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42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荧光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该荧光材料的分子式为g‑C

Preparation of graphite phase carbon nitride doped with rare earth metal 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稀土金属离子Tb3+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典型的无金属半导体,具有特殊的2D类石墨层状结构。它的带隙较窄,可吸收可见光,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合成它所使用的原料易获得、成本低。目前g-C3N4已成功并广泛地应用在光催化领域,比如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等。相比之下,基于荧光传感的各种应用还是较少。和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石墨相氮化碳的荧光相对较弱,这会直接影响它在生物成像、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掺杂外来原子来提高g-C3N4的荧光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稀土离子RE3+具有十分优越的发光性能,发光寿命长,可达毫秒量级,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然而,由于稀土离子在紫外可见区域的吸收光能力差,难以通过直接激发镧系元素离子产生这种发光。只有当与适当的有机配体螯合时,这些螯合物才会产生特征发光。因此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上。如果能将稀土离子成功配位到氮化碳上,则可以出现多个发射峰,实现比率荧光,这对于排除生物分析中的一些不相关的干扰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选择性。之前已经有研究者在氮化碳中掺杂过Eu3+、Er3+等镧系元素,合成的材料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在荧光性能方面并没有得到增强,且材料也没有出现镧系元素螯合物的特征性尖锐发射峰。因此在氮化碳上掺杂镧系元素去提高它的荧光性能仍然是个挑战。一般而言,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温高压固相法、气相沉积法、溶剂热法和热聚合法。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存在能耗高,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之后的掺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了新型的制备方法,使用微波法一步合成发绿光的Tb3+掺杂的氮化碳。该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耗时短、便于大量合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绿色荧光材料g-C3N4:Tb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氮化碳的荧光性能以及解决目前合成方法耗时长、能耗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将含氮有机物溶于水中,形成含氮有机物溶液,所述含氮有机物溶液中含氮有机物浓度为0.1-1M;(2)向含氮有机物溶液中添加铽的无机盐搅拌至溶解,形成混合液,其中,铽的无机盐和含氮有机物质量比为(1-30):100;(3)向混合液中加入无机酸,混合均匀形成酸混合液,经微波照射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b,其中,酸混合液中无机酸浓度为12-100mM,微波输出功率为320W-800W,微波时间为3-10min。所述步骤(1)中,含氮有机物为硫脲,双氰胺或异硫氰酸胍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步骤(2)中,铽的无机盐为氯化铽,碘化铽,氟化铽,溴化铽,硝酸铽或硫酸铽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步骤(3)中,无机酸为盐酸、硝酸、硫酸或氨基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步骤(3)中,制备的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b为片层状结构。所述步骤(3)中,制备的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b中的Tb3+与氮化碳配位后,氮化碳敏化Tb3+,通过天线效应增强Tb3+发光,从而增强材料荧光强度。材料的激发波长的范围是240-350nm,材料中氮化碳特征峰对应的发射波长的范围在360-400nm。在490nm和546nm处有Tb3+螯合氮化碳形成配合物所产生的特征发射峰。所述步骤(3)中,将制备的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b加水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2mg/mL的分散液后进行荧光性能检测。在激发波长范围250-350nm内激发,均有荧光发射峰出现,在360-410nm波长范围内出现g-C3N4的特征发射峰,峰强度为1390-7000a.u.;在490-492nm波长范围内出现g-C3N4:Tb的特征吸收峰,峰强度为1316-5000a.u.;在546nm波长范围内出现g-C3N4:Tb的特征吸收峰,峰强度为1928-8800a.u.。所述步骤(3)中,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荧光性能检测,采用的PMT电压范围是在450-550V,入射狭缝宽度范围是5-10nm,出射狭缝宽度范围是5-10n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先将含氮有机物和氯化铽在水中混合,然后加入无机酸,快速微波合成Tb3+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该方法原料便宜,操作简单,耗时短,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大量合成。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Tb3+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稳定性高,荧光性能好,作为荧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g-C3N4:Tb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实施例1配制的g-C3N4:Tb分散液的荧光光谱图,其中激发波长为290nm;图3为实施例2配制的g-C3N4:Tb分散液的荧光光谱图,其中激发波长为290nm;图4为实施例3配制的g-C3N4:Tb分散液的荧光光谱图,其中激发波长为250nm。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各原料均来自市购,采用的微波炉型号为格兰仕G80F23CN3L-Q6(P0)光波炉。荧光性能检测所用仪器是F-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HitachiLtd,日本)。下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5获得的产物加水,进行超声分散,制备浓度为2mg/mL的分散液,进行荧光性能检测。荧光数据及部分过程参数如表1所示。实施例1第一步,将硫脲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浓度为1M。第二步,向硫脲水溶液中加入六水合氯化铽(氯化铽和硫脲的质量比为1:100),搅拌溶解均匀,获得混合液。第三步,向混合液中加入HNO3,形成酸混合液,酸混合液中HNO3浓度为16mM,将酸混合液迅速放入微波炉,在800W的输出功率下微波3min,即可得到产物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b。由图1可知,合出来的材料呈现片层状结构。将材料分散形成分散液,该分散液的激发波长范围是250-350nm,在此范围内激发,均有荧光发射峰。选择290nm作为最佳激发波长,由图2可知,选择290nm作为最佳激发波长,此时g-C3N4:Tb分散液的荧光光谱出现三个峰,λem380nm处为硫脲合成的氮化碳的特征发射峰,λem492nm和546nm处的发射峰为Tb3+螯合氮化碳形成配合物所产生的特征吸收峰。实施例2第一步,将双氰胺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液,浓度为0.24M。第二步,向双氰胺水溶液中加入六水合氯化铽(氯化铽和双氰胺的质量比为10:100),搅拌溶解均匀,获得混合液。第三步,向混合液中加入HCl,形成酸混合液,酸混合液中HCl浓度为24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n(1)将含氮有机物溶于水中,形成含氮有机物溶液,所述含氮有机物溶液中含氮有机物浓度为0.1-1M;/n(2)向含氮有机物溶液中添加铽的无机盐搅拌至溶解,形成混合液,其中,铽的无机盐和含氮有机物质量比为(1-30):100;/n(3)向混合液中加入无机酸,混合均匀形成酸混合液,经微波照射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含氮有机物溶于水中,形成含氮有机物溶液,所述含氮有机物溶液中含氮有机物浓度为0.1-1M;
(2)向含氮有机物溶液中添加铽的无机盐搅拌至溶解,形成混合液,其中,铽的无机盐和含氮有机物质量比为(1-30):100;
(3)向混合液中加入无机酸,混合均匀形成酸混合液,经微波照射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Tb,其中,酸混合液中无机酸浓度为12-100mM,微波输出功率为320W-800W,微波时间为3-1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氮有机物为硫脲,双氰胺或异硫氰酸胍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金属离子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铽的无机盐为氯化铽,碘化铽,氟化铽,溴化铽,硝酸铽或硫酸铽中的一种或几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丽王建华张尚青刘珣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