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秋玲专利>正文

具有光圈的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22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光圈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反射罩; 一内反射罩,小于外反射罩且设在外反射罩内,且二者保持适当间距; 一透光屏罩,设于内、外二反射罩前并将二反射罩封闭; 一主发光座,设在外反射罩后,且设有主发光体并入于前反射罩内; 至少一副发光座,设在外反射罩后,且设有副发光体并位于内外二反射罩之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光圈的车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光圈的车灯,该车灯具有中央发光区、外环发光区及夜光区,且在主、副发光体及夜光垫圈的搭配下形成主照明灯、外环光圈及夜光光圈实施,进而产生数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技术背景一般车用灯大多将主灯、副灯分离或独立实施,或者在将主、副二灯以左右方式同设于一车灯内,另搭配不同功率的发光体或不同颜色的透光屏罩来实施,形成具有照明及同时具有警示灯、雾灯、薄暮灯或辅助灯使用的双重效果。现今的车灯不但要求形状、照明及警示等功能外,还需重视到灯光美学,由于车灯对于汽车工艺美学而言已占有极重要角色,所以如同一对美丽动人的眼睛,不但易受人注意更能独领风骚,因此现今车灯反成为众人注目焦点,各车厂常以不同风格的车灯呈现,故通过车灯的特征能轻易地判读出汽车是属何种车系、车厂或车龄。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突破传统结构与造型且能产生与众不同灯光美学效果的车灯,才是本使用新型的主要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当主发光体发光时,光源透过内反射罩产生车灯中央范围发光的照射效果,成为车用主照明灯光使用;而当以副发光体发光时,光源透过外反射罩的反射,且配合内反射罩之阻光作用而使车灯外环发光形成光圈效果,以成为车用警示及薄暮灯使用。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内、外二反射罩之间设有副灯,使副灯的光源须由内、外二反射罩之间透射而出,此不但使车灯具有空间变化,更产生独特的灯光美学,而有不同的车灯风格。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主、副发光体同时发光时,可使中央及外环范围同时发光,由于主、副发光体的光色不同,所以车灯可呈现出双色绚丽视觉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增设投射罩后,利用弧形壁面而使主发光体光源能有二次折射及补光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内反射罩的罩框前增设一夜光垫圈时,能在车灯不开灯状况下产生夜光效果,此夜光再透过透光屏罩的反光壁而产生集光作用,形成一警示光圈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圈的车灯结构,主要包括主发光座、副发光座、外反射罩、内反射罩、透光屏罩。其中,内反射罩设于外反射罩内且二者保持一适当间距,主发光座固定于外反射座后但入于内反射罩内,而副发光座固定于外反射罩后但位于内、外二反射罩之间,且主、副发光座均设有发光体。再者,在内反射罩内部增设投射罩,此投射罩具有弧形壁面能使光源产生折射效果。其次,在内反射罩的罩框前增设一夜光垫圈,而与夜光垫圈配合的透光屏罩内壁则设有环状的反光壁,反光壁是由多条锯齿纹所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车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1车灯的全剖视图。图4:为图1车灯的中央范围发光示意图。图5:为图1车灯的外环范围发光示意图。图6:为图1车灯的中央及外环范围同时发光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种车灯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车灯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图7车灯的全剖视图。图10:为图7车灯在不发光时的夜光示意图。