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滤网,滤网上设有自清洁装置,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离心管与壳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离心管外设有第一齿轮,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转动的电机,主动转筒外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主动转筒带动离心管转动,离心管内的水带动滤网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排出过滤机。电机依次带动主动转筒离心管高速旋转。离心管内的水与离心管壁之间存在摩擦力,水流动形成漩涡,滤网表面的滤渣随漩涡离开滤网表面进入水流内部,形成污水,污水通过排污装置排出过滤机,达到自清洁目的。
Integrated self-cleaning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自洁过滤机
本技术涉及过滤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自洁过滤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污水处理过滤器在作业时,滤渣在滤网上积存,然后慢慢进入滤网内部,滤网孔很快被堵塞。滤网被堵塞后每次都要用相当多数量的清水进行反冲洗,滤渣是靠本身重力沉淀到下部,这样出现滤渣沉淀速度慢,存在滤网被堵塞速度快、反冲洗次数多、用水量大、耗能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自洁过滤机,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过滤机不能自动去除滤网上滤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滤网,所述滤网上设有自清洁装置,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所述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所述离心管与壳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离心管外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转动的电机,所述主动转筒外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主动转筒带动离心管转动,离心管内的水带动滤网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排出过滤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管内设有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为多个中空多边柱或圆柱拼接而成,所述中空多边柱的柱壁上设有通流孔,所述中空多边柱柱壁与管壁平行,所述网状结构在过滤机过滤水质过程中不会对水流造成阻碍,所述网状结构在过滤机自洁过程中,提高离心管内水流湍度,提高去污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外设有用于防止污水进入电机的防水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装置包括设置在离心管管壁上的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靠近离心管底部,所述第一排污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排污口闭合的第一电磁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污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离心管外的排污管壁,所述排污管壁与离心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排污管壁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排污管壁与离心管之间有空隙形成排污管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靠近排污管道底部,所述第二排污口连通排污管道和外界,所述第二排污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排污口闭合的第二电磁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管底部形状为向滤网方向凹陷的弧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结构布满离心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水流流入离心管,主动转筒在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因齿轮连接作用,离心管也随之高速旋转。离心管内的水与离心管壁之间存在摩擦力,水流动形成漩涡,滤网表面的滤渣随漩涡离开滤网表面进入水流内部,形成具有不规则悬浮颗粒的污水,污水通过排污装置排出过滤机,达到自清洁目的;2、多个中空多边柱或圆柱的柱壁将上述漩涡分隔成多个小漩涡,提高了离心管内水流湍度,加速了滤网表面滤渣进入水流的速度,提高了去污效率;3、中空多边柱或圆柱内的水流通过通流孔进行水流的流通,上述水流在流通过程中形成径向旋转的小漩涡,因此通流孔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离心管内水流湍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离心管与主动转筒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中空多边柱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壳体;2、离心管;21、中空多边柱;211、通流孔;22、第一齿轮;23、电机;24、第二齿轮;25、主动转筒;26、防水筒;3、轴承;4、排污装置;41、排污管壁;42、第一排污口;43、排污管道;44、第二排污口;5、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滤网5,滤网5上设有自清洁装置,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4,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2,离心管2与壳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离心管2外设有第一齿轮22,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2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25转动的电机23,主动转筒25外设有与第一齿轮22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4,主动转筒25带动离心管2转动,离心管2内的水带动滤网5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水流流入离心管2,主动转筒25在电机23驱动下高速旋转,因齿轮连接作用,离心管2也随之高速旋转。离心管2内的水与离心管2壁之间存在摩擦力,水流动形成漩涡,滤网5表面的滤渣随漩涡离开滤网5表面进入水流内部,形成具有不规则悬浮颗粒的污水,污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达到自清洁目的。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滤网5,滤网5上设有自清洁装置,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4,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2,离心管2与壳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离心管2外设有第一齿轮22,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2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25转动的电机23,主动转筒25外设有与第一齿轮22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4,主动转筒25带动离心管2转动,离心管2内的水带动滤网5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离心管2内设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为多个中空多边柱21或圆柱拼接而成,中空多边柱21的柱壁上设有通流孔211,中空多边柱21柱壁与管壁平行,网状结构布满离心管2。网状结构在过滤机过滤水质过程中不会对水流造成阻碍,网状结构在过滤机自洁过程中,提高离心管2内水流湍度,提高去污效率。当过滤机处于过滤水质的过程中,水流沿着中空多边柱21或圆柱的柱壁流入滤网5中,离心管2中的网状结构不会对水流造成阻碍。当过滤机处于自洁的过程中,水流流入离心管2,主动转筒25在电机23驱动下高速旋转,因齿轮连接作用,离心管2也随之高速旋转;离心管2内的水与离心管2壁之间存在摩擦力,水流动形成轴向旋转的漩涡,多个中空多边柱21或圆柱的柱壁将上述漩涡分隔成多个小漩涡,提高了离心管2内水流湍度,加速了滤网5表面滤渣进入水流的速度,提高了去污效率。滤网5表面的滤渣随漩涡离开滤网5表面进入水流内部,形成具有不规则悬浮颗粒的污水,污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达到自清洁目的。实施例3:如图1、2所示,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滤网5,滤网5上设有自清洁装置,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4,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2,离心管2与壳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离心管2外设有第一齿轮22,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2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25转动的电机23,主动转筒25外设有与第一齿轮22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4,主动转筒25带动离心管2转动,离心管2内的水带动滤网5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离心管2内设有网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滤网(5),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5)上设有自清洁装置,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4),所述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2),所述离心管(2)与壳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所述离心管(2)外设有第一齿轮(22),所述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2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25)转动的电机(23),所述主动转筒(25)外设有与第一齿轮(22)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4),所述主动转筒(25)带动离心管(2)转动,离心管(2)内的水带动滤网(5)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滤网(5),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5)上设有自清洁装置,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离心去污装置、以及排污装置(4),所述离心去污装置包括离心管(2),所述离心管(2)与壳体(1)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所述离心管(2)外设有第一齿轮(22),所述离心去污装置还包括主动转筒(25)、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转筒(25)转动的电机(23),所述主动转筒(25)外设有与第一齿轮(22)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4),所述主动转筒(25)带动离心管(2)转动,离心管(2)内的水带动滤网(5)上方滤渣转动,滤渣随水通过排污装置(4)排出过滤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2)内设有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为多个中空多边柱(21)或圆柱拼接而成,所述中空多边柱(21)的柱壁上设有通流孔(211),所述中空多边柱(21)柱壁与管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自洁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3)外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坚,顾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优尔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