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33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井道(1)内设有轿厢(2),轿厢(2)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设有并排的顶层反绳轮(3);顶层反绳轮(3)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底部的底坑反绳轮(4),底坑反绳轮(4)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底坑反绳轮(4)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顶部的拽引机(5),拽引机(5)底部连接有对重装置(6);所述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均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适用性好的特点。

A layout structure of elevator in inorganic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特别是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
技术介绍
无机房电梯是一种将主机、驱动柜和控制柜安装在井道上部,使建筑物无需提供封闭的专用机房的电梯,由于其具有节省空间、节约成本和方便安装的特点,从而广泛的适用在各种高档写字楼、高档宾馆等场合。而常规的无机房电梯普遍是将对重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的两侧,使钢丝绳在穿过轿厢底部的反绳轮后能够直接连接拽引机和对重装置,从而实现对电梯轿厢的升降。但这种排布结构会增加无机房电梯对井道宽度的要求,导致该无机房电梯无法适用于宽度较窄的电梯井道中,空间利用率较低,适用性较差。因此,现有的无机房电梯存在空间利用率低,适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它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适用性好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包括电梯井道,电梯井道内设有轿厢,轿厢一侧的电梯井道顶部设有并排的顶层反绳轮;顶层反绳轮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底部的底坑反绳轮,底坑反绳轮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外侧,底坑反绳轮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顶部的拽引机,拽引机底部连接有对重装置;所述拽引机和对重装置均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外侧。前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中,所述顶层反绳轮经第一支撑梁连接电梯井道,所述拽引机经第二支撑梁连接电梯井道,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前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中,所述底坑反绳轮经底梁连接电梯井道,底梁一端固定在顶层反绳轮一侧的电梯井道外壁上,底梁另一端固定在对重装置一侧的电梯井道外壁上。前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中,所述轿厢底部设有轿底反绳轮,轿厢远离顶层反绳轮一侧的电梯井道顶部设有第一绳头板,对重装置远离底坑反绳轮一侧的电梯井道顶部设有第二绳头板。前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中,还包括钢丝绳,钢丝绳一端连接第一绳头板,钢丝绳另一端依次穿过轿底反绳轮、顶层反绳轮、底坑反绳轮、拽引机和对重装置连接第二绳头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顶层反绳轮和底坑反绳轮的配合,使钢丝绳可以延伸至轿厢背部的拽引机上,从而使拽引机和对重装置能够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电梯井道内,有效缩小了本技术所需的占用宽度,提高了本技术的空间利用率和适用性能;通过将底坑反绳轮设置在电梯井道底部,还可以有效避免底坑反绳轮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占用,从而在不改变轿厢升降位置的条件下有效降低了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空间利用率和适用性能。此外,本技术根据顶层反绳轮和拽引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了相应的连接结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本技术的占用空间并方便作业的安装定位工作;通过底梁和底坑反绳轮的结构配合,还可以有效避免底梁在安装后与轿厢或钢丝绳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了对电梯井道的空间利用率。所以,本技术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适用性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梯井道,2-轿厢,3-顶层反绳轮,4-底坑反绳轮,5-拽引机,6-对重装置,7-第一支撑梁,8-第二支撑梁,9-底梁,10-轿底反绳轮,11-第一绳头板,12-第二绳头板,13-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井道1内设有轿厢2,轿厢2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设有并排的顶层反绳轮3;顶层反绳轮3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底部的底坑反绳轮4,底坑反绳轮4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底坑反绳轮4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顶部的拽引机5,拽引机5底部连接有对重装置6;所述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均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所述顶层反绳轮3经第一支撑梁7连接电梯井道1,所述拽引机5经第二支撑梁8连接电梯井道1,第一支撑梁7和第二支撑梁8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第一支撑梁7和第二支撑梁8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所述底坑反绳轮4经底梁9连接电梯井道1,底梁9一端固定在顶层反绳轮3一侧的电梯井道1外壁上,底梁9另一端固定在对重装置6一侧的电梯井道1外壁上。所述轿厢2底部设有轿底反绳轮10,轿厢2远离顶层反绳轮3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设有第一绳头板11,对重装置6远离底坑反绳轮4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设有第二绳头板12。还包括钢丝绳13,钢丝绳13一端连接第一绳头板11,钢丝绳13另一端依次穿过轿底反绳轮10、顶层反绳轮3、底坑反绳轮4、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连接第二绳头板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轿厢2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和底部分别增加了顶层反绳轮3和底坑反绳轮4,使钢丝轮的端部在穿过轿底反绳轮10后能够在顶层反绳轮3和底坑反绳轮4的导向作用下延伸至远离轿厢2轿门一端的电梯井道1内,并与位于轿厢2背面的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依次连接后固定在第二绳头板12上,使拽引机5在转动后能够通过钢丝绳13带动轿厢2升降。通过设置在轿厢2背面的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可以减少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对电梯井道1宽度的占用,使本技术能够适用一些实际宽度较窄的电梯井道中。通过将底梁9倾斜固定在电梯井道1侧壁,使其在实现对底坑反绳轮4固定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底梁9与轿厢2的相互干涉,从而降低了本技术对电梯井道1底部高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空间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井道(1)内设有轿厢(2),轿厢(2)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设有并排的顶层反绳轮(3);顶层反绳轮(3)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底部的底坑反绳轮(4),底坑反绳轮(4)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底坑反绳轮(4)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顶部的拽引机(5),拽引机(5)底部连接有对重装置(6);所述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均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井道(1)内设有轿厢(2),轿厢(2)一侧的电梯井道(1)顶部设有并排的顶层反绳轮(3);顶层反绳轮(3)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底部的底坑反绳轮(4),底坑反绳轮(4)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底坑反绳轮(4)一侧设有位于电梯井道(1)顶部的拽引机(5),拽引机(5)底部连接有对重装置(6);所述拽引机(5)和对重装置(6)均设置在远离轿门一端的轿厢(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反绳轮(3)经第一支撑梁(7)连接电梯井道(1),所述拽引机(5)经第二支撑梁(8)连接电梯井道(1),第一支撑梁(7)和第二支撑梁(8)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第一支撑梁(7)和第二支撑梁(8)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康张帆沈涛涛范奇
申请(专利权)人: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