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02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随行电缆和电缆限位槽,电梯井道内设置有与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电缆限位槽处于电缆运动区域的底部,随行电缆的两端分别与轿顶检修箱、控制柜连接,随行电缆在电缆运动区域内自然下垂使得随行电缆中一段形成绕线段,绕线段套在所述电缆限位槽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另外设置一个与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使随行电缆在电缆运动区域运动,从而解决电梯井道的底坑深度较小,随行电缆会与底坑地面摩擦的问题;同时利用电缆限位槽限制随行电缆的摆动,从而解决随行电缆与井道内的部件发生摩擦的问题。

An anti swing device for the cable of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随行电缆作为连接电梯轿厢和控制系统的桥梁,用于传输电源和信号,一般为随行电缆一端从电梯轿厢轿顶检修箱上部输出,由轿厢侧面走线到轿底,然后自然下垂到最低端,再往上兜至井道中上部固定在井道内,再往上延伸至井道顶部,电缆固定夹固定于井道顶部,最后进入控制柜内。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随行电缆一端从电梯轿厢顶的轿顶检修箱输出,经轿厢壁绕到轿厢底下方,然后在自然状态下放随行电缆,在最低处经过电缆绕线半径后,然后在无任何导向及固定装置,往上拉至井道提升高度中部偏上一定的高度后再由电缆固定架往上延伸至顶层,在顶层将电缆固定于顶层,然后输入至控制柜内;然而随行电缆在电梯升降时,会摆动,易使随行电缆碰到井道,使之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另外设置一个与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使随行电缆在电缆运动区域运动,同时利用电缆限位槽限制随行电缆的摆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电梯井道内安装有控制柜和轿厢,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轿顶检修箱,所述控制柜处于电梯井道的顶部,其中,包括随行电缆和电缆限位槽,所述电梯井道内设置有与所述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所述电缆限位槽处于所述电缆运动区域的底部,所述随行电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轿顶检修箱、控制柜连接,所述随行电缆在所述电缆运动区域内自然下垂使得所述随行电缆中一段形成绕线段,所述绕线段套在所述电缆限位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随行电缆套在拖链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限位槽内粘有隔音泡棉。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限位槽固定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导轨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限位槽通过沉头螺丝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导轨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轿厢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随行电缆的立柱电缆固定夹。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柜的下方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随行电缆的顶部电缆固定夹。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限位槽的截面呈凹型。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限位槽的截面呈C型。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限位槽由若干个限位壳组成。在本技术中,另外设置一个与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使随行电缆在电缆运动区域运动,从而解决电梯井道的底坑深度较小,随行电缆会与底坑地面摩擦的问题;同时利用电缆限位槽限制随行电缆的摆动,从而解决随行电缆与井道内的部件发生摩擦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缆限位槽内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缆限位槽内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控制柜,2-轿厢,21-轿顶检修箱,3-随行电缆,31-绕线段,4-电缆限位槽,41-隔音泡棉,5-拖链,6-立柱电缆固定夹,7-顶部电缆固定夹,8-电缆运动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目前,对井道底坑深度有要求,当底坑深度较小时,电梯在最底层平层时,由于随行电缆有绕线半径,随行电缆会与底坑地面存在摩擦;而且井道宽深过小时随行电缆排布较紧凑,电梯上下运行使随行电缆的可摆动范围较小,与井道内的部件发生摩擦,刮碰的概率很大,存在拉扯随行电缆的风险,降低电梯运行稳定。为了解决上面的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电梯井道内安装有控制柜1和轿厢2,轿厢2的顶部设置有轿顶检修箱21,控制柜1处于电梯井道的顶部。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包括随行电缆3和电缆限位槽4,电梯井道内设置有与轿厢2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8,电缆限位槽4处于电缆运动区域8的底部,随行电缆3的两端分别与轿顶检修箱21、控制柜1连接,随行电缆3在电缆运动区域8内自然下垂使得随行电缆3中一段形成绕线段31,绕线段31套在电缆限位槽4内。在本技术中,另外设置一个与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使随行电缆在电缆运动区域运动,从而解决电梯井道的底坑深度较小,随行电缆会与底坑地面摩擦的问题;同时利用电缆限位槽限制随行电缆的摆动,从而解决随行电缆与井道内的部件发生摩擦的问题。在本技术中,如图3所示,随行电缆3套在拖链5上,利用拖链5对随行电缆3进行保护。在本技术中,如图4所示,电缆限位槽4内粘有隔音泡棉41,利用隔音泡棉41减小与拖链5的摩擦。在本技术中,电缆限位槽4固定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导轨支架上;优选,电缆限位槽4通过沉头螺丝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导轨支架上。在本技术中,隔音泡棉41粘贴于电缆限位槽4内,电缆限位槽4上下均与井道内的导轨支架用沉头螺丝连接,当轿厢2上下运行时,与立柱电缆固定夹6连接的随行电缆3与之衬套的拖链5随之上下运行,整个行程范围均在电缆限位槽4内,隔音泡棉41可消除拖链5运行时,随行电缆3外部套拖链5减小随行电缆4自然状态时的绕线半径,增加电缆上下运行的稳定性。为了更好地限制随行电缆3的摆动,轿厢2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随行电缆的立柱电缆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电梯井道内安装有控制柜和轿厢,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轿顶检修箱,所述控制柜处于电梯井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随行电缆和电缆限位槽,所述电梯井道内设置有与所述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所述电缆限位槽处于所述电缆运动区域的底部,所述随行电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轿顶检修箱、控制柜连接,所述随行电缆在所述电缆运动区域内自然下垂使得所述随行电缆中一段形成绕线段,所述绕线段套在所述电缆限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电梯井道内安装有控制柜和轿厢,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轿顶检修箱,所述控制柜处于电梯井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随行电缆和电缆限位槽,所述电梯井道内设置有与所述轿厢平行的电缆运动区域,所述电缆限位槽处于所述电缆运动区域的底部,所述随行电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轿顶检修箱、控制柜连接,所述随行电缆在所述电缆运动区域内自然下垂使得所述随行电缆中一段形成绕线段,所述绕线段套在所述电缆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电缆套在拖链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限位槽内粘有隔音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随行电缆的防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限位槽固定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导轨支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啟锋范方生吕顺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尚家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