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能量回收利用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施压液体与受压液体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反渗透海水淡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技术,已在全球沿海地区得到普遍化推广应用。该技术工艺中为了获得较高的淡化水回收率,反渗透膜组器入口处的受压液体压力通常需要高达5.5-6.0MPa,使得系统运行能量消耗巨大。与此同时,由反渗透膜组器中排放出的高压盐水的压力却高达5.0MPa以上,若直接通过减压阀排放,将造成系统能量的极大浪费。使用能量回收装置后,反渗透膜组器排放出的高压盐水中所储存的压力能将被重新利用并传递给低压新鲜海水,按照40%的淡化水回收率估算,可使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50%以上。水力透平装置是最早应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产品,该装置产品工程放大性能很好,单机处理量高,其不足之处在于能量转化过程需要经历“压力能-轴功-压力能”的两步转化阶段,装置综合能量回收效率相对较低,仅为50-80%。正位移式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将高压盐水的压力能直接传递给低压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n个结构完全相同且同心圆均布的柱塞导管(4),每个所述柱塞导管(4)的上下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中,每个所述柱塞导管(4)侧壁不同高度开设有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受压液体出流窗口(4-3)、受压液体进流窗口(4-4),其中所述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与所述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区,其中所述受压液体出流窗口(4-3)与所述受压液体进流窗口(4-4)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区;/n所述筒体(1)的内腔设置有施压液体进流腔(2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n个结构完全相同且同心圆均布的柱塞导管(4),每个所述柱塞导管(4)的上下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筒体(1)的内腔中,每个所述柱塞导管(4)侧壁不同高度开设有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受压液体出流窗口(4-3)、受压液体进流窗口(4-4),其中所述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与所述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区,其中所述受压液体出流窗口(4-3)与所述受压液体进流窗口(4-4)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区;
所述筒体(1)的内腔设置有施压液体进流腔(23)、施压液体出流腔(24)、受压液体出流腔(25)、受压液体进流腔(26);所述施压液体进流腔(23)与所述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和施压液体进口(17)相连通,所述施压液体出流腔(24)与所述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和施压液体出口(19)相连通,所述受压液体出流腔(25)与所述受压液体出流窗口(4-3)和受压液体出口(18)相连通,所述受压液体进流腔(26)与受压液体进流窗口(4-4)和受压液体进口(20)相连通;所述施压液体进口(17)、所述受压液体出口(18)、所述施压液体出口(19)、所述受压液体进口(20)均设置于所述筒体(1)上;
每个所述柱塞导管(4)内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柱塞(6),所述柱塞(6)在所述柱塞导管(4)内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柱塞(6)为顶端和底端均封闭的中空结构,其中空结构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流通窗口(6-1)和下流通窗口(6-2);当所述柱塞(6)的上流通窗口(6-1)运动到与所述柱塞导管(4)的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连通时,该所述柱塞(6)的下流通窗口(6-2)和所述柱塞导管(4)的受压液体出流窗口(4-3)连通;当所述柱塞(6)的上流通窗口(6-1)运动到所述柱塞导管(4)的上密封区(4-5)时,该所述柱塞(6)的下流通窗口(6-2)则运动到所述柱塞导管(4)的下密封区(4-6);当所述柱塞(6)的上流通窗口(6-1)运动到与所述柱塞导管(4)的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连通时,该所述柱塞(6)的下流通窗口(6-2)和所述柱塞导管(4)的受压液体进流窗口(4-4)连通;
每根所述柱塞(6)下端伸出于所述柱塞导管(4),并固定安装有滑动球头(15),所述滑动球头(15)与所述柱塞(6)下方的旋转斜盘(21)相配合;在所述旋转斜盘(21)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滑动球头(15)与所述旋转斜盘(21)表面的环形凹槽(21-1)组成滑动配合关系;所述旋转斜盘(21)由驱动机构带动均速旋转时,所述旋转斜盘(21)通过所述滑动球头(15)驱动所述柱塞(6)往复运动,实现增泄压过程的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上固定板(16)和下固定板(13),所述上固定板(16)和所述下固定板(13)分别与所述筒体(1)形成密封;所述柱塞导管(4)的上端安装于所述上固定板(16)的台阶孔内、下端安装于所述下固定板(13)的台阶孔内,并且所述柱塞导管(4)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板(16)和所述下固定板(13)形成密封;所述上固定板(16)和所述下固定板(13)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9)和第三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二固定板(9)和所述第三固定板(11)均与所述筒体(1)形成密封,且所述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二固定板(9)和所述第三固定板(11)均使所述柱塞导管(4)穿过并与其形成密封;
由此,所述第一固定板(7)将所述柱塞导管(4)上的所述施压液体进流窗口(4-1)和所述施压液体出流窗口(4-2)密封隔离,所述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越,孙政,周杰,何之颂,徐世昌,王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