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07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通过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分支连接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及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分别连接运放电路的输入端,运放电路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模块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与配电台区后台连接,微处理器与电源控制模块双向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微处理器还与开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支线开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时监测配变台区出线开关各分支线负荷状况,在分支负荷超过设定阈值时提供告警信号,方便运维人员对分支负荷进行合理分配。

A trip alarm device of outgoing branch switch in distribution statio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低压配电网大多是通过10kV/0.4kV变压器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是三相生产用电与单相负载混合用电的供电网络。由于我国低压配电网覆盖面积广阔,运行环境各不相同,电力用户众多且较分散,存在大量的时空分布不平衡的单相负荷。居民的用电习惯差异以及负荷的随机性强,同样会引起支路负荷超标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用电负荷不能均匀分配到各相上,是三相不平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配电网负荷监控存在以下问题:1、三相负荷调整一般在分支负荷超标导致停电后,配电运维人员赶赴配电台区人工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再人工调整负荷分配。整个过程费工费时,时效性极低,导致负荷调整滞后,针对性差。2、目前大部分配电台区只配置配变低压侧负荷监测装置,对于配变台区出线支线开关各分支线负荷状况,因现场运行情况复杂,且前期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尚无有效的分支线负荷监测手段,导致无法实时掌握分支负荷运行情况。3、当前配网监测数据多以纸质或电子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运放电路、A/D转换模块、电源、开出控制模块、支线开关、通信模块和微处理器,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分支连接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及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分别连接运放电路的输入端,运放电路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模块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与配电台区后台连接,微处理器与电源双向连接,微处理器还与开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支线开关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运放电路、A/D转换模块、电源、开出控制模块、支线开关、通信模块和微处理器,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分支连接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及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分别连接运放电路的输入端,运放电路的输出端通过A/D转换模块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与配电台区后台连接,微处理器与电源双向连接,微处理器还与开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开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支线开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电路包括电压运放电路,所述电压运放电路包括电阻R1和R2、运放芯片U1、电容C1、滤波电容C2、电容C3、C4和C5、滤波电阻R3、电阻R4、R5、R6、R7,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Vpt端连接电阻R2的输入端,R2的输出端连接运放芯片U1的负极2脚,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AGND端连接电阻R4的输入端,R4的输出端连接运放芯片U1的正极3脚,电阻R1的输入端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并连接运放芯片U1的负极2脚,电阻R1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连接运放芯片U1的输出1脚,滤波电阻R3的输入端与运放芯片U1的输出1脚连接,滤波电阻R3的输出端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相接并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Vs,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AGND端,电阻R4的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与电阻R5的输入端、电容C3的一端、运放芯片U1的正极3脚连接,电阻R5的输出端接运放芯片U1的负极6脚和输出7脚,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AGND端,电阻R6的输入端连接3.3V的基准电压,电阻R6的输出端接R7的输入端、运放芯片U1的正极5脚,电阻R7的输出端连接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AGND端,运放芯片U1的8脚接正电源,运放芯片U1的4脚接负电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台区出线支线开关跳闸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运放电路还包括抗干扰电压电路,所述抗干扰电压电路包括电容C4、C5、C6和C7,C4与C5的两端分别相接,且一端接正电源,其另一端接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AGND端,C7和C6的两端分别相接,且一端接负电源,其另一端接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AGND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秋刘新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