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78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该冲击试验台包括落锤冲击装置、样件固定装置和拉杆保持装置,样件固定装置设置于落锤冲击装置下方,样件固定装置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且其刚度可调,使之与实车前副车架系统刚度一致;拉杆保持装置设置于样件固定装置上,拉杆保持装置用于夹持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可以实现转向器样件安装时拉杆的精确定位,并能实现在冲击前保持拉杆的定位精度,还能实现在冲击时断开连接以迅速释放拉杆,从而实现转向器样件受到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该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可保证每次冲击试验时,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均固定在同一位置,从而保证试验科学性和测试精度。

A kind of impact test bench for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
技术介绍
在汽车底盘各零部件损坏链设计中,往往会使转向器先于半轴等承重件损坏,使汽车失去正常的转向功能(跑偏或转角变化),以此告诉用户汽车需要马上进行检修,而不是使半轴等承重件直接断裂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转向器最常见的损坏形式为路缘冲击,路缘冲击时转向器最薄弱环节即为内外拉杆连接处,因此,对转向器带内外拉杆进行冲击为一种必要的底盘台架试验。转向器冲击试验一般采用落锤冲击形式,将转向器按照实车空间布置参数竖直固定在试验台上,使落锤从不同高度依次冲击转向器本体、转向器带内拉杆总成和转向器带外拉杆总成。因内外拉杆需满足车轮上下前后运动的功能目标,因此均采用球头连接,以便摆动。转向器竖直固定时,因球头易失稳,为使拉杆保持固定,转向器冲击试验台上须设置加持装置。现有的转向器冲击试验台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试验台上设一支臂,支臂上开孔,将拉杆穿过该孔,以实现拉杆位置保持,冲击时拉杆被牢牢套在孔内,没有运动空间,不符合实际情况。第二种为采用一回转装置,其一端加持拉杆,使用落锤冲击另一端,冲击时机构可绕回转支点转动,以实现拉杆位置保持并具有一定自由度,使拉杆冲击时可以实现固定方向上的运动。以上两种方式均无法保证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冲击工况与实车冲击时自由运动的工况不相符,此时,冲击载荷也会与实车冲击载荷有较大出入。另外,两种方案均无法保证每次冲击时拉杆处在同一位置。因冲击本质上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冲击后产生冲击载荷,冲击载荷除与势能相关外还与冲击持续时间显著相关,而冲击能量、冲击位置及表面硬度综合影响了冲击时间,因此,必须保证每次冲击时拉杆均在同一位置,才能保证冲击的可重复性,否则即使相同势能下,测得的冲击载荷也相差较大,甚至出现低势能的冲击载荷比高势能的冲击载荷还要大的情况,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可保证每次冲击试验时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均固定在同一位置,并实现了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提高试验结果准确度。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包括:落锤冲击装置;样件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落锤冲击装置下方,所述样件固定装置被配置为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所述样件固定装置还被配置为刚度可调;拉杆保持装置,设置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上,所述拉杆保持装置用于夹持所述转向器样件的拉杆,所述拉杆保持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前保持所述拉杆的定位精度,还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时实现所述拉杆的迅速释放。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样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尾座,所述固定尾座上设置有刚度调节平台,所述刚度调节平台上设置有样件安装组件,所述样件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所述转向器样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刚度调节平台包括平台底板、U形方管和过渡板,所述U形方管的水平部连接于所述平台底板,所述U形方管的两个竖直部连接于所述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远离所述平台底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样件安装组件,所述U形方管的刚度可调。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刚度调节平台还包括弧形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平行设置于所述U形方管一侧,所述弧形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台底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过渡板。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保持装置包括连接管和用于夹持所述拉杆的夹持组件,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定位螺钉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相互吸附;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通过第二定位螺钉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相互吸附,所述连接管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和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均可调。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包括垂直连接的竖直调节管和水平调节管,所述竖直调节管连接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所述水平调节管连接所述夹持组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调节管和所述样件固定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磁铁,所述水平调节管和所述夹持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磁铁。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还包括直角弯管,所述直角弯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竖直调节管,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水平调节管。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保持板和夹持块,所述保持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平调节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用于夹持所述拉杆。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保持板和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呈U形或马蹄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包括落锤冲击装置、样件固定装置和拉杆保持装置,落锤冲击装置用于实现对转向器样件的冲击;样件固定装置设置于落锤冲击装置下方,样件固定装置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且其刚度可调,使之与实车前副车架系统刚度一致;拉杆保持装置设置于样件固定装置上,拉杆保持装置用于夹持转向器样件的拉杆,拉杆保持装置可以实现转向器样件安装时拉杆的精确定位,并能实现在冲击前保持拉杆的定位精度,还能实现在冲击时断开连接以迅速释放拉杆,从而实现转向器样件受到冲击时拉杆的自由运动。该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可保证每次冲击试验时,转向器样件的拉杆均固定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冲击载荷与冲击能量完全正相关,保证了试验科学性,提高了测试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器冲击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落锤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样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爆炸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杆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爆炸视图。图中:1-落锤冲击装置;11-框架;12-提锤装置;13-砝码;14-砝码放置平台;15-冲击锤头;16-底板;2-样件固定装置;21-固定尾座;22-刚度调节平台;23-样件安装组件;211-尾座底板;212-尾座立板;213-立板加强筋;221-平台底板;222-U形方管;223-过渡板;224-弧形加强筋;225-方管加强筋;231-安装板;232-安装立柱;3-拉杆保持装置;31-连接管;32-夹持组件;33-第一定位螺钉;34-第二定位螺钉;35-磁铁;311-竖直调节管;312-水平调节管;313-直角弯管;314-竖直备紧螺母;315-水平备紧螺母;316-嵌入槽;317-第一定位板;318-第二定位板;321-保持板;322-夹持块;3211-第二连接螺纹孔;3212-安装螺纹孔;3221-沉头孔;3222-安装螺栓;100-转向器样件;101-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落锤冲击装置(1);/n样件固定装置(2),设置于所述落锤冲击装置(1)下方,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被配置为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100),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还被配置为刚度可调;/n拉杆保持装置(3),设置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上,所述拉杆保持装置(3)用于夹持所述转向器样件(100)的拉杆(101),所述拉杆保持装置(3)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前保持所述拉杆(101)的定位精度,还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时实现所述拉杆(101)的迅速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落锤冲击装置(1);
样件固定装置(2),设置于所述落锤冲击装置(1)下方,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被配置为能够按照实车状态固定转向器样件(100),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还被配置为刚度可调;
拉杆保持装置(3),设置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上,所述拉杆保持装置(3)用于夹持所述转向器样件(100)的拉杆(101),所述拉杆保持装置(3)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前保持所述拉杆(101)的定位精度,还被配置为能够在冲击时实现所述拉杆(101)的迅速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样件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尾座(21),所述固定尾座(21)上设置有刚度调节平台(22),所述刚度调节平台(22)上设置有样件安装组件(23),所述样件安装组件(23)用于安装所述转向器样件(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平台(22)包括平台底板(221)、U形方管(222)和过渡板(223),所述U形方管(222)的水平部连接于所述平台底板(221),所述U形方管(222)的两个竖直部连接于所述过渡板(223),所述过渡板(223)远离所述平台底板(221)的一侧连接所述样件安装组件(23),所述U形方管(222)的刚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器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度调节平台(22)还包括弧形加强筋(224),所述弧形加强筋(224)平行设置于所述U形方管(222)一侧,所述弧形加强筋(22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台底板(2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过渡板(223)。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郑树东王志铁张大川王昌林王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