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90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上胶壳结构包括振盘转换组件、进料组件以及进料杆,顶针上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组件以及穿壳导孔件,穿胶壳结构包括端子线固定组件以及第一穿线组件,振盘转换组件的一端与上料振动盘的出料槽相接,振盘转换组件的另一端与进料杆相接,进料组件带动进料杆滑动于振盘转换组件与穿壳导孔件之间,端子线固定组件可滑动连接于第一穿线组件上,且第一穿线组件与穿壳导孔件相接,进料杆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一空槽,穿壳导孔件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二空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同时进行多组线材的穿胶壳作业,大大的提高了穿胶壳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

Whole row type automatic inserting shel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
本技术涉及端子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
技术介绍
现在电子器材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排线。排线的处理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在实际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遇到需要将线材打端子、插胶壳以及上锡的工作。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476082.8”专利名称为“一种排线打端上锡装置及打端机”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端子机,包括: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对待处理的排线进行分线处理;切线机构,用于将排线在被分线的位置切断;打端机构,用于将排线被分线的一端进行打端处理;转动伸缩机构,对排线进行上锡处理。排线打端上锡装置及打端机兼具排线打端子及上锡的功能。然而,该技术终的打端机结构比较复杂,且不能实现自动插胶壳的功能,所以该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操作且高效的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上胶壳结构、顶针上模具结构以及穿胶壳结构,所述上胶壳结构包括振盘转换组件、进料组件以及进料杆,所述顶针上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组件、第二穿线组件以及穿壳导孔件,所述穿胶壳结构包括端子线固定组件以及第一穿线组件,所述振盘转换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料槽相接,所述振盘转换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杆相接,所述进料组件带动所述进料杆滑动于所述振盘转换组件与所述穿壳导孔件之间,所述穿壳导孔件固定在所述上模具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穿线组件的带动下与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相接,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穿线组件上,所述进料杆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一空槽,所述穿壳导孔件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二空槽。其中,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包括端子固定组件以及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端子固定组件包括端子上压板、端子下压板以及压板活动气缸,所述端子上压板与所述端子下压板分别与不同的压板活动气缸可滑动连接并形成夹持待穿胶壳的端子线材的端子夹持槽,所述端子下压板上设有多组便于限制端子位置的限位凹槽,多组所述限位凹槽之间的相对位置与多组所述第二空槽的相对位置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还包括送线机构,所述第一穿线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送线机构上的送线电机以及设于端子线固定组件底部的第一穿线滑轨,所述送线机构还包括线材限位滑块以及线材限位气缸,所述线材限位滑块设于所述送线机构的送线出口处,且所述线材限位滑块设有设有多组固定线材的限位孔,所述线材限位滑块可滑动固定于所述限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其中,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线材上夹板、线材下夹板以及夹板活动气缸,所述线材上夹板以及线材下夹板分别于不同的夹板活动气缸可滑动连接并形成夹持待穿胶壳的端子线材的线材夹持槽。其中,所述振盘转换组件包括前推气缸、前推杆、上推气缸以及上推杆,所述前推杆与所述前推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上推杆与所述上推气缸的动力端相连,所述上推杆活动于所述出料槽与所述前推杆之间将所述胶壳顶起,所述前推杆活动于所述上推杆与所述进料杆之间将所述上推杆顶起的所述胶壳推入所述进料杆的第一空槽内。其中,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气缸以及进料滑轨,所述进料杆与所述进料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且所述进料杆可滑动固定于所述进料滑轨上。其中,所述第二穿线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丝杆以及第二穿线滑轨,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具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穿线滑轨上。其中,所述上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模具推杆、第一弹簧以及第一弹簧导杆,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均滑动于所述第二穿线滑轨中,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模具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穿壳导孔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弹簧导杆以及第一弹簧的数量均与所述第二空槽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模具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自然延伸,所述第一弹簧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模具推杆上并从所述第一弹簧中穿出指向相应的所述第二空槽,所述模具推杆的推出方向与所述穿壳导孔件的所述第二空槽相对,并将所述进料杆推入的所述胶壳推入所述第二空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通过使用振盘转换组件将上料振动盘出料槽位置的胶壳依次传递至进料杆的多组第一空槽内,然后通过进料组件将进料杆推至与穿壳导孔件相平行,由上模具组件将胶壳从第一空槽转移至第二空槽内,端子线固定组件输入待穿胶壳的端子线材,通过第一穿线组件带动端子线材插入第二空槽内的胶壳内,再由第二穿线组件将胶壳推出第二空槽,从而实现整排胶壳的穿线过程。