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67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换热器箱体的上方设有集液盒,换热器箱体的下方设有回液盒,所述集液盒和回液盒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所述换热器箱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每个所述导流铜管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其内部的横截面为菱形的铜管,组成主要的换热单元作为滤芯式换热器中的滤芯替代部件,能够有效避免泥土或杨絮等漂浮物对散热部件的影响,提高了其热交换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其简化的换热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其高效的换热能力,并降低了其生产组装成本,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A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automobil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设备
,具体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也叫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技术中提到的是一种发动机的热交换装置,主要用于发动机降温,将发动机内循环出来的冷凝液进行降温处理后,再循环至发动机内,达到给发动机降温的目的。目前市场上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大多是以铝芯为主要的换热部件,铝芯是以多层铝箔单元为载体的换热部件,靠风机通风带走铝箔上的热量,以实现热发动机与外界热交换的目的,但是其生产成本高,铝箔单元容易被泥土或杨絮等漂浮物堵塞其通气缝隙,大大减低其换热效果,而且难以清除,对换热器功能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不以铝芯为散热部件的热交换装置难以实现理想的换热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1)、导流铜管(5)、风机(16)和保护罩(2),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设有集液盒(13),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设有回液盒(14),所述集液盒(13)和回液盒(14)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所述集液盒(13)的顶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均流室(12),所述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均流室(15);/n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5),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与集液盒(13)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1)、导流铜管(5)、风机(16)和保护罩(2),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设有集液盒(13),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设有回液盒(14),所述集液盒(13)和回液盒(14)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所述集液盒(13)的顶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均流室(12),所述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均流室(15);
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5),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与集液盒(13)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底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底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底端均与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一均流室(12)的上方和第二均流室(15)的下方均设有保护罩(2),两个所述保护罩(2)关于换热器箱体(1)相对称,两个所述保护罩(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换热器箱体(1)的上表面和换热器箱体(1)的底面,两个所述保护罩(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均流室(1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远离第一均流室(12)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10)并延伸至第一通孔(10)的上方,所述第二均流室(15)的底面固定连通有回液管(4),所述回液管(4)远离第二均流室(15)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1)并延伸至第二通孔(11)的下方;
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思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坤荣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