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02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及方法,包括:杆槽本体: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穿过第一凹槽并与第一凹槽垂直设置,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电线杆:能够置入第一凹槽中;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竖直状态;第二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训装置,缩短了培训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

A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d erecting electric po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行业培训教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力各技能培训机构进行电线杆组立和电线杆扶正的培训实操科目甚少,多为理论教学。这是由于电线杆重量大、杆坑开挖难的原因。培训电线杆的组立的方法有:吊车组立法、抱杆组立法、人工立杆法等,不论哪种组立方法都离不开杆坑,所以在进行电线杆组立和电线杆扶正技能培训时利用率最高的就是杆坑。但在实际培训教学中,每组立或扶正一次电线杆就开挖一次杆坑,线杆定位好后,杆坑的土回填夯实,杆根牢固后,才能允许人员蹬杆。下一组人员进行训练时需吊车拔掉线杆,再次开挖杆坑。专利技术人发现,此种培训方式存在缺点:1、培训实操周期长,浪费时间;2、频繁开挖杆坑,劳动强度大;3、吊车反复拔杆、培训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使用时,培训实操周期短,节省了培训时间,劳动强度低,培训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包括:杆槽本体: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穿过第一凹槽并与第一凹槽垂直设置,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电线杆:能够置入第一凹槽中。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竖直状态;第二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杆槽本体的中部位置,第一凹槽长度小于杆槽本体长度,第一凹槽深度等于杆槽本体的厚度,第一凹槽贯穿杆槽本体的上下表面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杆槽本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多块第一挡板,多块第一挡板的同侧端部之间设有连杆,多块第一挡板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置入第二凹槽内部,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挡板能够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槽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杆采用螺纹杆,螺纹杆与挡板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置入第三凹槽内部,第二挡板能够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槽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杆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漏水通道。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的使用方法:在杆槽本体的其中一个第三凹槽中置入第二固定件,电线杆置入第一凹槽中,电线杆的底部抵在第一凹槽的底部槽面和第二凹槽所在一侧的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上,电线杆倾斜压在第二固定件上,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然后进行组立或扶正操作训练,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后,在第二凹槽中置入第一固定件,使电线杆保持直立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首次使用前,将所述杆槽本体置入地面基础设置在土坑内,且杆槽本体的顶面高于地面基础顶面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能够利用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第一凹槽的底部槽面和端部槽面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或直立状态,方便学习人员进行电线杆组立或扶正的培训学习,无需频繁开挖杆坑和杆坑回填土夯实,极大的节省了培训时间,缩短了培训周期,降低培训学习的劳动强度,也无需使用吊车反复拔出电线杆,降低了培训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具有多个在杆槽本体上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三凹槽,能够模拟受外力影响致使配电架空线路电线杆倾倒的多种情形。3.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底部具有与第一凹槽连通的漏水通道,能够有效避免雨水或其他水在第一凹槽内的堆积,对环境的适应性强。4.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使用时,杆槽本体的顶面高于地面基础的顶面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土石落入或积水灌入,避免了外界环境对培训装置正常使用的影响。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杆槽本体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固定件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固定件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二固定件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电线杆与水平面夹角为60°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电线杆直立状态示意图;其中,1.杆槽本体,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Ⅰ,1-4.第三凹槽Ⅱ,1-5.第三凹槽Ⅲ,1-6.漏水通道,2.电线杆,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连杆,6.第三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工作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实施例1中,如图1-5所示,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包括杆槽本体1、电线杆2、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杆槽本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注而成,坚硬、牢固,可长期使用且安全可靠。所述杆槽本体的中部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两侧的杆槽本体宽度不小于30cm,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矩形形状,第一凹槽的长度小于杆槽本体的长度,其长度为3m,宽40cm,且第一凹槽贯穿杆槽本体的上下表面设置,其深度为1.5m。所述杆槽本体的上表面沿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由右向左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1-2和第三凹槽Ⅰ1-3、第三凹槽Ⅱ1-4和第三凹槽Ⅲ1-5,三个第三凹槽垂直于第一凹槽设置,第三凹槽穿过第一凹槽且第三凹槽的沿杆槽本体长度方向的对称线与第一凹槽沿杆槽本体长度方向的对称线重合。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深度均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a,且第二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杆槽本体: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穿过第一凹槽并与第一凹槽垂直设置,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n电线杆:能够置入第一凹槽中;/n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竖直状态;/n第二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槽本体: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穿过第一凹槽并与第一凹槽垂直设置,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
电线杆:能够置入第一凹槽中;
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竖直状态;
第二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杆槽本体的中部位置,第一凹槽长度小于杆槽本体长度,第一凹槽深度等于杆槽本体的厚度,第一凹槽贯穿杆槽本体的上下表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槽本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多块第一挡板,多块第一挡板的同侧端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峰张治取宫梓超孙世军杨琳徐保庆刘长阳李真杨珊珊闫斌李克宁卢志国胡军程中华韩志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