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01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包括:机架,多个模板,多个模板可移动安装于机架上,合模使多个模板之间紧密压合;柱塞泵连接多个模板,用于传输污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模板移动进行合模;所述的多个模板中心处开设有通孔,第一个模板的通孔通过管道连接柱塞泵,通过柱塞泵进行污泥供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柱塞泵的压力将污泥注入模腔内,而模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合模作用力不会分离,在污泥不断注入的过程中实现污泥挤压,挤压过程中将污泥进行脱水,能够有效地将污泥脱水制成泥块,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river slu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治理是目前环境治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客户,而河道治理过程中产生的产物为污泥。河道在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而污泥如何排放和利用成为一个重要壳体。河道治理后污泥沉淀于沉淀池中,而污泥排出后并非是固态的,治理后污泥中还含有大量的水分,难以运输,难以被后续加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作为整个设备的载体;多个模板,多个模板可移动安装于机架上,合模使多个模板之间紧密压合;柱塞泵,连接多个模板,用于传输污泥;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个模板前端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安装于最后一个模板末端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模板移动进行合模;脱模槽,位于模板下方,用于收集脱模后的泥块;水槽,设置于脱模槽下方,脱模槽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的多个模板中心处开设有通孔,第一个模板的通孔通过管道连接柱塞泵,通过柱塞泵进行污泥供给。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板竖直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脱模槽的上方,机架上设置有一第一横杆,所述的模板顶部安装于第一横杆上,并且可沿第一横杆往复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板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中间的网板,网板的厚度小于框架厚度,令模板的正面以及背面均形成凹槽;相邻的两个模板合模后,对应的凹槽形成模腔。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安装,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固定板,固定板固定于机架上,第一驱动装置提供固定板与第二驱动装置相反的支撑力;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最后一个模板相第一个模板移动合模。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气缸。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板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管道穿过中心孔连接第一个模板的通孔。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槽连接水管以排出污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脱模装置,脱模装置安装于机架上,沿模板的合模方向往复移动,以推动多个模板之间分离;所述的脱模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以及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的弹性拨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平行,所述的拨块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沿第二横杆移动,第三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柱塞泵的压力将污泥注入模腔内,而模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合模作用力不会分离,在污泥不断注入的过程中实现污泥挤压,挤压过程中将污泥进行脱水,能够有效地将污泥脱水制成泥块,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上的多个模板2、驱动多个模板2进行合模的第一驱动装置31、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多个模板之间开模的脱模装置4以及柱塞泵5。所述的机架1作为整个设备的载体,机架1上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杆11和第二横杆12,且第二横杆12位于第一横杆11的上方。所述的多个模板2呈矩形设置,模板2的上方两脚开设有穿孔,穿孔内设置有滚珠20,滚珠20显露于穿孔,模板2安装于第一横杆11上,通过滚珠20使模板2能够沿第一横杆11移动,并且降低摩擦力。如图2所示,所述的模板2包括:框架21以及设置于框架21中间的网板22,框架21的形成向内的倾斜角,使得多个模板2之间合模后,相邻的模板2上方形成间隙。而网板22的厚度小于模板2的厚度,使得模板2的正面和背面均形成有凹槽,使得相邻的两个模板2合模后,对应的凹槽形成模腔,用于压制泥块。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二驱动装置32为气缸,第一驱动装置31的输出轴连接固定板30,固定板30是固定于机架1上,固定板30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各个模板2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通过通孔注入污泥第一个模板支撑于固定板30。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32连接于最后一个模板,第二驱动装置32驱动将最后一个模板向第一个模板移动,第一驱动装置31提供反向的推力,使得两者之间合模,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二驱动装置32的相对作用力使模板之间紧紧合模。柱塞泵5采用的是现有技术的柱塞泵,柱塞泵5的压力将污泥通过管道51送入模板2的中心孔,通过柱塞泵5进行污泥供给。脱模装置4安装于机架1上,沿模板2的合模方向往复移动,以推动多个模板2之间分离;脱模装置4包括:第三驱动装置41以及由第三驱动装置41驱动的弹性拨块42,第三驱动装置41为伺服电机,弹性拨块42包括:安装部以及弹性臂,安装部安装于第二横杆12上,弹性臂枢接于安装部,弹性臂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是提供弹性臂复位的弹力。当第三驱动装置41驱动弹性拨块42移动时,弹性拨块42初始状态下朝卡入相邻的模板2之间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模板2顶部的阻碍力作用下,弹性拨块42转动,而当移动至两模板之间时,弹性拨块42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再次插入两模板2之间。这样在弹性拨块42移动时,由于弹性拨块的反作用力下推动模块2移动开模。开模后挤压成型的泥块跌落。于机架1下设置有脱模槽6,位于模板2下方,用于收集脱模后的泥块;而脱模槽6下方设置有水槽7,脱模槽6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水槽7连接水管以排出污水。本技术在使用时,先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二驱动装置32将模板2进行合模,合模后通过柱塞泵5向多个模板2之间进行污泥的供给,污泥进入模腔内,而依靠压力将污泥进入模腔内,在污泥不断进入模腔的过程中,多个模板2之间由于第一驱动装置31和第二驱动装置32的作用力而不能分离,污泥不断输送过程中被挤压,挤压过程中挤出的水分流入脱模槽6后继而流入水槽;而挤压完成后,通过脱模装置4驱动模板2进行开模,开模后泥块落入脱模槽6内,若泥块脱模不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手动脱模。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机架作为整个设备的载体;/n多个模板,多个模板可移动安装于机架上,合模使多个模板之间紧密压合;/n柱塞泵,连接多个模板,用于传输污泥;/n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个模板前端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安装于最后一个模板末端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模板移动进行合模;/n脱模槽,位于模板下方,用于收集脱模后的泥块;/n水槽,设置于脱模槽下方,脱模槽底部设置有出水孔;/n所述的多个模板中心处开设有通孔,第一个模板的通孔通过管道连接柱塞泵,通过柱塞泵进行污泥供给。/n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机架作为整个设备的载体;
多个模板,多个模板可移动安装于机架上,合模使多个模板之间紧密压合;
柱塞泵,连接多个模板,用于传输污泥;
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个模板前端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安装于最后一个模板末端第二驱动装置,推动模板移动进行合模;
脱模槽,位于模板下方,用于收集脱模后的泥块;
水槽,设置于脱模槽下方,脱模槽底部设置有出水孔;
所述的多个模板中心处开设有通孔,第一个模板的通孔通过管道连接柱塞泵,通过柱塞泵进行污泥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竖直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脱模槽的上方,机架上设置有一第一横杆,所述的模板顶部安装于第一横杆上,并且可沿第一横杆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中间的网板,网板的厚度小于框架厚度,令模板的正面以及背面均形成凹槽;相邻的两个模板合模后,对应的凹槽形成模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污泥的加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嘉枢庄春恺杨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鹏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