本技术的自动插壳机构结构精密,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同时进行多组线材的穿胶壳作业,大大的提高了穿胶壳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上料振动盘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上胶壳结构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振盘转换组件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顶针上模具结构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穿壳导孔件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上模具组件的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穿胶壳结构的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应用的端子机整机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线材限位滑块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的端子下压板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上料振动盘;2、上胶壳结构;3、顶针上模具结构;4、穿胶壳结构;11、出料槽;21、振盘转换组件;22、进料组件;23、进料杆;31、上模具组件;32、穿壳导孔件;33、第二穿线组件;41、端子固定组件;42、线材固定组件;211、前推气缸;212、前推杆;213、上推气缸;214、上推杆;221、进料气缸;222、进料滑轨;231、第一空槽;311、第一滑块;312、第二滑块;313、模具推杆;314、第一弹簧;315、第一弹簧导杆;316、限位气缸;317、第二弹簧;318、第二弹簧导杆;321、第二空槽;331、伺服电机;332、丝杆;333、第二穿线滑轨;411、压板活动气缸;412、端子上压板;413、端子下压板;4131、限位凹槽;421、夹板活动气缸;422、线材上夹板;423、线材下夹板;431、第一穿线滑轨;401、线材限位滑块;402、线材限位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参阅图1-11,本技术一种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1、上胶壳结构2、顶针上模具结构3以及穿胶壳结构4,上胶壳结构2包括振盘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振动盘、上胶壳结构、顶针上模具结构以及穿胶壳结构,所述上胶壳结构包括振盘转换组件、进料组件以及进料杆,所述顶针上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组件、第二穿线组件以及穿壳导孔件,所述穿胶壳结构包括端子线固定组件以及第一穿线组件,所述振盘转换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料槽相接,所述振盘转换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杆相接,所述进料组件带动所述进料杆滑动于所述振盘转换组件与所述穿壳导孔件之间,所述穿壳导孔件固定在所述上模具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穿线组件的带动下与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相接,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穿线组件上,所述进料杆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一空槽,所述穿壳导孔件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二空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振动盘、上胶壳结构、顶针上模具结构以及穿胶壳结构,所述上胶壳结构包括振盘转换组件、进料组件以及进料杆,所述顶针上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具组件、第二穿线组件以及穿壳导孔件,所述穿胶壳结构包括端子线固定组件以及第一穿线组件,所述振盘转换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料槽相接,所述振盘转换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杆相接,所述进料组件带动所述进料杆滑动于所述振盘转换组件与所述穿壳导孔件之间,所述穿壳导孔件固定在所述上模具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穿线组件的带动下与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相接,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穿线组件上,所述进料杆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一空槽,所述穿壳导孔件设有多组容纳胶壳的第二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线固定组件包括端子固定组件以及线材固定组件,所述端子固定组件包括端子上压板、端子下压板以及压板活动气缸,所述端子上压板与所述端子下压板分别与不同的压板活动气缸可滑动连接并形成夹持待穿胶壳的端子线材的端子夹持槽,所述端子下压板上设有多组便于限制端子位置的限位凹槽,多组所述限位凹槽之间的相对位置与多组所述第二空槽的相对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固定组件包括线材上夹板、线材下夹板以及夹板活动气缸,所述线材上夹板以及线材下夹板分别与不同的夹板活动气缸可滑动连接并形成夹持待穿胶壳的端子线材的线材夹持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排式自动插壳机构还包括送线机构,所述第一穿线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送线机构上的送线电机以及设于端子线固定组件底部的第一穿线滑轨,所述送线机构还包括线材限位滑块以及线材限位气缸,所述线材限位滑块设于所述送线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勋齐何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森林智能自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