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565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包括蒸发分离室、蒸发循环泵、蒸发加热器、冷凝器、真空泵、尾气处理单元、硫铵后处理单元、冷凝液处理单元,冷凝器设有气相出口管与冷凝液管;所述蒸发分离室、蒸发循环泵、蒸发加热器之间设有液相循环液管并依次串联连接,蒸发分离室设有出液管与硫铵后处理单元连接,蒸发分离室设有的气相管连接至冷凝器,冷凝器的气相出口管与真空泵连接,冷凝器的冷凝液管与冷凝液处理单元连接,真空泵气相出口管与尾气处理单元连接。本装置用于氨法脱硫装置,在对氨法脱硫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要求高、烟气温度低或二氧化硫浓度高、工艺水用量少的情况下使用。

An evaporation crystallization device used in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主流工艺是石灰石-石膏方法,该方法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石膏渣,每脱除1吨二氧化硫同步产生0.7吨二氧化碳,处理这些废水、废渣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而氨法脱硫不产生废水和废渣,投入的脱硫剂氨转化成硫酸铵化肥,变废为宝,通常硫酸铵化肥的销售收入大于氨的投入成本。但长期以来由于氨法脱硫存在的氨逃逸、气溶胶等问题,制约了这一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专利的专利技术人通过过程的创新设计,通过分段控制、多点加氨从根本上消除氨逃逸和气溶胶的产生,这一阻碍氨法脱硫发展和推广的重大技术难题已得到彻底解决,可以使净烟气SO2≤35mg/Nm3,总尘(含气溶胶)≤5mg/Nm3,氨逃逸≤3mg/Nm3。塔内饱和结晶可充分利用原烟气热量,省去蒸发结晶的投资及能耗,但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仍需配套蒸发结晶系统:1)对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要求高,长周期运行时间不低于20000h。2)烟气温度低或二氧化硫浓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蒸发分离室、蒸发循环泵、蒸发加热器、冷凝器、真空泵、尾气处理单元、硫铵后处理单元、冷凝液处理单元,冷凝器设有气相出口管与冷凝液管;所述蒸发分离室、蒸发循环泵、蒸发加热器之间设有液相循环液管并依次串联连接,蒸发分离室设有出液管与硫铵后处理单元连接,蒸发分离室设有的气相管连接至冷凝器,冷凝器的气相出口管与真空泵连接,冷凝器的冷凝液管与冷凝液处理单元连接,真空泵气相出口管与尾气处理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蒸发分离室、蒸发循环泵、蒸发加热器、冷凝器、真空泵、尾气处理单元、硫铵后处理单元、冷凝液处理单元,冷凝器设有气相出口管与冷凝液管;所述蒸发分离室、蒸发循环泵、蒸发加热器之间设有液相循环液管并依次串联连接,蒸发分离室设有出液管与硫铵后处理单元连接,蒸发分离室设有的气相管连接至冷凝器,冷凝器的气相出口管与真空泵连接,冷凝器的冷凝液管与冷凝液处理单元连接,真空泵气相出口管与尾气处理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蒸发结晶系统还设有补液单元,补液单元与蒸发加热器出口的液相循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氨法脱硫装置的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是,补液管道管径为液相循环管管径的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静祁丽昉简开忠王金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世纪江南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