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77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包括轧机牌坊、工作辊装配、支承辊装配、阶梯垫和液压缸,所述轧机牌坊固定安装在地基上,所述阶梯垫、支承辊装配和工作辊装配安装在轧机牌坊的内部,所述支承辊装配包括上支承辊装配和下支承辊装配,所述液压缸安装在轧机牌坊的侧面下部,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和轧机牌坊相连,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支承辊装配相连,本装置中,通过活塞腔进油口进油推动活塞杆和耐磨板一起伸出顶住支承辊装配的轴承座,使其始终和轧机牌坊紧密接触从而消除了它们之间的间隙,并且随着磨损的增加可自动调整伸出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轧机轧制的稳定性,本装置自动、安全、可靠、可提高轧机作业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Clearance eliminating device of four high rolling m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辊轧机领域,具体为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钢铁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冶金企业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钢铁企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较关注的事情之一。自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冶金工业飞速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冶金行业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和兼并,促使了市场对冶金机械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钢铁生产流程的总体高度上考虑如何提高生产率、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四辊轧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牌坊和支承辊轴承座都有了相应的磨损,这些磨损使得轧机牌坊和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加大,这种间隙在轧制过程中,如无固定的侧向力约束,支承辊将处于不稳定状态(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位置)。这种不稳定将传导到工作辊使得工作辊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工作辊的这种不稳定状态会造成轧件厚度不均,轧辊轴承遭受冲击,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正常摩擦关系被破坏以及轧辊磨损加剧等不良后果。因此,保持支承辊对工作辊的稳定位置,对提高轧制精度和改善轧辊部件的工作条件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提供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包括轧机牌坊、工作辊装配、支承辊装配、阶梯垫和液压缸,所述轧机牌坊固定安装在地基上,所述阶梯垫、支承辊装配和工作辊装配安装在轧机牌坊的内部,所述支承辊装配包括上支承辊装配和下支承辊装配,所述液压缸安装在轧机牌坊的侧面下部,所述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和轧机牌坊相连,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支承辊装配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缸包括油缸缸体、活塞、活塞密封、活塞杆密封、活塞杆和耐磨板,所述油缸缸体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油缸缸体的内部设有油缸腔体,所述油缸腔体的左侧为活塞杆腔,所述油缸腔体的另一侧为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右侧与活塞腔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活塞杆腔的底部与活塞杆腔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活塞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远离活塞腔进油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腔的内部与滑动端座固定相连,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在滑动端座中,所述滑动端座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多个活塞杆密封,所述活塞腔与活塞之间设置多个活塞密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辊装配和支承辊装配均通过轴承座设置在轧机牌坊的内部,所述阶梯垫设置在轧机牌坊的内部且与支承辊装配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腔进油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耐磨板,且通过耐磨板和下支承辊装配的轴承座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中,通过活塞腔进油口进油推动活塞杆和耐磨板一起伸出始终顶住支承辊装配的轴承座,使其始终和轧机牌坊紧密接触从而消除了它们之间由于长时间磨损后产生的间隙,并且随着磨损的增加可自动调整活塞杆的伸出长度,从而保证了轧机轧制的稳定性,该间隙消除装置自动、安全、可靠、提高轧机作业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半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的液压缸的详细图;图中:1、轧机牌坊;2、工作辊装配;3、支承辊装配;4、阶梯垫;5、液压缸;51、油缸缸体;52、活塞;53、活塞密封;54、活塞杆密封;55、活塞杆;56、耐磨板;57、油缸腔体;58、活塞腔进油口;59、活塞杆腔进油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包括轧机牌坊1、工作辊装配2、支承辊装配3、阶梯垫4和液压缸5,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牌坊1固定安装在地基上,所述阶梯垫4、支承辊装配3和工作辊装配2安装在轧机牌坊1的内部,所述支承辊装配3包括上支承辊装配和下支承辊装配,所述液压缸5安装在轧机牌坊1的侧面下部,所述液压缸5的一端固定和轧机牌坊1相连,所述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支承辊装配3相连。如图4,所述液压缸5包括油缸缸体51、活塞52、活塞密封53、活塞杆密封54、活塞杆55和耐磨板56,所述油缸缸体51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油缸缸体51的内部设有油缸腔体57,所述油缸腔体57的左侧为活塞杆腔,所述油缸腔体57的另一侧为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右侧与活塞腔进油口58相连通,所述活塞杆腔的底部与活塞杆腔进油口59相连通,所述活塞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52,所述活塞52远离活塞腔进油口5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55,通过往活塞腔进油口58或活塞杆腔进油口59中加油来调节活塞杆的伸出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腔的内部与滑动端座固定相连,所述活塞杆55滑动设置在滑动端座中,所述滑动端座与活塞杆55之间设置有多个活塞杆密封54,所述活塞腔与活塞52之间设置多个活塞密封53。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辊装配2和支承辊装配3均通过轴承座设置在轧机牌坊1的内部,所述阶梯垫4设置在轧机牌坊1的内部且与支承辊装配3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55远离活塞腔进油口5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耐磨板56,且通过耐磨板56和下支承辊装配的轴承座相连。在轧机正常工作时,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52通过活塞腔进油口58进油推动活塞杆55和耐磨板56一起伸出始终顶住支承辊装配的轴承座,使其始终和轧机牌坊1紧密接触从而消除了它们之间由于长时间磨损后产生的间隙,并且随着磨损的增加可自动调整伸出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轧机轧制的稳定性,该间隙消除装置自动、安全、可靠、提高轧机作业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包括轧机牌坊(1)、工作辊装配(2)、支承辊装配(3)、阶梯垫(4)和液压缸(5),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牌坊(1)固定安装在地基上,所述阶梯垫(4)、支承辊装配(3)和工作辊装配(2)安装在轧机牌坊(1)的内部,所述支承辊装配(3)包括上支承辊装配和下支承辊装配,所述液压缸(5)安装在轧机牌坊(1)的侧面下部,所述液压缸(5)的一端固定和轧机牌坊(1)相连,所述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支承辊装配(3)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包括轧机牌坊(1)、工作辊装配(2)、支承辊装配(3)、阶梯垫(4)和液压缸(5),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牌坊(1)固定安装在地基上,所述阶梯垫(4)、支承辊装配(3)和工作辊装配(2)安装在轧机牌坊(1)的内部,所述支承辊装配(3)包括上支承辊装配和下支承辊装配,所述液压缸(5)安装在轧机牌坊(1)的侧面下部,所述液压缸(5)的一端固定和轧机牌坊(1)相连,所述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支承辊装配(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辊轧机间隙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5)包括油缸缸体(51)、活塞(52)、活塞密封(53)、活塞杆密封(54)、活塞杆(55)和耐磨板(56),所述油缸缸体(51)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油缸缸体(51)的内部设有油缸腔体(57),所述油缸腔体(57)的左侧为活塞杆腔,所述油缸腔体(57)的另一侧为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右侧与活塞腔进油口(58)相连通,所述活塞杆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岗
申请(专利权)人:达涅利冶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