机构,其设置在本体(1)上,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本体(1)前进;
发电机(3),其设置在本体(1)内,所述发电机(3)的输出轴经传动机构连接有转动设置在本体(1)内的齿轮(31);所述齿轮(31)与连接带(2)之间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伸出本体(1)外并且端部与连接带(2)铰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伸入本体(1)内并且与齿轮(31)相连;所述伸缩件伸出和缩进本体(1)时,伸缩件能够驱动齿轮(31)转动;所述发电机(3)与动力机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内侧面上设置有气囊(21),所述气囊(21)与设置在本体(1)上的充气机构相连,该充气机构能够给气囊(21)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与本体(1)内侧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根连接绳(24);每根所述连接绳(24)的一端均固设在连接带(2)上,另一端均固设在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位于本体(1)上的蓄电池(5)和两个泵喷射推进器(13);每个所述泵喷射推进器(13)各设置在本体(1)的一后端上,每个所述泵喷射推进器(13)均与蓄电池(5)电连接,所述蓄电池(5)与发电机(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前端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的前侧边沿上设置有折射板(151),所述安装槽(15)内设置有照明灯(51);所述照明灯(51)与蓄电池(5)电连接,所述安装槽(15)内围绕照明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震王帅军李永平高超楠田智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