图11:为图7车灯的部分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图1所示为本技术车灯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车灯10包括一主发光座1、一至数个副发光座2、一外反射罩3、一内反射罩4、一透光屏罩5;其中,主副发光座1、2均设在外反射3之后,而内反射罩4外径小于外反射罩3内径,且内反射罩4固定在外反射罩3之内,又透光屏罩5是封闭在内外二反射罩3、4之前;使得组合后的立体外观有如图2所示。请同参图1及图3所示,其中,图3所示为本技术车灯的全剖视图,图中揭示主发光座1前端设有一主发光体11,副发光座2前端则设有副发光体21,外反射罩3设有一中央穿孔31及至少一个副座孔32,另外,为了使内外二反射罩3、4之间保持适当间距,可在二反射罩间设置数根固定柱33、42,且通过螺丝61螺入固定柱33、42内而使二反射罩3、4固定组合;内反射罩4的外径小于外反射罩3内径,而且中央主座孔41与外反射罩3的中央穿孔31对称配合;所以主发光座1设于外反射罩3的中央穿孔31中,就能使主发光体11入于内反射罩4的中央主座孔41内:而副发光座2设于外反射罩3的副座孔32中,就能使副发光体2入于外反射罩3内,但位于内外二反射罩3、4之间;又副发光座2设置在二个以上时,以等角或等距设在主发光座11的四外围为佳。此外,更可在内反射罩4内增设一投射罩7,此投射罩7的支柱71在穿过内反射罩4的预设穿孔43后而与外反射罩3的预设支柱34对称配合,另经由螺丝62而将二支柱71、34固定组合,进而使投射罩7与内反射罩4之间保持适当间距且位于主发光体11前,因此当主发光体11光线投射在投射罩7弧形内壁后,经第一次折射而朝后反射至内反射罩4,再由内反射罩4弧形内壁第二次折射后而由透光屏罩5透射出去。而透光屏罩5的外缘与外反射罩3相嵌固定,而与内反射罩4平面抵触。由于车灯10有内外反射罩3、4之分,所以当主发光体11发光时,光源透过内反射罩4而穿过透光屏罩5透射出,发光的范围限制在内反射罩4的范围内,即中央范围81是发光区,而内反射罩4以外的外环范围82是不发光区;若以正面观察车灯10(如图4),则只有内反射罩4的中央范围内才会产生明亮照射效果,此时用于夜间行车为佳。当仅以副发光体21发光时,光源透过外反射罩3而朝透光屏罩5投射出,-->由于内反射罩4会阻挡光源,所以内反射罩4的中央范围81是不发光区,而只有内反射区4以外的外环范围82才会使光源透光;如果以正面观察车灯10(如图5),则产生外环明亮的光圈效果。由于副发光体21能使用有色发光体,所以外环光圈会成为有色光圈,例如蓝光圈、黄光圈或红光圈等,此时若用于路边停车将有警示效果,另可作为薄暮灯使用。又当车灯10的主发光体11与副发光体21同时发光时,可使中央及外环同时发出明亮光茫,由于主副二发光体11、21的光色不同,所以光泽会有明显不同,如果以正面观察车灯10(如图6),则车灯会呈现出双色绚丽视觉效果。此使用例中,以主发光体11产生的光茫作为行车时主要照明灯光,而副发光体21产生的光圈则作为会车灯及辅助灯实施。图7所示是本技术另种车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图与图1不同处在于内反射罩4的罩框44前增设一夜光垫圈9,而与夜光垫圈9配合的透光屏罩5内壁则设有环状的反光壁52,反光壁52是由多条锯齿纹(如图11揭示)所形成,由于有了夜光垫圈9,所以使内反射罩4与透光屏罩5间的结合更为稳固;此外,在透光屏罩5的外环还增设影光线51,可避免强光由车灯侧边折射出。图8、图9所示,大体与图2、图3相同,不同处仅在于车灯10增设了夜光垫圈9以及透光屏罩5增加了影光线51及反光壁52。因此,当车灯10在不开灯状况下,夜光垫圈9可将平时吸收的光线在此时放射出去而产生夜光效果,此夜光再透过透光屏罩5的反光壁52的集光作用而形成一道警示光圈,有如图10所示。因此,通过本技术的实施能使车灯具有中央灯光区、外环灯光区以及夜光区,而且产生数种不同的使用功能,具有新颖及进步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光圈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反射罩;一内反射罩,小于外反射罩且设在外反射罩内,且二者保持适当间距;一透光屏罩,设于内、外二反射罩前并将二反射罩封闭;一主发光座,设在外反射罩后,且设有主发光体并入于前反射罩内;至少一副发光座,设在外反射罩后,且设有副发光体并位于内外二反射罩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在内反射罩的罩框前增设一夜光垫圈。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玲
申请(专利权)人:杨秋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